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1 09:13:58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堅持以小切口辦好)1

張仙鳳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堅持以小切口辦好)2

鄧中文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堅持以小切口辦好)3

鄭江虹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堅持以小切口辦好)4

陳邵峰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堅持以小切口辦好)5

莫麗賢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堅持以小切口辦好)6

朱志偉

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開幕以來,黨代會報告中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謀劃,不僅引起黨代表們的熱烈交流,也在會場外的各行各業引起熱議,讓廣大黨員幹部群衆感到歡欣鼓舞。

在機關、在企業、在社區……廣大黨員幹部群衆第一時間組織收看收聽直播,為過去五年廣東所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對報告描繪的美好未來充滿期待。大家紛紛表示,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帶頭貫徹落實好省黨代會精神。

廣州市委黨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仙鳳:

錘煉忠誠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過硬本領

“奮進号角已吹響,鼓足幹勁再出發!”學習省黨代會精神後,廣州市委黨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仙鳳發出這樣的感慨。

張仙鳳認為,要把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的“新藍圖”變為“實景圖”,我們必須忠誠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這是我們奮進新征程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藍圖催人奮進,奮鬥正當其時。新征程上,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錘煉忠誠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過硬本領,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練就過硬政治本領。新征程上,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進一步深化黨的政治建設,持續推動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築牢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馳而不息推進正風肅紀反腐,着力建設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黨員幹部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為實現賦予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增強改革創新本領。新征程上,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激發新的發展活力,在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中着力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在積極搶占改革開放制高點、服務大局中展現廣東擔當。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為實現賦予的使命任務注入源源不絕的強大動力。

提高狠抓落實本領。新征程上,要深化落實九項重點工作任務,就必須增強狠抓落實本領。黨員幹部要立足本職,從自身做起,埋頭苦幹,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堅持知行合一,理論聯系實際,真抓實幹,堅持在幹中學、學中幹,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在實現賦予的使命任務上不斷展現新作為、幹出新氣象。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冬梅)

廣州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鄧中文:

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新期盼 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廣州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曆史節點,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李希同志所作的報告立足全局、立意深遠,通篇貫穿忠誠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這個主線,充分體現了省委觀大勢、謀大局、幹大事的時代擔當。

廣州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鄧中文表示,黨代會報告主題鮮明、催人奮進,全面回顧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成就,科學謀劃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和創新性,是引領廣東未來發展、激發全省人民感恩奮進的行動指南。

“我們将緊緊圍繞報告中提出的各項目标任務,凝心聚力、擔當作為,持續推進法治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努力為在實現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上擔起廣州責任、展現廣州作為提供堅強法治保障。”鄧中文表示,廣州市司法行政系統将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推動法治思想在廣州生動實踐、精彩演繹。

将主動護航經濟發展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化重大戰略法治保障,加快廣州中央法務區建設,優化法律服務集聚區整體布局,打造全國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以高質量法治助力我省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

将持續築牢社會安全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徑,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回應人民群衆的新期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助力疫情防控、維護公共安全、加強基層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廣州。

将全力打造法治城市标杆。全面實施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着力推進良法善治,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形成法治社會生動局面,奮力書寫全面依法治市新篇章。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魏麗娜 通訊員穗司宣)

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江虹:

事情共商資源共享文明共創 打造“五型”基層黨組織

“作為一名基層社區黨委書記,通過對省黨代會精神的學習,我感到激情滿懷,心潮澎湃。”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江虹說。

報告強調,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為實現賦予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鄭江虹表示,近年來,都府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區域黨建的核心作用,通過事情共商、資源共享、文明共創、難題共解、活動共辦,着力打造“五型”基層黨組織,先後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工人先鋒号”等榮譽。

鄭江虹說,接下來,都府社區将深入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在北京街創建法治示範街道進程中,加快構建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居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府社區将繼續構建完善民主自治體系,建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居民小組為主體的民主自治管理體系,完善各項自治制度,利用好“随約”“越秀人家(北京街坊)”等線上平台,做實線上線下居民議事廳,讓居民群衆能發聲、會發聲、善發聲,構建覆蓋機團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衆的社會治理體系。

此外,都府社區還将構建完善綜合治理體系,針對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的治理難題,成立以黨委、社區民警、樓片長為主要成員的社區平安自治管理小組,自收自支招募平安志願者,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巡查社區制度;發揮居住地黨員回社區報到的機制優勢,全面加強社區網格黨支部建設,細化黨員責任區,發動居住地黨員骨幹全部擔任社區網格員、平安志願者,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同時,都府社區将構建完善普法宣傳體系,優化“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設置社區法律顧問接訪日,為群衆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法律宣傳等服務;建強社區法制學校平台,打造多個宣傳陣地,舉辦多項特色活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鑽瑩)

廣東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

提升博物館質量等級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學習了省黨代會報告後,我工作的勁頭更足了。我将立足本職工作,為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做出自己的貢獻。”廣東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說。

“受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委托,省博協正在推進一個博物館質量等級提升的項目”,陳邵峰告訴記者,“這個項目非常好。我們希望通過它讓更多的基層、非國有博物館上一個台階。”

陳邵峰介紹,根據省文旅廳的委托,博物館質量等級提升項目的工作目标是:篩選40個左右有潛力、有意願申請下一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定級評估的博物館,由省博物館協會組織專家團隊進行業務指導,編制一館一冊的博物館等級提升工作方案,指導其提升一個級别,以此帶動全省博物館整體質量等級的提升。

陳邵峰說,廣東的很多基層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在“博物館”的運營和管理方面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按照工作計劃,廣東省博物館協會将遴選專家隊伍,組成多個專業團隊,分頭對廣東的多家博物館進行評估,“提出哪些館需要提升,哪些有提升的潛力,一對一地指導。”陳邵峰說。

這項工作按計劃将在約兩年内完成。陳邵峰說,廣東的很多博物館非常有特點,一些新開,或者在籌備中的博物館也極富地方特色,“比如陳皮博物館、花園酒店博物館、廣州鐵路博物館,都非常好,化橘紅博物館也在籌建中。這樣的企業和地方舉辦的專題博物館,非常有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它們不但給大家提供了逛博物館的新去處,對于促進經濟、帶動當地農業發展等都有好處。”

陳邵峰表示,通過博物館質量等級提升項目,如果能讓一批館實現“躍級”,可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幫助打通博物館與人民群衆之間的“最後一公裡”。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蔔松竹)

增城能記家庭農場負責人莫麗賢:

打造可複制可推廣的農場運營模式

學習了省黨代會報告,增城能記家庭農場的負責人莫麗賢表示:“這讓我們返鄉創業的新鄉賢、新農人感到更有盼頭,更有信心多種糧、種好糧,當鄉村振興‘領頭雁’。”

在廣東省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魄力和為父老鄉親發展盡一份力的鄉情感染下,莫麗賢于2021年初辭去了企業白領高薪工作,回到家鄉以父親名義成立了“能記家庭農場”,在增城區朱村街絲苗米産業園核心區流轉了300畝用地,用于種植優質絲苗米。在種植方面,通過對“育秧-插秧-施肥-統防統治-收割”等關鍵環節委托農業社會化服務,她自己則搖身一變為“大米姐姐”,通過組織“農業 親子研學”“農業 勞動教育”“農業 生态保護”“農業 團建觀光”等活動,向民衆講好絲苗米故事,宣傳好絲苗米起源地的文化品牌。同時通過“農業 互聯網”的方式,助推農産品“出村進城”。短短半年時間,農場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00人次,累計拉動消費超過100萬元,幫助超過200名村民的農産品拓展了銷路,帶動農民種植面積超過100畝。

她認為,在推進農業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同時做好“三産”聯合帶動,打通農産品從田頭到餐桌“最後一公裡”,不僅能讓農産品變成商品、讓每畝田更有價值,保障農民種植積極性,還能讓每家每戶都吃上優質農産品的同時掌握農業知識,是件“雙向奔赴”的美好事情。

“接下來,我們将以優質絲苗米種植為基礎,搭上朱村片區建設成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核心區的快車道,在發揮好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用同時,加快建設‘農耕體驗中心’‘田園客廳’,将耕織體驗、農夫集市、會議培訓、親子研學、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農産品倉儲功能、高素質農民學習交流集中于一體,留住遊客,記住鄉愁,帶動消費。我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可複制、可推廣的農場運營模式,帶領更多有意向的農民通過成立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模式一起參與鄉村振興,共享産業興旺的喜悅,大家共同緻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靜)

韶關市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朱志偉:

築牢粵北生态屏障 讓灣區“綠色深呼吸”

“我們将緊緊圍繞‘北部生态區綠色發展步伐加快’‘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等部署,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全力築牢粵北生态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闆,為韶關争當北部生态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貢獻應有的力量。”作為南嶺生态屏障最基層、第一線的建設者、保護者,為南嶺重重大山奉獻了自己青春的韶關市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中沖富民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志偉信心滿滿。

大橋鎮地處粵北高寒石灰岩山區,屬喀斯特地貌,境内3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部分是石頭山和“石花地”。現在,依托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石漠化區域綜合治理項目,曾經岩石裸露、黃壤層薄、生态環境極度脆弱的區域已林野繁茂。通過封山育林、撫育補植等措施,粵北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從小便在南嶺山中長大的朱志偉見證了環境和生産都向綠色、生态、環保轉變的喜人過程。

高山有好水,好水養好魚。中沖村村民祖祖輩輩有在稻田養魚的傳統,據說這裡長出的禾花魚在乾隆年間就作為貢品通過西京古道送至皇宮。但是,在過去村民稻田養魚采用的是“靠天吃魚、自給自足”的傳統模式,無法給農戶家庭帶來經濟收入。

随着南嶺生态越來越好,朱志偉和鄉親們認為禾花魚産業發展大有可為。在“一村一品”政策支持下,中沖村裡開始了規模化養殖禾花魚、探索走出了一條“稻魚共生”的路子。中沖村現在是全國稻魚綜合種養示範區,培育了禾花魚新品種——“石鯉”,進而推動了大橋鎮禾花魚産業的發展。目前,中沖村全村養殖禾花魚550畝,産值200萬元左右,養殖禾花魚的農戶都有比較高的收入。

現在,不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村裡,遊客們也紛至沓來。朱志偉說:“我們計劃以稻魚共養為基礎,利用本地深厚的客家文化的美食以及京西古道、觀瀾書院等曆史文化資源,謀劃鄉村旅遊,為韶關打造大灣區‘後花園’‘康養地’‘體驗場’貢獻力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蔔瑜 通訊員賴南坡)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