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上生明月後面的詩句

海上生明月後面的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03:03:58

楚天都市報9月22日訊(記者張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多人恐怕不會想到,國人在中秋時節最常引用的這句詩,恰恰寫于一千多年前的湖北。

詩詞中與湖北相連的“月”,尚且不止“海上生明月”。除卻這句往往被用來與中秋關聯的句子,蘇轼谪居黃州時所寫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孟浩然歸隐襄陽時所作的“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夜歸鹿門山歌》),楊萬裡為同僚赴任湖北所賦“黃鶴樓前作重九,水精宮裡過中秋”(《送周元吉顯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等,都是湖北與“月”的聯系。

古人為何好詠月?寫于湖北的那些“月”背後擁有怎樣的故事?古代詩人和詞人為何青睐湖北這方水土?昨日,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以唐宋文學及古代城市與文學為研究方向的學者陳燕妮接受楚天都市報專訪,在中秋時節為讀者解惑。

海上生明月後面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原來是輪)1

從“無情月”到“情感之月”

穿越時空的特質讓古人愛上“月”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提到為何古人喜歡在詩歌中引用月亮的意向,陳燕妮特意引用了歐陽修的這句詞。情癡無關風月,歐陽修此詞,說的是清風明月本就先于人存在,“隻是因為人移情在清風明月之上,清風明月便成為古人寄托情感的最普遍對象。”

移情,讓月亮最終變成常用的詩歌意向,而古人選擇月亮來“移情”,在陳燕妮看來則是因為“月”的特質,“月光是普照大地的,它可以充滿在整個空間中,相隔天涯的人卻能看到同一輪月亮,月就在無意之間連接起了兩地的思念。”

由此,用遙望月亮來指代思念的做法,從先秦時便開始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國風》中的《月出》,就是男子表達對女子的思念;而到了東漢時的《古詩十九首》,又有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帏”。當然,月不隻是情人間的思念,李白寫給王昌齡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訴說的是友情,而“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表達的,則是親情了。

陳燕妮說,從先秦到今天歌詞中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正是一代代詩人詞人強化了月光“相思”的含義,使得月從“無情之月”變成了“情感浸淫之月”,因此,才有那麼多的詩歌用“月”來寄托情感。

“海上生明月”是最著名的“湖北月”

但其初心并非思念親人

落腳到寫在湖北的“月”,最著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自然是擁有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望月懷遠》。陳燕妮提到,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張九齡因被李林甫排擠遭到罷相,随後遭貶荊州,《望月懷遠》正是寫于此時。但她也特别提到,這首詩并不像常人解讀的那樣,是以“天涯共此時”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某種程度上,它表達的是張九齡在政治落敗之時,一種與君王重新遇合的期待。”陳燕妮解釋,其實從屈原的《楚辭》開始,所謂君臣遇合就常以男女情感的隐喻來表達。所以,《望月懷遠》中的二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和四聯“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表達的都是對“重回中央的期待”。

當然,消解掉這首詩歌的政治含義,《望月懷遠》在表達對月相思的情感運用上是爐火純青的。在陳燕妮看來,這首詩恰恰是月光打通了時間、空間的範本。

“海上生明月并不是指詩人在海邊,這首詩寫的是江邊的月亮,但即便是站在江邊,看到的月亮與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的感覺類似,再由江推及遙遠的海面。”而在“天涯共此時”一句裡,時間也被打通。

此外,此詩最後一聯化用陸機“攬之不盈手”的詩意,傳達出“相思卻不能抵達”的遺憾,也恰恰能打動古往今來因距離阻隔無法相見的人們。

古詩詞中最受歡迎的湖北元素

除卻黃鶴樓,那就是襄陽

荊州月,襄陽月,黃州月,武昌月……再聯想多首與黃鶴樓、三峽有關的名篇佳句,為何湖北會在古人的詩詞中備受歡迎?

在陳燕妮看來,這個現象除了與湖北擁有黃鶴樓、南樓兩座名樓有關外,還與湖北地處長江中遊,是為南來北往的要道有關。

她特别提到了襄陽,表示在自己的了解中,因為襄陽地理位置的關鍵,古代詩人詞人多往來于襄陽。比如唐人就多經由漢水來到湖北境内,杜甫就寫過“便下襄陽向洛陽”,而王維到過襄陽的漢江,還寫下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的美景。

“襄陽上流門戶,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身為南船北馬的要沖之地,襄陽也是古代朝廷貶谪官員的必經之地,一旦有類似情況的詩人、詞人經過,他們留下的詩句其含義便更深廣了,陳燕妮就提到宋之問《渡漢江》中的那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當然,除了地理位置,襄陽的曆史名城地位、其境内的自然景觀也是吸引衆多文人到訪的關鍵。此外,因為孟浩然的存在,後世不少追慕他的文人也紛紛踏迹襄陽,中唐詩人施肩吾就曾專程來到襄陽,寫下“鹿門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無管屬”。

而在襄陽多入詩之外,襄陽也出詩人,陳燕妮就提到,《全唐詩》中搜錄的湖北籍詩人幾乎全是襄陽人,除了孟浩然之外,張繼和原籍襄陽的杜甫,都是名家。

附:其他與湖北、月有關的詩歌賞析

(解讀者:陳燕妮)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唐)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這首詩是寫于孟浩然赴長安謀仕不遇,在遊曆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尋先賢龐德公拒絕征辟、隐居鹿門山的行迹,特在鹿門山辟一住處的背景下。這個住處其實并不是他的日常住所,是個标榜歸隐性質的别業。

這首詩前兩聯都渲染出黃昏時節景物在暮霭中模糊不清的景象,而第三聯出現了月光。正是鹿門山的月光使得整首詩突然明亮起來,清光朗照,好像打開了一處洞天福地,打開了另一個世外一塵不染的仙界,也照亮了孟浩然歸去的步履,使之融入到山中與整個鹿門山合為一體。

整首詩因為月光,給襄陽的這座名山和這座城市增添了一股逸氣。

中秋夜泊武昌

劉淑柔 (唐)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

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801卷中,作者是位女性,生平不祥。但從詩題和詩意可推知,作者于中秋夜在武昌度過,而且即将離開此處。

“何年黃鶴樓”,指的是不知何年才能再回此處,而中秋的月色更令其柔腸百折,月光所到之處都浸淫上她的滿懷愁緒。

除了愁,這首詩也從另一個側面講到我們江城的月色之美,令往來的行人流連不舍。

送周元吉顯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楊萬裡(宋)

君詩日日說歸休,忽解西風一葉舟。

黃鶴樓前作重九,水精宮裡過中秋。

職親六閣仍金馬,喜入千屯看木牛。

繡斧先華誰不羨,一賢去國欠人留。

這首詩是宋人楊萬裡對同僚即将到湖北為官生涯的想象與祝福,所以未必是寫在湖北的。但不管如何,說明黃鶴樓的意向相當有名。

整首詩都是想象的意境,楊萬裡的這位同僚是在秋天(西風)将往湖北,于是他猜想對方應該首先在黃鶴樓的登臨中度過重陽節,因為重陽節古人要登高避災,從這裡可見黃鶴樓已經成為整個江城重陽節的登臨勝地。

而“水精宮裡過中秋”,則是極言江城中秋月色之美,籠罩整座城市,月光濾去了所有的顔色,空靈皎潔,讓人仿佛置身于長江水下的神仙洞府一般。

這首詩是對江城秋色的想象,在想象的中秋月色之下,整座江城有一種空靈之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