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部級課題重大意義

部級課題重大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41:54

部級課題重大意義(大專家寫小文章)1

《文史知識》創刊号封面

中華書局《文史知識》雜志1981年創刊,于今整整40年。40年來,幾代編輯堅持“守正出新”的理念、“大專家寫小文章”的傳統,打造這本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史讀物,影響了幾代讀者。《文史知識》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文史知識的重要陣地,在海内外享有盛譽。

《文史知識》把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優秀的曆史文化介紹給廣大讀者,這是一本普及性刊物的重要貢獻。《文史知識》先後設有“治學之道”“特别關注”“文史百題”“詩文欣賞”“随筆·劄記”等欄目60多種,一定意義上說,它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變遷、人文風貌,同時也體現了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始終不變的宗旨。

辦刊很辛苦,要每期變着花樣去組稿,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給讀者送去一期期精彩的内容。如2021年第四期“特别關注”欄目,通過神話探尋文化源頭,講述中國曆史故事。不僅内容精益求精,為提升讀者閱讀體驗,刊物在形式上也不斷嘗試和探索。近年來,加強開本、封面、版式設計,讓這本雜志在不失莊重古樸本色的同時,增添了新鮮活潑的氣息。在選題策劃、文章組成等方面,想讀者之所想,以創新疊代保持文史刊物的青春活力。40年來刊發近480期,選題與内容非但沒有枯竭,反而如有源頭活水。讀者換代,重要文史知識的傳授不能停滞。這種傳授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随時代的前進、形勢的變化,以新的觀點、新的角度去做新的诠釋。

文史普及刊物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名人寫名文”是組稿原則:寫這個題目的一定是研究這個課題的“名人”,也就是專家。如寫王安石變法,編輯部請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漆俠先生;寫魏晉文學,請徐公持先生;談文字訓诂,請許嘉璐先生等等。不僅如此,在“名人寫名文”基礎上,還恪守“大專家寫小文章”的傳統。翻開20世紀80年代的《文史知識》,朱東潤、夏承焘、陸宗達、錢锺書、周一良、季羨林、任繼愈、趙樸初等衆多名家宿儒都是它的作者。在今天的雜志作者名錄中,也時常出現葉嘉瑩、白化文、陳來、王邦維、劉躍進等知名學者的身影。這些知名學者的文章從不長篇累牍,也不佶屈聱牙,而是既準确又好讀,便于來自各行各業的文史愛好者通過自學提高學養水平。當然,《文史知識》也注重挖掘新銳的實力派學者,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作者。名家和新銳通過一篇篇精品佳作,為幾代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文史養料。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開門辦刊、勠力同心。編輯部需要人來幫助,需要顧問、需要專家、需要朋友。兼有顧問、專家、朋友三項職能的組織就是編委會,《文史知識》受到讀者歡迎和信賴,編委們功不可沒。保持刊物高水準,還要順應時代,不斷自我革新,隻有立足現實責任,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動,以全新的面貌面對新的時代挑戰,才能讓刊物永葆生命力。為此,編輯部組織新銳編輯溫習刊物曆史,體會肩上擔子的分量,感受前輩們辦刊的艱辛和快樂,鼓勵他們以更大的熱情和動力投入到編輯工作中去。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多《文史知識》這樣的文化普及踐行者和優質内容提供者,用現代方法激活曆史文化資源,肩負起傳承優秀文化、提升精神生活品位的使命。

(作者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執行總主編)

作者:楊牧之

來源: 人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