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甜甜
從10億到4億,這是江淮汽車正在經曆的冰與火。
3月21日,江淮汽車發布2017年年報,去年淨利潤隻有4.32億,同比暴跌62.83%。4億多淨利潤看起來還不錯的,但如果扣除非經常損益,這個結果就有點紮心了。
數據顯示,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虧損9314.1萬元,這是公司自2001年來首次出現扣非淨利潤虧損。
在奇瑞汽車沉淪之後,江淮汽車一直是安徽家用車産業的頂梁柱,是安徽制造業的驕傲,更被當地政府寄予厚望。
面對這一窘境我們想知道,江淮汽車究竟發生了什麼?
盈利大滑坡探因
江淮汽車曆史業績怎麼樣?有圖有真相!
驚不驚喜?
總體來看,近十年江淮汽車的業績還是很不錯的,營業收入穩步增長,隻是淨利潤起伏較大。
但是我們再看下面這兩張表。
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江淮汽車的表現就差多了,由于江淮說安徽本省的掌上明珠,當地政府自然要竭力支持,但是這也造成了江淮汽車的公主病,過分依賴政府支持,讓企業始終生活在安樂窩裡。
如果觀察營業利潤,江淮汽車的情況就更慘不忍睹了。
意不意外?
根據公司的解釋,2017年淨利潤大幅打滑是因為政府補助大幅減少。
之前說嘴上說不要,如今終于身體也開始誠實起來。
從上圖可以看到,2015年、2016年,江淮汽車營業利潤分别虧損15.34億、26.55億,這意味着其汽車銷售盈利能力較差。
2017年報顯示,江淮汽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隻有6.02億元,比往年大幅下滑,但仍然遠超當期淨利潤。
如果說以前還能靠補貼裝點門面,如今這塊遮羞布終于也被撕下。
江淮汽車的戰略問題
2013年,江淮确定了“做精做優乘用車,做大做強商用車”的戰略方向,将未來業務重點定為商用車,在乘用車上隻開發SUV、MPV。
從這個口号看,雖然乘用車放在前面,但商用車才是江淮汽車的主要業務,而乘用車處于補充地位。
不過江淮的商用車卻表現平平,市場銷售數據并沒有大的突破。反而是轎車一度有搶眼表現,但體量一直都很小。新能源車型也受政策利好不斷增長,但其微弱比重并不足以填補整體收益的巨大空缺。
那麼江淮汽車的乘用車出了什麼問題?
因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2017年國内乘用車市場增長率由2016年18%的降至2.5%,但換購需求使中高端自主品牌受到更多關注。
數據來源: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
其中,吉利、廣汽依靠其自主品牌廣汽傳祺GS8、吉利領克的良好表現有效拓寬市場,上汽也在傳統乘用車與新能源領域齊發力,鞏固了龍頭位置。
江淮汽車很難用行業慘淡來解釋自己業務的下滑,
江淮瑞風s3上市初期,曾借着緊湊suv的熱潮一度問鼎銷量冠軍,但随着其他品牌湧入很快就被趕下銷量榜。如今,其雖仍占據江淮乘用車52.1%的銷量,但到2017年底,已跌出同車型榜單四十名開外。
事實上,江淮主打suv車型動力不足問題存在已久,同為大單品支撐業績的長城哈弗H6,在5年的生命周期内,銷量始終穩步上升。
簡而言之,不是行業不行,而是江淮自己不行。
會步奇瑞後塵嗎?
江淮汽車似乎将新能源汽車當做孤注一擲的最後一搏,在多個公開場合明确表示将提高對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投入。
事實上外界也的确對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戰略很感興趣,特别是去年和大衆的合作,更是吊足了大家胃口,從項目批複到新車申報,更是隻花了短短9個月,一匹新能源汽車黑馬眼看着要冉冉升起。
然而,并沒有。
2017年底,江淮大衆合作新能源車型“思皓”曝光,吃瓜群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隻是“趕鴨子上架”的倉促之舉。
這款完全沒有大衆“添加”的翻版江淮IEV7,實當不起大家對“強強聯合”的期待。大衆“不提供設計、不提供技術、不負責生産”的三不管态度,使得此次合作顯出些“單相思”的尴尬,大衆勾搭上江淮或許隻是應對雙積分政策的一步棋。
更嚴峻的上,國家對新能源補貼的技術要求進一步提升,其中電池密度一項,使江淮旗下多個車型都因不夠标準遭補貼減少或取消。
看來,江淮汽車想将新能源汽車作為救命稻草,如果不能在技術開發和産品競争力方面加大投入,結果很可能隻是一顆強扭之瓜。
如果說過年前,江淮還曾對同省兄弟奇瑞汽車衰落抱有優越感,如今自己已走到了和奇瑞同樣的十字路口,他們也需要思考,自己的運氣會比奇瑞更好嗎?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内容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