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道德經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9 06:10:54

道德經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道德經原文第一二句斷句斷錯了)1

《道德經》《清靜經》《陰符經》為道家最重要的三部典籍,全真道王重陽祖師對《道德經》的評價就頗高 ,如其詩雲:“為甚得通三一法,都緣悟徹五千言。”“理透陰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奪得真容不問年,滿爐香火五千言”等,都顯示出對根本聖典《道德經》的推崇,指示學人要從中發掘修道的奧義。但由于年代久遠和傳統文化知識系統脫節,現代人很難解得個中深意,單從遣詞斷句上來說,就存在不少瑕疵,其餘不多說,今天單就《道德經》的第一二句如何斷句做個探讨,如言有不合之處,歡迎大家指出批評。

道德經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道德經原文第一二句斷句斷錯了)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應為誤)現在百度上能搜索到的原文版本,基本上都是這麼斷句的,另外參考網上道家人士的文章,幾乎也都是這個斷法,再搜尋古代都注解版本,也是這種斷法。這種斷句方法,導緻所有人都晦澀難懂,注解版也各有千秋,大同小異,卻均帶有含混不清的解義,或有合處通處或有不合不通,前半句還都好理解,後半句大都說的不夠明白,個人認為以呂洞賓解最為貼近:“道由也,道言也,道本人所共由。然非常說所能盡也。名稱也,道以名顯,故可指名,然非常說所可泥也。”但也仍語義不清,混帶而過,樵夫認為:這應是千百年來斷句斷錯的緣故,句若斷準,則言簡意赅,通達明了,斷句應是我們習誦古文的基礎。

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如此應為正)樵夫解:道,是可以說的,但不是一般的說法能夠講明白;形容,也可以形容,但不是一般的形狀能夠描繪清楚。如此一來,其理就并不複雜簡單明了,普通大衆都能一窺究竟,也應合了回複關令尹喜求取真經之典的開場白,說明道這個東西,也是可以講清楚說明白的,但不能用尋常的語言講給你聽,不然就會失去這個道的真正含義,所以後面通篇用的都是非尋常之語。如此說來,大家還有什麼别的疑義嗎?因此第一句話,隻是是由,并無玄妙,玄妙的言語都在後頭……樵夫讀古文,善于理氣識脈,自與别家不同,今後若有空閑,所有《道德經》晦澀難懂的地方,都可争取一一為大家理個明白,認可樵夫解的正确的朋友,都可以先加個關注,不認可的朋友也可提出批評,共同進步!

道德經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道德經原文第一二句斷句斷錯了)3

《道德經》第二句也常有斷錯的時候,樵夫甚至懷疑連呂洞賓都斷錯了,意思同樣晦澀難懂。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應為誤)樵夫認為:名不可為始也,這與道不通;名亦不可為母也,後加區分之物,如何為母?如此斷句顯然氣理不通,含義不透,注解依舊晦澀難懂!看來如何正确斷句?才是讀懂古文的第一要素,更要先在氣理上下功夫,不然失之毫厘,謬以千裡,遺誤衆生百千萬年。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如此應為正)無,才能稱作萬物的起始,無極生太極,有生于無,無為始方合氣理;有,才可稱作萬物之母,太極為一為有,一生二,因此太極即是萬物之母,才應氣理。如此解說,無和有,才與後面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相應合,若加了一個名字在前面,其意就前後脫節了!網上版本也有這種斷法的。大家又怎麼認為呢?

道德經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道德經原文第一二句斷句斷錯了)4

再說兩個例句作為參考,古文斷句,其妙無窮。

行成于思毀于随。(應為誤)意思不好理解,晦澀難懂;

行,成于思,毀于随。(如此應為正)不用注解,任何人一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簡意赅。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應為誤)足成二字亦混淆,導緻晦澀難懂;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如此應為正)不用注解,任何人一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簡意赅。

關于古文如何正确斷句?您又怎麼看呢?

我有一支筆,帶您品古今;

百卷輕靈過,三教筆尖尋;

更有世間象,談笑似風雲;

天生山野漢,娓娓道經綸。

言有不足處,歡迎指與評!

——關注樵夫,帶您遨遊不一樣的文化視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