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抄完一通心經,門鈴響了。來者是老陳,他酷愛傳統文化,隔三差五來聊天。這次,可不是聊天,為他的傳家寶而來。
老陳想給子孫置辦點傳家寶。可古玩城去了多少回,總是空手而回,不是東西不對,就是價格巨高,亦或者太俗。不知受了誰的啟發,決定抄一套四書五經傳家。
這個主意真不錯,小楷抄錄一套四書五經,既能增值,又能啟迪後人,更是高雅不俗。此事,早在電話裡說了,這次專門上門敲定。
老陳走後。我不敢怠慢,特地從網購一套繁體字版的《大學》、《中庸》、《論語》等,作為底本。一周後,書到了。誰知,正文第一頁,就令人吃驚。
《大學》正文開頭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
問題出在“而後”二字,繁體字的“後”和“後”,是兩個字,兩種用法。可是,簡化字後,成了一個字,問題由此而來,不少書法家就掉到這個坑裡了。
晚上,再細看,又新發現。第一段末句“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句中“後”用的“後”。顯然,編輯知道後、後的用法。全書翻完,所有的“而後”,都沒用繁體的“後”。
翌日,四處請教,終不得要領。好友原彥平兄出了主意,找一本影印本看看。繼續網購,這次是孔夫子網,找到了一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的《大學》影印本。幾天後,書到了,繁體字本的影印本“而後”寫作“而後”。不過,注解說:後同後。(據說明,此影印本的原本是,1936年,世界書局依據清代武英殿本所出之影印本。)
是不是,這個本子錯了呢?彥平幫忙查閱《宋本十三經》、藝文印書館影印本《十三經注疏 禮記注疏》,而後,依舊是“而後”。
這下算,放心了。至少,抄錄時寫“而後”,不會有啥問題。可始終沒有弄清,繁體字版中“而後”,不寫為“後”,究竟是何緣故?是古人錯了,還是今人糊塗了?明白此中深意的方家,請在文後,留言賜教。
蘭州老王 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