埲(pēng)
埲,古音讀běng,興化人今讀pēng,《廣韻》《集韻》均收錄此字,解釋為“塵起貌”。宋代趙叔向的《肯綮錄·偶俗字義》:“塵起曰埲塕。”章炳麟先生《新方言·釋地》中說:“浙江謂塵垢狼藉為埲。”可見,這個字的出現是很早的。泰州人對它的使用恐怕已有上千年的時光,對它的理解至今未變。
埲,興化方言念pēng
城市裡用磚頭、水泥鋪成的場地、路面多,泥土較少,市民少受塵土飛揚之苦,故而不怎麼說到“埲”字。但農村人成天跟泥土打交道,随口就能冒出一個“埲”來。一陣風吹來,曬稻谷的農婦揉着眼睛說:“滿場的灰都埲起來了,把我的眼睛眯住了。”孫子學着掃地,奶奶會提醒他:“輕點掃,别弄得滿屋三間都灰埲埲的。”油面店裡,做面食的師傅告訴客人:“剛才不知哪兒來了一陣怪風,埲了我一臉的面粉。”
網絡圖片:灰埲埲的場景
我第一次知道有“埲”這個字是在讀師範的時候。教我們現代文學的那位老師,真的是深谙教育之道。他曾借助一個“埲”字,讓我們狠狠地佩服了他一回。那天,他見講台上滿是粉筆灰,沒有先講課,而是對大家說:“你們以後也會當上老師,如果遇到學生沒把講台抹幹淨,要轉到講台的另一邊,對着黑闆把講台上的粉筆灰吹掉。你如果對着學生吹氣,粉筆灰就會埲到學生身上,這就叫以鄰為壑,一個教師是萬萬使不得的。知道‘埲’字怎麼寫嗎?課後不妨去查查字典。”我們的這位老師既不動聲色地批評了不怎麼負責任的值日生,又彰顯了一種為師情懷,還教給我們一個生字,可謂是一石三鳥。
電腦字庫無,表示鳥驚飛時的場景
興化人不僅用“埲”表示有形之塵的飛揚,還用“埲”表示無形之塵的擴散。丈夫說話粗,妻子會批評他:“你是好話沒得,臭屁直埲。”孩子尿床了,媽媽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要撒尿也不喊,弄得鋪上臊氣味埲埲的。”村裡有個姑娘外出打工一年未歸,其母逢人便發牢騷:“這個死丫頭也不回來看看,惹得村裡謠言埲埲的。”這幾處的“埲”字不是用得妥帖、用得準确、用得生動嗎?
鳥禽亂飛的場景 王宏圖 攝
《集韻》中還收有一個字,是鳥旁加奉,也讀pēng,義為鳥禽亂飛的樣子。興化方言裡也是常用到的,如,看見一隻水老鼠,河裡的鴨子鳥奉起來了。其實,這兩個字都有紛飛之義,但古人就是不怕麻煩,硬造出兩個不同的字來。如果我要寫一個句子“雞子鳥奉起來,把灰塵弄得埲埲的”,那就要用到兩個不一樣的pēng來。
jiù(電腦字庫無)
jiù,音“就”。《集韻》裡收了這個字:“jiù ,縮也。”清代高郵人王念孫的《廣雅疏證》中有這樣一段:“jiù者,《衆經音義》卷下五引《通俗文》雲:縮小曰jiù……今俗語猶謂物不伸曰jiù矣。”樸學大師考據就是這樣嚴謹,把jiù的來處說得清清楚楚:東漢末年服虔的《通俗文》(我國第一部以當時的方俗詞語為研究對象的專著)就解釋過這個字,唐代玄應的《衆經音義》(我國現存最早的佛經音義著作)引用過《通俗文》中的解釋。最後,王念孫才說出自己的解釋。
電腦字庫無,方言表示收縮的意思
這個字古已有之,是毫無疑問的。但它在一般的字典裡已查找不到,在電腦字庫裡也不見身影。說明這個字在我國許多地方已不再使用,大有銷聲匿迹之勢。我們應該慶幸的是,泰州人卻認真地保留着這枚古代語言的化石,這使土得掉渣的泰州話傳承着千年前的基因,散發着青銅般的光澤。
興化話中,“jiù”有“縮、皺”之義。物品由長變短、由平變皺叫“jiù”,如,這根繩子曬幹了,jiù了幾寸;打過霜後,青菜葉子都jiù了起來。身體從前退後、由近避遠也叫“jiù”,如,事情本來是他發起的,現在他卻jiù了起來;浴池裡的水溫度太高了,燙得孩子的腳直jiù。
一般情況下,“jiù”字是不含褒貶的,但這并不是說它就可以随意使用,有些情況你必須注意:你不能說人家“腿子jiù了筋”,因為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你如果說别人“成天jiù着頭”,那就是對别人的不敬;你要是對女人說她臉上發jiù,你就太失禮了。
最正常的“jiù”是棉布縮水。過去人家把棉布買回家以後,總要先把它放到水裡泡個透。待晾幹後,棉布就會稍微變窄變斷。縮過水的棉布就不會再jiù了,縫制的衣服才能長時間合身。純棉織物的縮水率一般在5%至10%左右,是由其經線緯線的密度決定的。
老年人體型的變化
最感傷的“jiù”是肉體的收縮。村裡有一尼姑庵,庵裡有一位90多歲的老尼姑,她身體伛偻,給人一種又矮又小的感覺。小時候我常跟母親到她那兒去玩,吃了她不少的糖果。有一天,我竟問她:“你為什麼長得這麼小?”老尼姑笑了起來:“我小時候也是天天長大的,現在老啦,jiù起來了,等死吧。”過了幾年,老尼姑圓寂了。我看着幾個吃齋念佛的婦女把她擡進了荷花缸,覺得她更小,小得像一個孩童。我忽然明白:人不僅會往大處長,也會往小處jiù,一個人jiù的過程,就是生命不斷消逝的過程。
最氣人的“jiù”是意志的退縮。生活中,人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如果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大家再跟着出謀劃策,然後合力克服困難,就會踏平坎坷。怕就怕領頭的那位關鍵時候卻躲了起來,等着吃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泰州人會這樣斥責這種人:“昨天心口拍得咚咚響,今天卻像縮頭烏龜一樣jiù了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