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我國江南和長江中下遊于5月29日同時入梅。這意味着今年梅雨季正式開啟,較常年偏早10天左右。說到梅雨,這可是南方人民心中的痛,雨沒完沒了地下,地闆、牆壁“冒水”,屋裡的角落布滿黴斑,甚至會出現緻災性強的“暴力梅”……哪些地方最容易受梅雨影響?“暴力梅”有多可怕?這些年梅雨有什麼變化規律?中國天氣網專門盤點了近70年大數據,看看我國梅雨是如何演變的。
梅雨=黴雨 煙雨江南不隻有美還有黴
每年的6、7月份,在我國江淮流域一帶都會出現持續陰天有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這種天氣被稱為“梅雨”。
“梅雨時節家家雨,春草池塘處處蛙。”雖然古詩詞中筆下的梅雨都很美,而身在其中的人卻是極度恐懼的。梅雨季的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濕和風力較小,進入就意味着濕哒哒、黏糊糊的日子來了,而且,伴随着高溫、高濕,器物容易發潮生黴,所以梅雨也被稱為“黴雨”。
哪些地方最容易受梅雨影響?在氣象上,我國有專門的梅雨監測區域,分為江淮區、長江中下遊區、江南區三個區域。梅雨區域西自湖北宜昌,東至華東沿海,南端以28°N為界,北抵34°N一帶,主要影響區域包含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武漢、南昌、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長沙等大城市都是典型的梅雨城市。
早晚差距大 梅雨季開啟時間偏愛六月上旬
在氣象上,把梅雨開始時間稱為“入梅”。中國天氣網梳理了1951-2020年這70年的氣象大數據發現,大多數年份的入梅時間都集中在6月上中旬,其中31年梅雨季在6月上旬開啟,19年在6月中旬,總占比高達71.4%。
不過,有些年份的梅雨也很不尋常,早晚偏差較大。比如最早的1995年和2016年,5月25日就開啟了梅雨季,而最晚的2005年,直到6月26日梅雨才“姗姗來遲”。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梅雨季的開啟時間每年都有波動,主要與當年大氣環流形勢、天氣系統配置等因素有關。其中,南下冷空氣的頻繁程度、強度以及副熱帶高壓位置決定着梅雨落區及大小。當南下冷空氣頻繁,且北上暖濕氣流明顯時,冷暖空氣對峙位置相對穩定在長江中下遊一帶,使這一片區域在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形成多雨的氣候特點。
長短不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平均梅雨季最長
梅雨季開啟時間有早有晚,持續時間也是長短不一。有些年份的梅雨季特别長,雨水沒完沒了地下,有些年份梅雨像來去匆匆的過客,在江淮流域一帶停留十來天,就急急忙忙地北上了。氣象大數據顯示,我國梅雨季節最短的為13天(1988年),最長的有62天(2020年)。
從近七十年的逐十年平均來看,江南區、長江中下遊區、江淮區的梅雨季還各有特點。相比而言,江淮區的梅雨季開始時間相對較晚,梅雨季也較短,而江南區和長江中下遊區的梅雨季開啟時間相對較早,持續時間較長,年代際的變化規律也更明顯。尤其是1961年以來,基本呈現“短——長——短——長”的變化趨勢,其中,1991-2000年的梅雨季平均長度最長,而2001-2010年以及1961-1970年的梅雨季長度較短。
家家雨PK日日晴 我國梅雨季雨量年際變化大
自古以來,每年梅雨時節的景象各不相同,呈現時多時少的特點。在南宋詩人趙師秀的《約客》一詩中,描寫的景象是“梅雨時節家家雨,春草池塘處處蛙”,而南宋詩人曾幾記憶中的卻是“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詩人對梅雨的印象在曆史數據中也得到了印證。從1951-2020年各梅雨區的降雨量變化來看,梅雨量的年際差異很大。在差異最大的江淮區,1991年梅雨季雨量最大,達766.4毫米,而最少的1958年僅有13.3毫米,相差57倍;江南區和長江中下遊區梅雨季雨量最多年和最少年的差距也都超過400毫米。
梅雨季雨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影響到當年的旱澇分布,比如近些年被頻頻提起的“暴力梅”,雨不停地下,暴雨大暴雨一場接一場,梅雨區面臨的不僅僅是潮濕發黴,更是江河湖泊嚴峻的汛情,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财産安全。
比如1954年和2020年,三區的梅雨季雨量都非常大,相應這兩年的洪澇災害也較重,尤其是1954年,江南區、長江中下遊區的梅雨季雨量為近70年最大,江淮區的梅雨季雨量也排到曆史第4位,而當年因洪災死亡人口高達42447人,也是近70年因洪災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
随着梅雨季開啟,南方的朋友們要更加關注天氣預報,出門攜帶雨具,出現暴雨時盡量避免外出,注意安全;相關單位也要加強城市排澇、防洪等措施建設,應對可能出現的洪澇災害。此外,梅雨時節氣溫高、濕度大,容易滋生細菌,大家還需要注意飲食方面的清潔衛生,避免引發腸道疾病。(策劃/張慧 設計/劉紅欣 數據支持/王偉躍)
來源: 中國天氣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