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做題家深度解析?來源:【海報新聞】海報觀察員 張靜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鎮做題家深度解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觀察員 張靜甯
“小鎮做題家”到底是什麼?
“小鎮做題家”這個詞2016年左右從豆瓣小組被提出,特指那些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小鎮做題家”的提出,實質上是用一個戲谑的語态解構一些現實的情況,既是一個自嘲的網絡用語,又是一個反思教育現狀、就業環境等問題的契機。
可眼下“小鎮做題家”被過多地解讀、嘲諷,顯然背離了它原本的含義。要說清楚“小鎮做題家”究竟刺痛了輿論的哪根神經,還要從“做題”“家”和“小鎮”三個方面來看。
“做題”
“小鎮做題家”中的“做題”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在代指“應試”。這些“小鎮做題家”們大多能以較好的成績“考”出“小鎮”,被很多人抨擊隻會“做題”。此處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将“小鎮做題家”裡的“做題”換成“小鎮科學家”“小鎮數學家”“小鎮發明家”等,大概率可能被公衆認為是“天才”或者具備某種天賦的青年。那為什麼“小鎮做題家”卻成了一種嘲諷呢?
若要說到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大多數人心中,“科學”“發明”或者“數學”,都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代表着智慧、認知與見解的能力。而“做題”隻是“題海戰術”,是身體力行的勞動。相較之下,缺失了天賦帶來的神秘感和獨特性,故而被調侃。
另一方面,考試一直被普通人視為是跨越階層、改變命運的途徑,但階層難跨越、資源分配不均等社會現狀早就引發了網絡關于“學曆是否有用”“讀書無用論”的讨論,而“小鎮做題家”中的“做題”正是刺痛了大家的這種不滿情緒。
“家”
之所以把“小鎮做題家”中的“家”單獨拿出來,就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小鎮做題家”原本是一個自嘲的定義,而“家”卻讓它有了一定的“精英”感。一般來說我們用到“xx家”大多是指某些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所建樹的人群,比如“音樂家”“藝術家”“科學家”等。
而“做題家”也是比喻這部分青年在“做題”“考試”上有所建樹。當然,這個比喻也非常恰當,因為 “小鎮做題家”語出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他們大部分因優異的成績考入“985”大學,應該說,能夠考入“985”高校,這本就鳳毛麟角了。
但在他們的自嘲中卻沒有這樣的信心和驕傲,正是因為他們習慣的應試技巧、學習能力在大學生活面前“清零”了,在高中的“賽道”上,隻有學習這一條跑道,而大學卻有無數個跑道,現實與願景的差距催生出了他們的無力感。
但是,既然是“家”,“小鎮做題家”也應該看到,他們與部分“精英同學”相比或許有一些差距,但是與更多同齡的青年相比,他們擁有高校資源、學習的能力、實現階層流動的機會,已經是千千萬萬普通青年中的“佼佼者”,說自己是“廢物”未免過于妄自菲薄了。
“小鎮”
之所以最後說到“小鎮”,正是因為它是這個名詞中,起到限定作用最關鍵的組成。這裡的“小鎮”特指與城市的區别,“小鎮做題家”與“城市做題家”的主要區别在于經濟基礎、社會資源、價值認知等多個方面,也正是這些方面,成了“小鎮做題家”被嘲諷的重要原因。
教育機會的相對公平并不能保證教育結果的均等,每個人在教育生活中不同的境遇和背景便會影響教育效果。由于他們“小鎮”的限制,家庭能給予的支持非常有限,當熟悉的考試技巧失靈,面對大學階段對創新探究能力和自我創造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時,“小鎮”便成為了他們的“枷鎖”。
“小鎮”作為出身環境,并不是可以選擇的,但正如镌刻在德爾斐智慧神廟上的箴言“認識你自己”一樣,智慧的前提便是認識自我,“小鎮做題家”們不僅要看到自己在競争中的短處,同樣要看到自己被環境磨練出的終身受用的長處。
青年要确立理性的成功觀,成功的标準很難定義也不可量化,更不能用金錢、權利等指标簡單地對等,“小鎮做題家”們要敢于突破,以更加開放的心态擁抱新事物,确立自我對成功和成長的信念,超越”小鎮“心态,豐富“做題”内涵,真正成為一“家”之才。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