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為什麼叫粽子?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粽子為什麼叫粽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粽子的來曆: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曆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着。臉色憔悴,身體幹瘦。漁夫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隻有我一人清白;衆人都沉醉,隻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夫說:“聖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随着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渾濁,為什麼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衆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小酒?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甯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然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為了不讓他的遺體被魚吃掉,就往江中投放飯團(粽子),所以以後每年到了那一天都有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