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1835年11月30日,馬克.吐溫出生于美國密蘇裡州弗羅裡達一個貧窮的律師家庭。馬克.吐溫家中有七個孩子,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微薄,生活困窘,小馬克.吐溫不得不在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打工扶持家庭。
不幸的是,在十一歲那年,馬克.吐溫的父親去世了,此後他便開始獨立生活,先後做過印刷廠的學徒、送報員、排字工、水手、記者等工作,而這些經驗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不少靈感。
馬克.吐溫的多部作品都是從批判的角度出發,批判社會的不合理現象以及人性當中醜惡的一面。從風格上來看,幽默和諷刺已經成為了他的寫作特點。
就拿《百萬英鎊》這部作品來說,小說中出現的次要人物,比如飯店老闆、裁縫鋪經理等這類人,作者雖然沒有明确指出他們“隻認錢不認人”,但是從他們對亨利前後态度的對比,鮮明地呈現出當時社會處于“錢是萬能的,沒有錢辦不成的事”這樣的一種拜金風氣。
《百萬英鎊》是一部喜劇風格小說,講述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亨利,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流浪到英國倫敦街頭,正當他為吃喝犯愁之際。
兩位富翁兄弟便打賭,将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鈔票借給亨利,想看他一個月後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後,亨利非但沒有淪落街頭餓死,反而用這張大鈔賺了一筆錢,還赢得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小說的故事情節及其簡短,人物和語言風格卻給人一種幽默的感覺。實際上,它抨擊的是當代英美社會對金錢的崇拜,以及沒錢寸步難行的不良風氣。
網絡
01.從一個流浪漢到百萬富翁,他經曆了什麼?故事裡的亨利,是個一窮二白的青年,靠着一份微薄的收入營生。他的職業是每天操控着投資人的股票,幫他們賺得更多的錢,這就是股票經紀人。
所謂的股票經紀人就是與投資公衆直接發生聯系,他們的職責是接受投資人的委托後,在交易所内代為買賣,并在買賣成交後向投資人收取一定的傭金。
雖然不是收入豐厚的工作,卻能讓他養活自己而不至于淪落街頭。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亨利将會一直在交易所工作,過着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亨利如往常一樣下班後,駕着小船出海航行遊玩。不料,他遭遇暴風雨席卷差點喪命。後來,亨利被一艘英國郵輪拯救,他就跟着郵輪去到了英國。意外發生的時候,真的不會給人任何思考的時間。
亨利毫無思想準備就漂泊到了英國,身處異鄉,最困擾亨利的問題就是吃穿住行。經曆過與大海的抗争,眼前的亨利衣衫褴褛,饑腸辘辘。正當他為果腹犯愁,猶豫要不要撿起地上那隻梨來吃,酒店的門房卻打開了門,請他進酒店。
在酒店裡,兩位英國老紳士交給亨利一個信封,然後就請他離開了酒店。随後,亨利發現信封裡放着的是一張百萬英鎊,卻沒有人告訴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對于亨利來說,目前最緊急的事就是填飽肚子,找到穩定的住所。于是,他揣着那張面值百萬的英鎊,唯唯諾諾地走進飯店吃飯。
沒想到,那張百萬英鎊卻成為亨利在倫敦的通行證,不僅讓他填飽肚子,找到不錯的居所,還被記者采訪寫入專欄裡,成為全城讨論的對象,而英國貴族階層開始邀請亨利參加他們的舞會,最後他還結交到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孩波西娅。
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亨利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他的身份,他的心理認知也發生極大的轉變。
網絡
根據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五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當人類第一層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會向高一層的需求發展,追求更高一層的需求,因而高一層需求就成為了人類奮鬥的動力。
五種需求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級。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屬于低級需求,也是人類生存最根本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通過外部條件獲得滿足。
亨利漂泊到倫敦時,他看到孩子啃過一口的梨子扔在街頭,想撿起來吃又害怕被路人看到。這時候,亨利面對自身的生存處境是自卑的,也是無奈的,他的生理、安全需求遠遠超過尊重、自我實現需求。
當得到百萬英鎊的虛拟支票後,亨利到飯店吃飯,飯店老闆對他前後态度的變化,裁縫鋪經理從鄙視到卑躬屈膝,亨利得到了他人的尊重,甚至說是崇拜,他實現了從生理、安全需求到尊重需求。
後來,亨利入住豪華酒店,參加上流社會的晚會,也是在晚會上遇到美麗、善良的波西娅。此時,亨利開始變得虛僞、拜金,同時他又滿足了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亨利的生活從貧困潦倒到坐享其成,從無人問津到衆人追捧,這讓亨利的需求感迅速從低級上升到高級,而他的心理變化也從自卑、無奈到虛僞、拜金,自我定位和自我認知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網絡
02.亨利的成功是個人因素還是社會環境所緻?如果一個人的需求獲得了滿足,那麼他會開始尋找新的追求。對亨利來說,入住高檔豪華酒店,參加上流社會的晚會,每天過得醉生夢死就是他的新追求,就像文中所說:“我一路逛去,想買什麼就進去買,然後叫他們找錢。”
可是,這種受人追捧的生活并不是無限期的。一個月後,亨利就要歸還那張虛拟的支票,回歸到平靜的生活,甚至可能回歸到從前的貧困潦倒。
為此,亨利認為不能一昧等待兩位老紳士承諾的職位,必須想辦法自謀出路。于是,他決定出手拯救被股票拖垮的前同事勞埃德,順便從中抽取傭金。
亨利建議勞埃德以他的名義發售股票,而他則出面向那些購買人保證勞埃德的人品。在亨利看來,以大衆對他的追捧,以及他在倫敦的知名度,要促成這樁事情并不是難事。
果然如他所料,人們得到亨利的保證後,瘋狂地購入大量的股票,而亨利也從中賺到二十英鎊傭金。即便兩位老紳士沒有兌現承諾,亨利在倫敦也不會再流浪街頭。
其實,亨利有如此大的轉變,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自身的覺悟,二是社會大衆的追捧。如果說百萬英鎊從天而降,落到亨利手裡是偶然,那麼他利用這張虛拟支票,發家緻富就是必然。
亨利曾經是個一窮二白的青年,衣衫褴褛地走在大街上,都不會有人過問。但是,大家得知亨利是百萬富翁後,人人都想來巴結,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給他。生活在“向錢看”的社會中,亨利明白隻要有錢才能配談自尊,隻要有錢才會被人看得起。
網絡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說,人要是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憂患就一定在眼前。這句話用來形容亨利再合适不過了。
每天沉浸在燈紅酒綠的生活裡,亨利依然明白自己的處境,他知道必須為自己的将來做長遠的打算。所以,亨利出手拯救勞埃德不僅僅是出于好心,更多的是幫助自己。
随着亨利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人知道亨利的存在,越來越多人渴望與他攀上關系。當亨利到飯店吃飯時,老闆對他說:“任何時候想來就來,想吃什麼就點什麼,賬可以賒着,想賒多久賒多久。”
與其說他們對亨利卑躬屈膝,倒不如說他們是出于對金錢的崇拜,而亨利正好利用了“人性對金錢的渴望”這一弱點,從中大賺一筆。
其實,亨利被兩位老紳士選中絕對不是一場意外。在确定亨利之前,他們在酒店内觀察過許多人,那些人“看着很誠實,卻不夠聰明;又有好些個看着很聰明,卻又不夠誠實;好些個兩者兼具了,卻又不夠窮,要是夠窮了,又不是外來的。反正不是差了點這個,就是差了點那個。”
所以,亨利是兩位老紳士精挑細選的對象。從老紳士選人的角度來看,亨利身上具備誠實、聰明的優點,而這些優點也是促成亨利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個人的成功絕不可能是單方面的結果,而是自身、周邊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但是,影響力最大的主要在于自身對于事情本身的思考和決策。
就拿亨利來說,他完全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燈紅酒綠、受人追捧的生活,大不了期限到了之後,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可是,亨利并不是個視野淺薄的人。在這場經曆的背後,他感受到金錢的魅力,并且借此機會改變了自身的處境。
網絡
03.亨利的存在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馬克.吐溫是美國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中短篇小說都采用幽默诙諧的語言風格,巧妙地将幽默與當代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扭曲現象有趣地結合起來。
在《百萬英鎊》這部作品中,為了展現犀利的幽默風格,馬克.吐溫采用了悲喜結合的方式,營造幽默的氛圍。
亨利是個無足輕重的、流浪街頭的流浪漢,卻意外收到“天上掉下的餡餅”,戲劇性地得到了一張百萬英鎊的虛拟鈔票。
對于兩位老紳士來說,亨利至始至終都是他們手裡的玩物,是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但是,亨利卻運用這張鈔票活得光彩熠熠,最後還收獲到甜美的愛情,順利地完成了人生逆襲。
馬克.吐溫通過亨利這樣一個具備悲喜色彩的人物,來揭示當代英美社會中存在的“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不良社會風氣。
此外,馬克.吐溫還運用強對比的方式,增強故事的幽默風格。
當亨利衣衫褴褛地進到裁縫店時,起初店員對他的态度是愛答不理,但在看到他出示的百萬鈔票後,老闆立馬轉變了态度,對他卑躬屈膝、鞍前馬後。
為了凸顯形形色色的拜金主義者,作者在文中是這樣描寫的:“我甚至還保留着我那套破舊的衣服,時不時地穿上,這樣可以重拾往日的樂事,那就是跑去買點不值錢的小東西,受人羞辱後掏出那張百萬英鎊的鈔票,讓取笑我的人無地自容。”
網絡
在《百萬英鎊》中,馬克.吐溫着力刻畫一系列拜金主義的形象,是為了引起當代人的反思,以及揭示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帶來的弊病,而金錢不應該成為資本主義對人尊敬的标準。
西梅爾曾說:“在任何時代個人對金錢都是貪婪的。”
可是,人性一旦陷入了貪婪就變得無限扭曲。在小說中,上流社會的貴族們已經得到了富足的生活,但是由于人性“不知足”的弱點,他們仍然對所擁有的感到不滿,這也造就了他們人性的扭曲,而那些貴族圍在亨利身邊,恰好體現了他們對金錢無限的崇拜。
然而,馬克吐溫卻極度憎恨這種“金錢萬能”的風氣。因此,《百萬英鎊》的故事背景雖然設定在英國,他真正要抨擊的是美國的社會風氣。
馬克吐溫想借助小說,揭示在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環境下金錢至上的理念,尤其人性在金錢面前的扭曲,以及對拜金主義者無情的揭露、批判和抨擊,希望借此讓人們認識到社會的陰暗和醜惡。
我是@愛讀書的橙橙,歡迎關注,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讀物博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