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3:08:18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高原反應誤區你中了幾條)1

  高原反應是每個第一次進藏人最關心的問題:

  ——我身體素質很好是不是不用擔心高原反應?

  ——害怕産生依賴,不吸氧是不是也可以慢慢适應缺氧環境?

  ——發現不适,盡量減少運動,靜卧三天。

  這些都是對高原反應的誤讀,真正的高原反應可不像它字面上所表現的那麼溫和。即使是具備常年生活經驗的“當地人”有時也會給出錯誤的指導。比如,一位已經出現高原反應的遊客被導遊告知“吸氧會有依賴”。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高原反應誤區你中了幾條)2

  吸氧真的會産生依賴嗎?答案是否定的!醫學上,“依賴性”一詞專門用于藥物(阿片屬于精神類藥物)依賴性,又稱:“藥物習慣性”或“藥瘾”,它是指由于服用某種藥物、特别是作用于神經系統的藥物而産生了精神上或軀體上對于該藥物的依賴,長期服用後突然停藥會産生“戒斷綜合征”。吸氧隻是直接提高動脈血氧含量,改善人體的缺氧狀态,恢複和促進代謝過程的良性循環,緩解缺氧症狀的病痛。本身不會産生依賴性。症狀好轉,逐漸不用吸就可以了。當旅行結束回到低海拔地區後,也不會出現長期氧依賴的現象。

  其實,對于高原反應的認知誤區所帶來的危害是緻命的,吸氧是最有效緩解高原反應的手段,拒絕吸氧可能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病理生理反應。

  那究竟什麼是高原反應?又該如何預防呢?這篇文章就從科學的角度做一個全面的解讀。

  首先說說人體與氧密不可分的關系。

  “人活一口氧氣”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高原反應誤區你中了幾條)3

  氧如何作用于人體呢?可以簡單概括為“一進一出”

  “一進”:氧氣通過氣道進入肺泡,随後彌散進入血液中,與血紅蛋白結合,到達人體各部位進入組織細胞。

  “一出”:氧進入細胞的線粒體中,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出人體所需能量,同時産生出二氧化碳和水,這一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氧呼吸,線粒體作為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也被稱為“能量加工廠”。

  有氧呼吸是高等動物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颠覆對高原缺氧的認知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高原反應誤區你中了幾條)4

  如圖所示

  上圖是人在一個正常有氧環境中的完整循環,但是高海拔地區跟平原相比,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缺氧”,這裡所說的“缺氧”,并不是空氣中氧氣減少,而是由于氧分壓降低,氧的絕對值降低。

  簡單科普下氧分壓,分壓是個物理名詞,就是混合氣體中單種氣體的壓強組分。舉例來說,大氣中包含了多種氣體比如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等,大氣壓乘以氧氣所占的比例即為通常所說的大氣氧分壓。拿到醫學上,就會用這個指标去考量進入人體内的氧氣,比如可吸入氣氧分壓,肺泡氣氧分壓和動脈血氧分壓。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這些指标都會發生變化,是作為治療和研究的重要參考項。

  其實,氧氣在空氣中所占比例都是保持恒定的,約為20.1%。但随着大氣壓下降,空氣密度降低,可提供的氧氣量變少。比如,在海拔高度約為3700米的拉薩地區,氧含量僅為海平面的64.3%[1],進入血液的氧氣濃度降低,人就會産生頭疼、頭暈、心悸、惡心等症狀,也就是常說的“高原反應”。

  在高海拔地區别做杠精

  研究發現,高原反應與身體素質沒有相關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并不能有助于對抗高原反應,甚至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在缺氧環境下劇烈活動時,氧飽和度比不運動的人還要低[6]。當然也有學者觀察到,身體素質較差者高原反應發生率高[7]。糾其原因可能身體素質較差者,患有基礎疾病、對冷環境更不适應,從而加重高反的程度。這方面的研究尚存争議。

  所以,一定不要出于“突破自我”的自身鼓勵,或者考慮提前終止行程對同伴可能造成的影響,而選擇在症狀消退前堅持登高,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當海拔高于4000米,急性高原腦水腫發生率劇增。

  那麼盡量減少高原反應對身體傷害的正确做法是什麼呢?

  這些人,就别輕易去了

  急性高原反應可以累及所有年齡段,無論身體健康狀況如何。研究表明,年齡越大,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生風險也越大[3]。健康兒童一般能良好耐受海拔低于3500米的高原旅行。但有先天性心髒病或6周齡以下的嬰兒,風險更大。有急性高原反應病史,患嚴重貧血、高血壓、心髒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和肥胖的遊客,不宜進人高原。孕婦不宜登高至海拔超過3600米。

  随身攜帶“小藥箱”

  常見預防和治療急性高原反應的藥物包括:乙酰唑胺(125-250 mg/次,2次/日,口服):它可以幫助遊客更快适應高海拔環境。一般在急進高原前1天服用,在到達目的地或攀登2天後停止[4]。若無法耐受乙酰唑胺,口服地塞米松也可緩解症狀(2 mg或4 mg/次,2次/日)。但在登高過程中停藥會有症狀惡化的風險。鑒于此,一般推薦乙酰唑胺預防,地塞米松僅用于治療。另外,紅景天、複方丹參滴丸、銀杏葉、刺五加、西洋參等中藥均有一定預防和治療高原反應的效果。國内用紅景天預防高原反應較為廣泛,研究顯示,其不僅具有防治高反,還具有提高機體在低氧條件運動能力的作用[8]。但需要指出的是,高原低氧對人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單一制劑或許無法達到完美的防治效果。

  坐着火車去拉薩有科學參照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高原反應誤區你中了幾條)5

  一般認為,24小時内搭乘飛機進入高原可視為“急進”高原。研究發現,與曆時3天左右乘坐火車或汽車漸進高原相比,搭乘飛機發生急性高原反應的危險性更高[6],甚至高達24.4倍[7]。可見坐火車或者乘汽車進入高原比坐飛機安全很多。所以奉勸諸君,想上高原需要緩緩圖之,是急不來的。

  給行程留出足夠的時間

  一般在抵達高原6-12小時後[5]會出現頭痛、胃腸不适、眩暈、疲勞和失眠等症狀,說明高原反應“來了”。

  逐步、緩慢、階梯式地到達高海拔地區是預防或改善高原反應最可靠且安全的方法,建議适當地拉長行程至數日,每天上升300-500米,每隔3-4天休息一天,這樣能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來适應。若時間充裕,建議遊客提前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區适應性停留1周左右,再登高。如果你是“豪遊”,白天在高海拔區域遊玩,夜晚返回低海拔休息,當然是最理想選擇啦。

  初進高原,要注意減少活動,走路、運動時宜緩慢,勿大聲講話或放聲唱歌,搬運物品或蹲下起立時,動作不要過快。高原的晝夜溫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氣溫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應随時注意保暖防寒,預止上呼吸道感染。保證睡眠和調整心理狀态,急進高原後吸煙、飲酒均有可能加重高原反應,因此應控制吸煙,禁止飲酒。

  吸氧是最直接手段

  吸氧不但可以預防高原反應,而且還能有效的緩解高原症狀,降低對機體的損傷。因為高原反應就是由于海拔過高,氧氣過少而造成的。所以,吸氧是保護腦及其他器官最有效的方法,可迅速增加血氧飽和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頻率。如果遊客不能回到到低海拔地區,一定要通過吸氧緩解症狀。正确吸氧方法是:通過面罩或鼻套管以2-4 L/min的流速吸氧。

  “靜卧三天”觀察法不可靠

  有些“過來人”傳授“經驗”:如果發生高反,靜卧三天,三天沒事就沒事兒了,三天還不見好就返程,此“經驗”不可取。出現高原反應應休息,一般一天左右即可好轉。休息期間最好有同伴照顧。輕度的活動有助于适應環境。如果高原反應症狀在1-2天後仍未消退,則需考慮轉移到低海拔地區。同時要看高反的嚴重程度,如果出現腦水腫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應馬上接受包括大量吸氧在内的醫療救治,并且立即轉移至更低的地區。 

高原反應可不可以克服(高原反應誤區你中了幾條)6

  腦水腫典型症狀:1.極度的疲倦和無力;2.難以正常行走;3.意識模糊或者情緒激動;4.出現醉酒樣行為。

  肺水腫典型症狀:1.咳嗽;2.呼吸急促;3.爬坡困難。呼吸困難在休息時也變得明顯。

  最後祝大家玩兒得愉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