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石油一詞的來源

石油一詞的來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4 12:54:34

百度詞條百科,号稱“專家貢獻”、“科普中國·科學百科:緻力于權威的科學傳播”,但是名不副實,夾帶私貨。這枚私貨,就是西方僞史體系。搜索一下“石油”百科,便一目了然。

在此就拿百度詞條百科為例,講一講西方僞史是怎麼登堂入室、誤人子弟。基本套路就是鹦鹉學舌、以訛傳訛,而且很會夾帶私貨,在真話前後夾入西方僞史。

石油一詞的來源(從石油詞條百科)1

百度詞條百科,第二句講,“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前面一句便插入西方僞史,混淆視聽、誤人子弟,“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但在事實上,關于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沒有半個字的信史資料,大家都是道聽途說而來,西方僞史說什麼,專家學者便鹦鹉學舌。沒有任何信史資料和可靠的考古證據,可以說明“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這則臆想。

這條關于”石油“的詞條百科,大部分關于科普和中國信史記載的内容,但是其中夾雜了西方僞史。或者說,西方僞史把它們臆想和編造的内容,夾雜在貨真價實的幹貨裡面,以此讓自己聽起來“權威、靠譜”。

石油一詞的來源(從石油詞條百科)2

這頁詞條百科繼續寫道,“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等文明古國已經采集天然瀝青,用于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藥,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楔形文字中也有關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記載。‘它粘結起傑裡科和巴比倫的高牆,諾亞方舟和摩西的筐簍可能按當時的習慣用瀝青砌縫防水’。”

同樣的問題,關于古埃及、古巴比倫,沒有任何信史資料能證明以上臆想,編寫詞條百科的人隻是聽西方怎麼說就信以為真,照單全收。這段充滿臆想的描述,詳細說到,“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楔形文字中也有關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記載。”古埃及人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你說假不假?還講到故事會《耶經》裡的諾亞方舟和摩西的筐簍。

這跟冒充考古學家、探險家,其實為文物販子、文物偷盜者,按照虛構故事《荷馬史詩》,挖出了特洛伊古城。這是造假。故事會《耶經》裡的諾亞方舟,其實是抄襲彜族神話傳說中的葫蘆,改編出來的小說。西方考古,在現實中挖出造假的遺址,來證明《耶經》的可信性。殊不知《耶經》本身就是山寨的故事會,抄襲改編而來。

大家應該都很好奇,石油是怎麼來的,反正我聽到的說法是“動植物的屍體埋在地下很長很長時間,就變成了石油。”這個說法靠譜嗎?是真的嗎?我們不妨再思考一下,石油為何叫石油?古人是非常智慧的,不會瞎取名字。古人命名一樣東西,是非常科學的,就是在講這樣東西的性質。石油,顯然和石頭有關。我們來看一看曆代典籍。

石油一詞的來源(從石油詞條百科)3

當我說“曆代典籍”時,也隻有我們有這個榮幸與這份自豪,曆朝曆代大量文史典籍流傳至今,曆史非常悠久。東漢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漢書》中記載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陝西延長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見北魏郦道元的《水經注》)。這裡的“肥”就是指的石油。

公元863年前後,唐朝段成武在《酉陽雜俎》中記載“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燈,極明”。西晉《博物志》(成書于267年)、以及《水經注》都記載了“甘肅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膏與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

宋朝沈括在書中讀到過“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句話,覺得很奇怪,“水”怎麼可能燃燒呢?便決定做實地考察。在考察中,沈括發現了一種褐色液體,當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燒火做飯,點燈和取暖。沈括弄清楚這種液體的性質和用途後,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叫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無窮”。

石油一詞的來源(從石油詞條百科)4

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寫道:“鄜、延境内有石油……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後必大行于世,自餘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于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他試着用石油燃燒生成的煤煙制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沈括,不僅發現和命名了石油,并且在1000多年前,就預言了“此物後必大行于世”。石油,現在可以說是兵家必争之物,石油美元也被發明出來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先見。

到了元朝,《元一統志》記述“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拾斤,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癬,歲納壹佰壹拾斤。又延川縣西北八十裡永平村有一井,歲納四百斤,入路之延豐庫”。還說,“石油,在宜君縣西二十裡姚曲村石井中,汲水澄而取之,氣雖臭而味可療駝馬羊牛疥癬。”說明約800年前,陝北已經正式手工挖井采油,其用途已擴大到治療牲畜皮膚病,而且由官方收購入庫。

從信史記載看,最遲在800年前,我國就已經規模化開采石油。然而,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楔形文字中也有關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記載。”再次,我們可以完全否定後者說法,哪怕它們被夾帶到了詞條百科、乃至教科書上。

石油一詞的來源(從石油詞條百科)5

籠子裡,鹦鹉學舌

我們對比一下。關于“石油”,我國曆朝曆代都有詳細的信史資料記載。而關于西方僞史中的“石油”内容,沒有信史記載,全部是聽說。西方文物販子、文物盜賊冒充考古學者、探險家、專家學者,在書上寫什麼,我們就全信了?

關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等等信息,全部不是我們說的,我們的專家學者全部是聽說而來,西方說什麼,我們的專家學者就照單全收、鹦鹉學舌,寫在教材和詞條百科上。但是請問,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等等沒有半個字的信史資料、能夠證明這些材料信息的文物全部來曆不明,海底撈起來一塊碑、山洞裡挖出一塊石頭。換言之,西方考古沒有可信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