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7 05:19:3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3.9乘車 ,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3.9乘車

課題

乘車(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通過遊戲情境,使學生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含義。

2、讓學生邊說邊算,獲得兩步式題運算順序體驗。

3、通過對車上人數變化觀察,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能說出運算順序,并能正确計算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學具小棒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2 3 2=7 7-3 2=6 7-2-3=2

作業設計

練一練的第4、5、6題

課後反思

通過教學,發現教學目标基本能達成,可是由于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模拟表演乘車的過程,還讓學生通過擺學具及畫圖的方式來表示乘車的過程,因而在這一部分所花的時間較多,導緻後面的習題無法完成。因此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我應該思考的問題。

練習二

課題

練習二

課型

練習課

教學目标

1、通過各種遊戲,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練習加、減法。

2、加強口算練習,提高計算速度。

3、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0以内加減法

教學難點

10以内加減法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數字卡片、計算卡片

教學活動設計

1、畫一畫,填一填

動物找朋友,可在班中進行,以湊成“10”為标準找朋友。分小組,發數字卡片根據自己卡片上的數,計算和誰的卡片上的數加在一起是10,因此找到朋友。

1、找朋友

選一數,求其餘。學生選數計算

3、打靶遊戲

數棋子數,比多少。學生獨立完成

4、連一連

看圖列算式。獨立完成再交流讨論

5、填一填

口算。口算接龍

6、遊戲:過河。分小組,将一組學生沒為過河人,一人一張計算卡片,學生根據卡片上的數,一題一題輪流做,算對即一組人全部過河。

闆書設計

3 2 5=10

9-2-4=3

作業設計

練一練的第7、8題

3.9-3.10 做個加法表、減法表

課題

做個加法表、減法表

課型

整理複習

教學目标

1、對10以内加減法進行歸納,找出規律。

2、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與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加深對10以内加減法的掌握。将10以内的加減法整理成表格

教學難點

找出表格中計算規律。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10以内的數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減法表格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老師這裡有一個智慧箱,你們猜一猜這裡裝的是什麼?這個箱子裡裝的是我們學過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下面請同學們再猜一猜,這個箱子裡裝的加法算式得數可能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10以内加法的得數可能是0-10的數。

那麼這個智慧箱裡裝的算式到底都是多少的呢?請同學們看!(教師從智慧箱裡拿出标有0~10的數的10個小箱子)。

二、探究新知

學生歸納總結10以内加減法

同學猜的真對,智慧箱裡裝的是得數是0~10的算式,讓我們一起把小箱子排排隊吧!你們想怎樣排呢?

教師給予肯定:同學們排的都有道理,請同學看得數是10的小箱子和得數是9的小箱子,想一想裝的可能是哪些算式呢?請同學們在表格裡寫一寫,想一想應該怎樣寫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然後在小組内交流。好!下面哪小組彙報一下,得數是10,得數是9的算式有哪些,你是怎樣寫的?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随機進行指導,對于不同順序的算式的寫法,教師要人予肯定,使學生明确,這些算式可以按一定的順序寫,比如:得數是10的加法,我們可以按10加幾、9加幾、8加幾等順序寫,反之也是正确的,得數是9的加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有的同學沒有按一定順序寫同學們現在可以調整一下。

1、進一步體驗感悟總結10以内的加法

那麼,得數是8、7、6等小箱子裡面,可能裝的是哪些算式呢?請同學們像剛才那樣試着寫在表格裡。

教師訂正,幫助學生完成整個加法表的整理。

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10以内的加法數,橫着一排一排的仔細觀察,豎着一行一行得認真看一看,最後再斜着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在小組内說一說。

引導學生彙報:

橫着看加法表找規律提問:

認真觀察第一排,你們發現了什麼規律?

仔細觀察第二排,你們發現了什麼規律?

觀察第三、四、五……十一排。

合作探讨加法表排列的規律?兩人互相讨論。

豎着看加法表找規律提問:

(1)請你找一找,得數是幾的算式最多?

(2)仔細觀察得數是10的算式有什麼規律?

(3)得數是9的算式有幾道?得數最小的算式有幾道?你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斜着觀察找規律提問:

(1)從上到下斜着看第一斜行加法表什麼規律?

(2)第二斜行、第三斜行呢…你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3)在這些算式中,有幾道特殊的算式,你能找出來嗎?

(4)看算式2 2上下的算式有什麼特點?教師小結。

2、學生歸納總結10以内的減法表

剛才我們整理了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同學們整理的非常好,那麼10以内的減法算式,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整理呢?請同學們打開書到49頁,讓我們首先仔細看圖,誰能說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那麼這些減法算式怎樣整理呢?

請小組内讨論一下,然後自己完成在書上。教師進行訂正。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我們利用剛才觀察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然後小組内進行讨論與交流,看看從表中可以發現哪些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反饋,并進行小結。剛才同學們複習的都很認真,同學們看,老師這裡有7枝粉筆,分兩隻手拿,藏在背後,猜一猜老師手裡拿的是幾枝和幾枝?說出加法算式。

3.引導學生自主評價

各小組組長說算式,學生舉0~10的數字卡片,看誰算的又對又快。(加減法各5題)全對的在評價表中“√”。

老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練習的不錯,接下來請同學們想想這幾個單元,你們除了掌握以上内容,還學到了什麼?最滿意的一次數學作業是什麼?印象最深的一堂數學課是哪一節,你用數學還解決了哪些生活中的問題?請同學們在小組内說一說,然後課下你自己或讓家長幫助你把這些内容記錄下來,放入成長記錄袋中。

闆書設計

整理與複習(一)

加法表 減法表

(發現的規律)

課後反思

在對學生提出獨立完成教科書上第17頁減法表的填空後,引出課題——做個減法表。通過巡視,發現大部分學生是橫着寫,這樣也比較快,而有一部分學生想從中間下手的,反而降低了速度。在之後的交流算式與算式之間的聯系這一環節,學生雖然有發現其中的一些規律,但總體表達都不是很清晰。 本堂課我覺得我存在以下幾點不足:教師的語言比較啰嗦,不夠簡練。環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剛開始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但随着課堂的深入,有部分孩子出現走神現象。對于課堂中生成的部分,處理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

整理與複習

課題

整理與複習

課型

複習課

教學目标

1、進一步鞏固10以内數的認識。

2、進一步強化學生用符号或語言來描述事物,對事物進行比較的能力。

3、進一步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加減法含義,正确熟練的計算10以内的加減法。

教學重點

正确熟練的計算10以内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進一步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加減法含義。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小棒若幹

教學活動設計

一、說一說

我學倒了什麼?學生彙報,教師總結

二、我的成長足迹

三、我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

1、把同樣多的用線連起來

2、說一說,填一填

3、寫出不同算式

4、比一比,重的畫“√”,輕的畫“○”。

5、思考題

把2、3、4、5分别填入□。

□ □-□=□

□ □-□=□

在每個式子裡每個數隻能用一次。

闆書設計

□ □-□=□

□ □-□=□

作業設計

練一練的第1、2、3、4、5題

第四單元 分類

教學内容:

1、能按照給定的标準選擇某個标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

2、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分類。

3、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習慣。

教學目标:

1、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3、經曆分類過程,學會按一定标準或自定标準分類。

單元教學分析:

教材中,“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曆分類的活動,在活動中體會分類思想,感受分類生活中的用途。

4.1整理房間

課題

整理房間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通過“整理房間”這一故事情境,使學生體會按一定标準或自定标準分類的過程。

2、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初步培養有條理地整理房間的習慣。

教學重點

經曆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标準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學會按一定的标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教材主題圖及“練一練“中的圖片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媒體演示,談話:這是小明的房間,看到小明的房間你想說什麼?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自主歸納、總結整理方法

談話:假如你是小明,你準備怎樣整理房是?在小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交流之中,注意及時鼓勵與肯定學生的想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指導。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彙報。學生按照書上的提示活動手圈畫分類(可能出現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類的圈起來,在同一類物品上畫上相同的符号)。

學生在組内說自己的想法。

彙報整理房間的方法,學生彙報時可能出現下列情況:

1、分成三類:把學習用的筆、本、書、文具盒放在一起;把上衣和褲子放在一起,因為它們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應該放在一起。

2、分成四類:因為球是用來鍛煉身體用的,應該把玩具和體育用品分開。

3、分成五類:椅子、床、櫃子都是家具,也應該分成一類。家裡的東西一共同五類。

4、有的學生反對這種方法,理由是:我們是在整理房間,把同類型東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沒有讓我們搬家。

對學生的方法進行适時評價。

三、觀察體驗、感悟明确、整理方法

談話:小明也發現自己的房間很亂,他動腦筋想辦法進行了整理。同學們請看,這就是小明整理後的房間(課件出示整理好的房間)。看到這個房間,你想說些什麼?

四、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課後“練一練”。

第1題,把會飛的動物塗上顔色。引導學生看題的要求,電腦出示各類動物,讓學生逐個認一認再塗色。

第2題,蔬菜、水果分類。讓學生任選自己喜歡的頭飾。

第3題,分一分。

談話:媽媽從超市買回一堆物品,你能幫媽媽把這些東西分一分嗎?

2、實踐活動。

談話說要求:回家後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闆書設計

整理房間

學習用品:書、本、筆、文具盒

服裝鞋帽:上衣、褲子

玩 具:小汽車、小熊

體育用品:球

課後反思

整節課讓學生在經曆中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然後通過讨論思考去一一解決文頭。讓孩子在學中感悟,在反思中獲得,在應用中形成,逐步将方法的獲得轉化為數學活動經驗的幾類,在順應學生經驗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學習智慧。授課的過程中使用白闆教學,讓孩子親曆整理房間的過程,提高興趣。

4.2一起來分類

課題

一起來分類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通過“整理書包”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标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标準分類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2、進一步體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3、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按不同的标準對物體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标準不同匪類結果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

學會按不同分類标準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紅、黃蠟筆和水彩筆。自己的書包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本54頁主題圖,談話:放學後,小朋友們都有序地整理好書包離去,隻剩下笑笑和淘氣面對一桌子的東西發愁。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幫一幫他們呢?

二、學生自主、整理書包

談話:要想幫助笑笑和淘氣,我們首先得會整理自己的書包,下面就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書包裡的東西掏出來整理一下。然後小組内說說自己是怎樣整理的。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注意及時鼓勵與肯定學生的做法,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指導。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彙報。

談話:笑笑和淘氣通過動腦,也把桌子上的東西整理好了,咱們看一看,他們是怎樣整理的。課件出示淘氣和笑笑整理好的情況。

三、總結整理、方法

大家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整理的方法,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如果再整理一次,你還會有其他方法嗎?

四、鞏固實踐應用

1、完成課後“練一練”。

第1題分一分,說一說共有三個小題:

電腦出示第(1)小題:人物圖片,引導學生确定分類标準。再動手圖畫。(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分法。)

第(2)、(3)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彙報交流。

第2題,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小組讨論。然後全班彙報交流。

2、實踐活動。

談話講清要求:放學後在家長的帶領下,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樣分類的,并與同伴說一說。

闆書設計

整理書包

第一種分法:數學書、語文書、……

生字本、算術本……

第二種分法:數學書、算術書……

語文書、生字本……。

作業設計

練一練的第4、5、6題

教學反思

《一起來分類》這節課教學結束後,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總結出來,為以後積累經驗。

1、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管是本節課的比賽導入,還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給書本進行分類,以及讓學生讨論不同的分類方法。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學生的發言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通過整理書本體會分類的好處這個環節,學生的回答也是各有千秋,有的學生還提到學會整理能讓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保證,還有的學生說到整理好我們的房間能夠讓我們交到更多的朋友。由此看來,學生的想象力是特别豐富的。他們的回答也讓課堂更加的鮮活起來。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課堂上可以看出小組缺乏合作能力,學生分組學習的能力較差,分組學習的組織不夠規範,而且不少學生還存在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見解、想法的行為,導緻小組成員各自為陣,無法充分發揮小組的集體智慧。

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每個小組設置共同的學習目标。使每個小組的共同目标成為一種“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說,隻有在小組取 得成功的前提下,組内的每個學生才能獲得成功。這種做法可以使組内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榮辱與共”的集體主義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的成員,就會把知識和技能教給組内的其他成員,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2.有組織地開展“小老師”活動。把命名“小老師”作為對學生鼓勵性的評價。凡是對某一知識接受得快,某 一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均可命名為“小老師”,讓他去教小組内别的同學。“小老師”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學中 适當地引入競争機制,誰在某一方面學得快、學得好,誰就有資格當小老師。并注意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中差生也有當小老師的機會。在争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同時也促進每一個學生自身的進步。

總之,這節課有優點,也有不足之處。這對我今後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五單元 位置與順序

單元教學目标:

1、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和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比較準确地确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比較準确的表達。

3、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單元教學重點:

1、 能夠确定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

2、 能用語言準确表述物體相對的方位。

單元教學難點:

體驗描述物體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性。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結合學生和學習素材的特點,在觀察、模拟和遊戲中,适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和按一定順序觀察的習慣。

單元課時安排:4-5課時。

5.1前後

課題

前後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通過在具體的情境中觀察、思考,認識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

2、能按照前後的順序,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3、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體會前後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前、後”的位置關系,能初步運用“前、後”知識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并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能力。

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活動設計

一、鋪墊激趣,談話導入

通過課件,說說誰在前,誰在後?引出教學内容——前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百米賽跑”

1.有哪些運動員參加比賽?預測冠軍。

 2.比賽途中,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後面?

3.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它排在第幾?它的前面有誰?它的後面有誰?

(1)同桌互說。

(2)反饋。

4.比賽繼續進行,為哪兩隻小動物加油?用“( )在( )的前面;( )在( )的後面”來說一說兩隻小動物的前後關系。

(1)同桌互說。

(2)反饋。

(3)師總結。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讓學生自己觀察,說給大家聽;交換位置再觀察前後變化。

2、排隊買票 

淘氣他們去兒童樂園玩,在樂園門口排隊買票。你看到他排在第幾位,他前面有幾個人,他後面有幾個人?一共有幾人?用算式來表示。   淘氣想排在笑笑前面買一張票,你們認為可以嗎?

(1)如果你是笑笑會怎樣做呢? (2)如果讓淘氣站在笑笑的前面,行嗎?

(3)觀察圖說一說。

4、自己說說:下一站是__。我去動物園,還有_站。

四、數學故事

1、看兩幅圖,用前、後編一個故事。

2、指名學生說。

五、小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有關前後的問題,那你就做個小發明家,把你發現的生活中的前後的問題記下來,明天說給大家聽。

闆書設計

前 後

( )排在第( ),它的前面有( ),

它的後面有( )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後面

作業設計

實踐活動: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說一說身邊物體的前後關系。

課後反思

正如皮亞傑所說,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熟知的活動,教育就不會成功。本節課貫徹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的思想,從猜同學的位置、介紹自己的位置,自然地引入課題,并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這一教學難點。學生在解決位置的過程中,理解了“前後”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在親身體驗中體會前後與人站的方向有關系。

以運動會為主線,在具體的生動有趣的運動會情境中,通過觀察、用口描述、合作交流、大膽猜測、用心體驗等多種形式,使學生不僅鞏固了“前後”位置的含義,進一步體會位置的相對性,而且使學生感悟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獲得愉快的數學情感體驗。

5.2上下

課題

上下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會上下的相對性。

2、能夠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描述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3、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體會上下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能辨别一定的空間方位,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教學難點

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方法

情境法、集體交流探究讨論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活動設計

一、情景導入

在上課之前呢,老師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在大森林裡住着一位樹爺爺,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裡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樹爺爺生日了,森林裡的小動物都來為樹爺爺過生日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有誰來了?我們一起認識位置與順序中的“上下”。

二、探究新知:

1、說一說,最上面是誰?最下面是誰?

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圖中的數學信息。再結合“圖中那隻小動物在最上面?那隻小動物在最下面”的問題獨立思考後交流。

① 确定三隻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

② 你能說清楚小松鼠的位置嗎?

2、填一填:

了解兩隻動物的上下位置關系。

(獨立思考後集體交流。)如:“小鳥在小白兔的上面,小白兔在小鳥的下面”;“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等。

三、鞏固練習

猜一猜,它是誰?

(通過對話的形式,逐步縮小範圍,進過兩次猜測,最後确定出小動物的具體位置。)

四、實踐應用:擺一擺

通過擺學具的遊戲活動,幫助學生在操作和描述中進一步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五、練一練

1、淘氣的書櫃

師:淘氣家的書房裡東西可多了。看他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家介紹他家的書櫃呢。小朋友們,你們認真觀察看看他家的書櫃裡有哪些物品?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

(先看圖,明确觀察對象,再用語言準确表達描述的物品的相對位置。)

2、分房子。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給小動物們分房子,再進行交流。

3、尋找寶物。

這裡有三個盒子,分别是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寶物放在其中的一個盒子裡面。你們猜猜在那個盒子裡面?

注意了,這可是個神奇的盒子,隻允許我們打開一次的,不過呢,機靈狗給了我們兩條提示。我們一起來看看給我們的第一條提示是什麼?(提示卡片:寶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

寶物可能在哪裡?

師:我們再來看看機靈狗給我們的第二條提示。(提示卡片:寶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

寶物在哪裡呢?(②号盒。)點叫學生說說推理過程。

4、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闆書設計

上下

作業設計

把你看到的有上下位置關系的事物畫下來,展示給小朋友們

課後反思

讓每位學生在數學中得到發展永遠都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我相信隻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發掘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善于引導,那麼學生就能夠真正獲得有用的數學,适應他們發展的數學。當然這節課我認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讓學生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知道上下是相對的,學生掌握的不太牢固。如:課本在文具盒的下面,課本在練習本的上面。有些孩子至今還有些迷糊,課下為了鞏固知識,我又進行多次練習。

5.3左右

課題

左右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動中,體會左右的含義。

2、能夠正确描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

3、結合擺一擺,猜一猜等活動,初步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學難點

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課件等

教學活動設計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們會念拍手歌嗎?喜歡玩嗎?誰能來表演一下

問:小朋友們,剛才他們是用什麼拍掌的?

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說一說。

師: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麼?左手做什麼呢?

(4)師小結: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小朋友們瞧瞧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

(5)生說。(要求學生摸着說。)

(6)揭示課題。

3.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

拍一拍:

在身體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生活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__個同學又是誰?

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說: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設問題情境:一隻小貓要到小兔家去做客,可是它找不到去小兔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後、左、右的知識幫小貓找路。

(2)學生展開讨論。

(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 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讨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彙報:

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做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課堂總結:說說你的收獲。

備注: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課時指導練習。

闆書設計

左右

作業設計

練一練習題。(1、2、3、4、5、6題。)

課後反思

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接着我讓學生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适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能說明一下你的想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總結學生明白:面對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後我通過讓學生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學生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學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反思整節課,我覺得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同時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嘗試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

5.4教室

課題

教室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

2、運用所學的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體的位置關系。

3、通過學習感受前後、上下、左右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根據物體所處的位置确定不同方位。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準确描述某一物體的不同方位。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活動設計

一、引入新課 課前我們仔細觀察了自己的教室,說說教室裡有什麼,用上前後、左右、上下等詞。有條理地描述。 小組間相互彙報。 指名說。

二、活動:想一想要找的是誰?

1、看情境圖,說一說:圖中都有些什麼?這位同學是誰?你怎樣找到這位同學的?(模拟活動:面向黑闆,和圖中同學座位方向一緻,扮演圖片中的情境人物,根據問題找出這位同學) 2、猜一猜,說一說遊戲。

師:我走到第3排,向右走,到第2個同學那裡,他(她)是誰?學生根據叙述找出所描述同學。熟悉後學生發口令找一找遊戲。 三、鞏固練習,猜一猜,說的什麼物品?

1、結合書中的情境圖,進行“我說你猜”的活動。運用上下、左右描述物品的位置,學生分組活動互猜。如:“它在電視機的下面”,要求學生靜靜思考把答案藏在心裡,繼續傾聽描述:“在地球儀的左邊”,學生會很快判斷出是花盆。

交流思考判斷的過程。 2、讓學生自己觀察,摸一摸,說一說文具盒。

根據教室實際的擺放的擺放情況,組織猜一猜的活動。

四、練一練。 (1)到遊樂園裡去玩,請學生站在圖中小女孩笑笑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問題,然後再請學生扮演小男孩提問,其他同學回答。例如:大汽車的前面是什麼?右邊呢?

如果笑笑面向大樓,她的前、後、左、右各有什麼?

(2)教室裡同學們玩猜人遊戲:

(完成練一練第2題,)結合小朋友排隊的情境,根據左右來确定具體每個小朋友的位置。

(3)小導遊:讓學生說一說到火車站的路線

答案不唯一,學生說出的路線正确即可。結合生活中常遇到的問路情境,通過運用左右、前後來描述路線,體會前後、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描述的時候以觀察者為準)如:“往前走,到路口向左轉到達火車站“。還可以說:“往前走,到路口向右轉,下一個路口再向左轉。” 四、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你又學會了什麼本領?

闆書設計

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後面有:

教室的左邊有:

教室的右邊有: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能确定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促進學生空間的發展。教學時,我先是充分利用本班教室的真實情景,讓學生談論教室裡物體的位置,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再讓學生看圖說一說,在觀察時,讓學生用“我現在變成**”的變魔術方式,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圖中的某個物體,然後說出該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物體的位置。然後,在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家裡物品的位置,進一步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最後再根據課本中提供的素材進行“鞏固練習”。

亮點:1、本節課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本班教室的真實情景,讓學生直觀地利用自己所熟悉的素材進行新課的學習、讨論。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既簡便又容易操作。

2、既有利用真實的情景進行新課的學習,又有将生活提煉到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物體的位置,并且注意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站在圖中,或者“變成”圖中的某一物體來進行想象,這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避免了憑空想象給學生帶來的茫然和枯燥。

不足:1、在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家中物體的位置時,隻能憑借教師的生活經驗來判斷學生的表達是否正确。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更進一步地提高。

3、在讓學生體會前後、上下、左右是相對的,教師有注意充分地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感受,但是畢竟這是一個教學難點,還有許多的孩子還不能完全地轉過彎來。

措施:1、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更加注意引導學生用比較準确、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2、盡可能地多進行“前後、上下、左右相對性”的練習。

第六單元 認識圖形

單元教學目标:

1、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經曆觀察、想象和交流的過程,積累認識幾何體的教學活動經驗。

2、 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并能識别這些幾何體。

3、 在分類、觀察等學習活動中,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4、 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培養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單元教材分析:

教材中呈現了學生較熟悉的實物:盒子、球、茶罐……通過學習,認識這些物體的形狀,會根據實物或模型形狀進行分類。

單元教學重點:

能辯認簡單的立體圖形。

單元教學難點: 能準确地将圖形進行分類。

單元課時安排: 2-3課時。

6.1認識圖形

課題

認識圖形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幾何體的特點,并知道幾何體的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培養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常見立體圖形特征

教學難點

能準确的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

活動操作、交流讨論、歸納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圖形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請大家把課前收集的實物拿出來,向你們組的同學介紹一下,然後把他們放到一起。

2、桌面上的這麼多實物好像有點雜亂,你們覺得呢?

怎麼辦?學生向本組同學介紹自己準備好的各種形狀的實物。介紹交流後把小組的實物全部放在一起。

3、那就請小組同學先商量一下,怎樣分類呢?

學生:可以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學生:可以按形狀、顔色、輕重等分類。

4、擺一擺,分一分。

請小組同學按形狀把桌上的物體分一分,邊分邊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分?教師參與到各組。

各組讨論操作,對小組的物體按形狀進行分類。(小組同學商量,試着把相同形狀的圖形放到一起)

二、探究新知

1、 引導學生總結分類方法:

請各組分别說一說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如:組1:我們組安形狀把形體分為兩類:方的一類,不方的一類。

組2:分為三類:方方的一類,球一類,像柱子似的一類。

組3:分為四類:長長的、方方的一類;方方正正的,每個面都一樣的一類;兩個面是平的,旁邊的面是圓的一類;球一樣的一類。

三、鞏固探究:(讓學生充分感悟按形狀分類,每種圖形的特點)

1、我們把物體分成了四類,你喜歡和哪一類交朋友,就拿起來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你能發現些什麼?能提出什麼問題?

2、學習認識常見的立體圖形,了解其名稱及圖形形狀特點。

四、實踐應用,鞏固練習、

1、學生指圖形說名字

2、生活中你見過身邊哪些物體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形的呢?

3、遊戲:“你說我拿”

(1)老師說,同學拿:(小組同學中一些人蒙上眼睛,其他人監督、判斷。)教師:請你摸出一個正方體

(2)讓小組同學自己做遊戲。小小設計師(搭物體)

教師讓每個小組利用桌上的立體圖形搭建一個東西

五、總結:

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你會說一說它們的名字嗎?你在身邊發現了那些物體的形狀和我們學過的那個圖形的形狀一樣,說一說。

闆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作業設計

玩一玩

課後反思

本課主要是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進行直觀的認識,但是學生的圖形感都比較弱,主要從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圖形。課前我作了一定的準備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為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幹盒、魔方、圓柱體的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學中,首先出示牙膏盒,讓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征,如數一數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着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後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着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闆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将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具象的感知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并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6.2我說你做

課題

我說你做

課型

實踐活動課

教學目标

1、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幾何體的特征。

2、經曆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運用前後、左右、上下方位擺放幾何模型

教學難點

經曆思考、表達、傾聽等學習過程

教學方法

操作活動、讨論、交流

教具準備

實物圖形,課件

教學活動設計

一、 創設活動情境,導入活動。

複習:我說你拿。教師說出幾何體名稱,學生拿出相應的物體。(回顧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二、 說一說,擺一擺活動。

1、 熟悉活動規則。

一個學生與教師合作進行示範,如:師發指令:在桌子上放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上面放一個圓柱,圓柱的上面放一個球······學生根據每一個指令擺出圖形後看兩者是否相同。

2、 同桌之間仿照教科書中淘氣和笑笑合作的步驟進行

拼搭,左面的學生先搭出一個圖形,然後發出指令,右面的同學進行操作。

3、 操作與發指令的角色進行互換。

4、 可增加積木的數量,提高遊戲的難度。

三、請拼搭成功的小組進行展示,向大家介紹成功的經驗。

1、說一說你在拼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為什麼圓柱要豎起來搭?圓柱橫着放有什麼不好?

(強化學生對幾何體特征的認識。)

四、遊戲活動:摸一摸,擺一擺。

1、明白活動規則。

兩人一組。一人蒙住眼睛,根據另一人發出的指令摸

出指定的幾何體。

活動前,為了保證學生合作成功,教師可以先和一個

學生示範。如:師發口令:“摸出一個圓柱,立在桌子上”“把正方體放在圓柱的上面”等,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立體圖形的特征。

2、評價小組活動表現。

你鼓勵同伴了嗎?你怎麼誇獎他的?你怎樣讓他發現

錯誤,及時糾正的?活動中你有沒有遵守秩序?你們說話的聲音吵到其他小組了嗎?活動完了,那一小組的學具放在規定的位置?你有沒有耐心傾聽夥伴的發言?等,通過評價,逐步建立學生開展探索活動的基本課堂秩序。

闆書設計

我說你做

說一說,擺一擺

作業設計

練一練 1、2、3題。

課後反思

這是孩子的第一次口語交際課,我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玩這個遊戲的情景,簡單介紹一下遊戲的規則。并提問,“想玩好這個遊戲,其實有兩個小技巧,我想問問,看哪個同學已經發現了?”,孩子回答很積極,“要認真”、“不說話”、“守紀律”……然後我在引導孩子要“認真聽”和“大聲說”。剛開始幾輪,是我發布指令,遊戲中間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孩子們完成都很好。但是當分組玩,和個别同學剛發布指令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有一個孩子比較内向,經過提醒之後,說話聲音依然很小,我就讓全班一起鼓勵他,他的聲音才大了一些。

第七單元 加與減(二)

單元學習目标:

1、 結合數數、操作直觀模型等活動,認識11-20各數。

2、 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認識個位和十位,會比較20以内數的大小。

3、 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4、 經曆與同伴交流算法的過程,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本冊第三單元10以内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20以内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從本單元起學生将進行兩位數的學習。學生對數的認識方式也随之發生變化,幫助學生體會數位,建立“10個一就是1個十”是本單元的一個學習重點。通過各類活動,探索并交流20以内數的進位加法和不退位的減法計算方法。

單元教學重點:

體會并認識“10個一就是1個十”;選擇合适的算法計算20以内加減計算。

本單元教學難點:

建立“十位”“個位”的概念。

本單元教安排:建議課時數為8---12課時。

7.1古人計數-1

課題

古人計數(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在具體的數數活動中,會認、讀、寫11~20各數。

2、結合數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掌握11~20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3、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感受以“十”為單位的計數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數位的概念,正确讀寫11-20各數。

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與組織操作探究相結合。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棒、尺子、計數器

教學活動設計

一複習導入:

1、師:前面我們都認識了那些數?誰能按順序來說一說?說一說你按什麼樣的順序數的?生:(1)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倒數。總結:我們都是一個一個數的。

2、數第一組的人數。

師:和剛才你數的10以内的數比,你發現了什麼?

生:第一組的人數超過了10。師: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比10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

二探究新知:

(一)、認數、讀數。(課件出示P74主題圖)

1、“古人計數的故事”

古時候,數字還沒有發明出來前,人們還不會今天的計數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養了多少隻羊,但是這并不影響他管理好羊群。他是這樣記錄他的羊群數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門口,每出去1隻羊,就在地上擺1個石子···我們來學學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隻羊,擺一擺,數一數。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隻小羊。(不能一個個出聲數出來,每出現1隻羊,隻能對應擺1根小棒。)

(1)牧羊人到底有多少隻羊?(用剛學過的數數的知識數一數。如:1根1根數;2根2根數···數到10根。

(2)師:比10多1的數是幾?比10多2、比10多3的數是多少?

2、捆一捆,認一認。(引導學生把10根捆成1捆,體會1捆代表1個十,1根代表1個一。)學生自己數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

3、讓學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現在是幾根小棒?

(2)它是由什麼組成的?(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3)它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它裡面有1個十和1個一).

(二)介紹計數器及數位,讀數。

1.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1.一邊撥一邊說:“在個位上撥幾,在十位上撥幾.”

3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數、認、讀、寫、撥12~20各數.

三、比一比,誰大?誰小?

1.教師說數,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

2.說一說它的含義及是怎麼撥的,怎麼比大小?

(1)比15小比11大的數有那些? 17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五、課堂總結:你今天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獲?

闆書設計

古人計數

10、11、19 、20.

10 讀作:十 ;11 讀作:十一(10 1=11) ;

19 讀作:十九(10 9=19);20 讀作:二十(10 10=20)。

作業設計

完成練一練。(第二課時)

課後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三單元10以内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對20以内數的認識。其實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到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所以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在結合數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感受以“十”為單位的計數方法,建立數位概念。在解決重難點的實施上,我先讓學生用小棒的數目來記錄氣球的數量,進入提出你能用什麼方法讓别人一眼就看出11根?從而為引出10根1捆打下基礎。然後再捆小棒的動手活動中,體會到1捆代表1個十,1根代表1個一,合起來是11。接着介紹計數器,先在計數器上解決“1個十”的表示方式,緊接着解決“1個一”的表示方法。設計了“我說你擺”的動手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體會,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表示十幾的過程,最後用19來引入20,讓學生建立“滿十進一”的進位概念,建立數位思想。

7.1古人計數-2

課題

古人計數(第二課時)

課型

練習課

教學目标

1、認識11~20各數,能正确數數、讀數和寫數,并掌握20以内數的順序。

2、進一步理解掌握11~20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上各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能夠準确地用數學語言對概念進行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11~20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上各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進一步通過數的組成等理解數位的概念

教學方法

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課件、學具。

教學活動設計

一、複習

1、看誰算的都對。

1-0 = 4 0 = 0 5 = 4 1 =

5-5 = 0 0 = 1 2 = 2 2 =

2 3 = 1 1 = 5-3 = 5-2 =

3 2 = 5 0 = 4-2= 1 4 =

5-4 = 3-3 = 3 1 = 4-3 =

2、看圖列式計算

(1)

?隻

(2)、

10

二、填空。

1、

8

9

16

18

20

2、1個10和8個一合起來是( ),15裡面有( )個十和( )個一。20裡面有( )個十。13個一是( ),10個一是( )。

3、14的個位上是( ),表示( )個( ),十位上是( ),表示( )個( )。15裡面有()個十和()個一,20是()個十。 1個十和7個一是(),4個一和1個十是()。 個位上是9,十位上是1,這個數是()。 4、最大的一位數是(),最小的兩位數是()。

5、12前面一個數是( ),後面一個數是( )和11相鄰的數是( )和( )。 14後面的3個數是( )、( )、( )。 6、在14、8、0、11、7、1、3、16、17這些數中,從左數,第5個數是( )。從右數第4個數是( ),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從大到小排列為:

7、5比( )多2 。 9比19少( )。

5比( )少2。 比8多1的數( )。

比20少1的數是( )。

8、把下面的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9 12 3 7 15 2

( )<( )<( )<( )<( )<( )

三、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作業設計

練一練的第5、6、7、8、9題

課後反思

本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形式多樣,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其中擺小棒能讓孩子親身動手體驗一捆小棒有10個一和1個十的聯系。

  2.練習設計: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年齡特點,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滲透了孩子的動腦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力求體現師生間的雙向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數一數”“捆一捆”“撥一撥”“說一說”“畫一畫”。讓學生初步體驗10個一是1個十,以及11~20各數的順序及大小。教師提出“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關于這些數你還知道些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義的。

7.2搭積木

課題

搭積木(20以内數的直加直減)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結合搭積木等活動,進一步體會簡單的加減法的實際意義。

2、理解20以内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确計算。

3、學習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課件、積木

教學活動設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請欣賞漂亮的建築,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搭積木過程中的一些數學知識。

二、 新知探究

1、“搭積木”——解決加法問題

(1)欣賞小朋友擺的積木形狀,如:“L”形。

(2)師:請繼續觀察畫面,小麗又做了什麼?(小麗又加了2塊紅積木)

(3)、師:一共有多少個積木?如何列式呢?請邊做邊思考,同桌可以合作。

(4)、交流列式:、 13 2

(5)、全班交流13 2的計算方法

(6)、優化算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當加數比較大時,哪種方法簡便?

2、練習:口算下面各題,并說出你的計算方法。

12 4 15 3 16 2 4 13 5 14

上面這幾道加法題,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呢?

3、搭積木——解決減法問題

(1)擺出18個積木,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2)師:拿走2塊後,還剩多少塊積木?如何列式呢?

(3)、全班交流算法

(4)優化算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當減數比較大時,哪種方法簡便?

(5)、練習:口算下面各題,并說出你的計算

19-3 15-4 18-6 17-1 14-3 15-5

師:上面這幾道加法題,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呢?

(6)、師生歸納:先算幾減幾,再和“10”拉手[相加]

4、“動動手”——解決一圖多意問題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先表示1個十

(2)、請你再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看着實物和圖,你能組成一個什麼算式呢?看誰組的多?。

三、整理歸類.

1、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0以内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嗎?

先算幾 幾,或幾-幾。再和 10拉手(相加)

四、鞏固練習。指導完成練一練的第1、2、5題。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闆書設計

搭積木(十幾加幾和十幾減幾)

13 2 = 15

作業設計

練一練的第3、4題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過擺積木熟悉20以内數的組成;再接着是通過積木的增減,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第三是每次增減積木時寫出相應的算式,并問是怎樣算出得數的(用什麼方法算);最後是鞏固練習和總結。在整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并且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理解了20以内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理,在練習中注重聯系日常生活。

7.3有幾瓶牛奶

課題

有幾瓶牛奶(9加幾的進位加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借助擺小棒,撥計數器的直觀操作活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在具體的計算中,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棒。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有幾瓶牛奶

1、星期天,笑笑家來了幾位好朋友,媽媽買回2箱飲

料招待他們,小客人走後,笑笑幫媽媽一起清理房間(出示挂圖)。看着箱子裡的飲料,笑笑想起了一個數學問題,你能猜出她在想什麼問題?

(現在一共有幾瓶飲料?)

2、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組的

同學說一說,每一組請一個同學彙報你們的想法。

3、根據這個問題請你能列一道算式嗎?怎麼列?

9 5=

你能說說9加5可以怎樣算嗎?

(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算法。)可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指出湊成10來算的方法叫做“湊十法”。

觀察小結:“湊十法”就是把沒有學過的9加幾變成已經學過的10加幾來計算。

二、做一做,說一說。

1、“9 3=”可以怎樣算,你能用小棒擺出你的算法嗎?

自己想好後,擺給小組同學看,并說說你的想法。

請學生彙報,在書上圈一圈,說一說。

2、請學生自己擺一擺,算算“6 9=?”

觀察書上的圖,圈一圈并填出得數。

并問學生:虛線框是做什麼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請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練一練的第一題。

請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數或拆小數都可以。

三、鞏固練習,内化新知

1、随機報題。

9 2 = 9 5 =

9 8 = 9 6 =

9 9 = 4 9 =

選擇1-2道題,學生所以說算法。

2、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5題。

(1)第2題目的:在解決問題中鞏固進位加法。

(實施方法:仔細看圖後,所以說圖意,獨立完成。)

(2)第3題:通過登山遊戲,體會到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一樣。

(實施方法:小組競賽後核對答案,交流發現規律。)

(3)第4題目的:結合毛毛蟲圖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

(學生讀懂題意,再結合示意圖,填出結果。)

(4)第5題:聯系學生生活情境,獲取數學信息,再運用進位加法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讀圖,獲取數學信息,再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四、說一說本節課你的收獲。

闆書設計

有幾瓶牛奶(9加幾)

9 5 = 9 3 = 6 9 =

課後反思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圖,請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如一共有幾瓶牛奶?左邊比右邊多幾瓶牛奶?右邊比左邊少幾瓶牛奶等問題。我請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7.4有幾棵樹

課題

有幾棵樹(8加幾的進位加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經曆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确計算8加幾的加法。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并解決相應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不同的“湊十”方法。

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棒。

教學活動設計

一、遊戲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做找朋友的遊戲,老師問你們答。9的好朋友是幾?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還記得春姑娘來了,萬物都睜開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樹發芽了,動物們樂了,這種景色美嗎?

師:為了讓天更藍,水更綠,人們将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種很多很多的樹綠化我們的環境,學校也為了保護環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學習氛圍,淘氣他們在校園裡開展了植樹活動,這是他們一年級兩個班的植樹情況:[出示課件] 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數一數一班種了幾棵樹?

師:我們再來看看二班種了幾棵樹?

師:從圖中你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三、探索新知

1、師:我們來一起解決“兩個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 6或6 8

2、師:請同學們先試着做一做,可以把我們的好朋友小棒找來幫忙,用它來幫一幫。

師:把你認為好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們聽聽吧!

3、全班交流8 6你是怎樣算的?

誰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的方法?

小組讨論交流,尋找最優計算方法。

4、觀察這兩個算式,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這兩種方法你覺得哪個計算更簡便呢?

5、試一試 8 8= 7 8= 8 4= 5 8=

6、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學會8 幾的加法,在計算時,我們往往看大數,分小數,先湊十,在計算,這樣計算起來更簡便。

四、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讀圖,動手圈一圈,如:先把10個圈在一起,再計算出結果。

2、指導完成練一練。

第1題:通過擺一擺,結合數學模型來鞏固“湊十”法。

第2題:通過圈一圈,算一算,體會“湊十”的過程,鞏固“湊十”的計算方法。

第3題:結合圖進一步鞏固進位加法。

第5題:通過連一連來鞏固進位加法。

第6題目的:結合生活實際問題,運用進位加法來解決問題。

五、在這節課有哪些收獲?請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說一說。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闆書設計

有幾棵樹(8加幾)

8 6 = 14 8 6 = 14

作業設計

練一練 P82 第4題。

課後反思

本節課通過解決“有幾棵樹”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8加幾”的進位加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如在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觀圖,并說說這幅圖的圖意,再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們經這思考,并列出相應算式解決問題。

7.5有幾隻小鳥

課題

有幾隻小鳥

(7、6、5加幾的進位加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結合具體的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7,6,5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确計算20以内數的進位加法。

3、能運用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确計算7加幾、6加幾、5加幾、4加幾、3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遷移能力,會舉一反三。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法。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棒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裡,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樹,樹上有9隻小鳥,瞧!又飛來了6隻,現在一共有多少隻小鳥呢?誰能算出來?

生:···(回答算式,并說說計算方法。)

(2)如果樹上有8隻小鳥,又飛來6隻,一共有多少隻呢?這次誰又會算?(學生根據創設的故事情境,繼續思考并回答。)

(3)請你們繼續接受挑戰:如果樹上有7隻小鳥,又飛來6隻呢?怎麼提問?怎樣計算?

(4)小結:今天我們将用前幾天學習的計算方法繼續學習7、6、5、4、3加幾。(闆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共同學習7 6.

(1)同桌之間動手擺小棒,說一說可以怎樣想?

(2)指名彙報。(指名到講台前,邊操作邊講解,師點撥)

(3)根據學生回答,師相應闆書。

2、做一做,說一說。

(能看懂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闡釋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進一步體會“湊十”的策略和計算過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圖:(1)鞏固學生的計算技能;(2)通過計算,觀察、繼續填寫算式,引導學生發現算式之間的規律)。

四、鞏固練習,加深體驗。

指導學生完成練一練習題。

(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獨立探究,開拓思維。)

如: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圈的?那種方法最簡便?說一說你是怎樣快速做完的,有什麼巧辦法?你還發現了什麼規律?)

五、課堂小結,優化算法。

今天我們發現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計算7、6、5、4、3、2加幾,你能說一說這些方法嗎?你覺得那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來計算。

闆書設計

有幾隻小鳥(7、6、5、4、3加幾)

7 6 = 13 7 6 = 13

作業設計

P84 第3題。

課後反思

在本堂課中,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觀察、思考,提出數學問題,列出加法算式;再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探索“7、6”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特别是“湊十”時,可以拆6湊7,也可以拆7湊6;最後在本堂課中通過“圈一圈,算一算”兩道加法算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由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不同就會産生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這樣安排,有利于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練習三

課題

練習三

課型

練習課

教學目标

1、使學生能正确、熟練計算9、8、7、6加幾。

2、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計算9,8,7,6加幾的速度。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計算9,8,7,6加幾的準确性。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

教具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活動設計

一、 遊戲活動。

拍手說唱“湊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用它加減不用愁。

二、 指導練習。

1、 練習三第1題。(本題結合登台階的遊戲,進一步體會20以内數的大小和順序)

2、 練習三第2題。(進一步鞏固20以内數的進位加法)

3、 第3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仔細觀察,發現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規律。

4、 第4題。本題結合圖促進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并能正确計算。

5、 第5題。看誰的小花開的最快?(采用遊戲的形式,要求又快又準)

6、 第6題。先引導學生看圖,說一說圖意再列式計算。

7、 第7題。要求準确計算,逐步達到熟練。

8、 第8題。本題可以用遊戲形式進行練習。

如:師舉出 13,學生找出得數是13的算式。

三、 拓展提升。

完成練習三第9題。

本題是開放題。學生可以填出一個符合條件的數即可。

(拓展:方格裡最小或最大能填幾,讨論應填數的範圍。)

學生說題意。讨論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該怎樣想?

四、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麼想法?

闆書設計

練習三

1、認真看題;

2、同桌兩人要互相幫助;

3、說出完成練習時思考的過程;

4、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你還可以怎樣想?

6、談談你的收獲。

作業設計

練習三 第3、7題。

7.6做個加法表

課題

做個加法表

課型

整理複習課

教學目标

1、經曆整理加法表的活動,初步了解算式之間的聯系,提高20以内數的加法計算正确率。

2、在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熟練計算20以内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觀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規律。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20以内進位加法表

教學活動設計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和以前一樣,系統的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20以内的進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進位加法表。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确要學習的内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師:先在小組内把學過的20以内的進位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學生在小組内共同讨論寫卡片。) 師:想一想先确定一個标準,按什麼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裡面都有9等。 ······通過再次引導整理加法表時,引導學生明确整理的依據和标準,并給出部分例子做參考,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如:學生會發現: •第一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1。 師: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2。往下寫8 4、7 5……

師:你還有那些發現? 師:你明白同學們說的意思了嗎?請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學的發現開始整理,完成課本P87的表格吧!(教師巡視指導小組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 組織交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再次探索規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從中我們都發現了哪些規律? 設計意圖: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顯的規律,也有隐含的規律,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很出色,學會了整理20以内進位加法算式,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找到了很多藏起來的秘密,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發現和快樂。

闆書設計

做個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業設計

做個加法表

課後反思

這次教學的對象是可愛的一年級學生,兒童化語言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還要兼顧知識的講解,所以充滿童趣的語言和準确的數學語言,兩者要有機的融合,這是門藝術;一年級的教學内容簡單,可孩子的思維也簡單,要想通過課堂40分鐘,讓第二個簡單變得不簡單,也是門藝術;一年級的教學内容單一,為了讓孩在玩中學,組織課堂學習的形式卻不能單一,這還是門藝術。通過這兩個月的時間,我深深體會到,能将一年級的課上好,這個“好”字裡包含了太多的藝術,而我将在這條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追求,也将會不斷前進!

數學好玩

本單元教學目标:

1、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思想。

2、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 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本單元學習内容:本單元包括兩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綜合與實踐------淘氣的校園。

第二部分:數學遊戲--------- 一起做遊戲。

課時分配:

1、 淘氣的校園(綜合與實踐)約2-3課時;

2、 一起做遊戲(數學遊戲)2課時。

單元教學說明:

數學好玩的内容,不做期末筆試的統一要求。

淘氣的校園

課題

淘氣的校園

課型

實踐與綜合課

教學目标

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議一議、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動中,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能運用10以内的數和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各種形體的特征,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在發現數學信息,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自我評價活動,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尋找數學信息,能根據數學信息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活動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快樂的課間時光嗎?你們喜歡在課間做什麼呢?(學生發言談談自己在下課後的課間活動。)

2、看來同學們的課間活動真豐富呀!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小同學可熱情了,他說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觀他學校裡的課間活動,你們想去看看嗎?

二、議一議,做一做:

(1)師:小朋友們請認真看看,你能在圖中發現他們在做什麼,誰來說說呢?(學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繩、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細呀!那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看誰是最會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氣校園裡的數學問題嗎?請以四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先在小組内跟夥伴們說說你的發現的數學問題吧!看看與其他同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學生小組讨論,教師可巡視,聽聽學生在小組讨論中的結果。)

師:讨論結束,誰來說說你的收獲。

生:有六個小朋友在跳繩,有7個小朋友在踢毽子……

(學生發言自己發現的數學問題。)

師:(2)師:回答得可真棒,你們都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信息,那你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記錄你們發現的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以提出自己記錄數學信息的方法,合理适當的方法都可以給予表揚,要求學生能夠記錄清晰明白即可。)

師:(3)師:既然大家提出了這麼多切實可行的辦法,現在老師先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拿出你們桌上的記錄本,小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個同學用筆記錄下其他小朋友的數學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彙報自己獲得的數學信息。(學生以小組分工的形式記錄數學信息,教師可巡視小組的完成情況,适當的給予指導。)

師:(4)大家的觀察都很仔細,老師也發現了圖中的數學信息想要和同學們分享呢!看,圖中除了小朋友們在運動,還有一些物體也在在等待我們觀察發現呢。你發現了教學樓是什麼形狀?有幾層樓呢?仔細觀察,你還有沒有新的發現,和你的夥伴們一起分享吧!

2、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3、提出你的數學問題,大家一起來解答。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師:剛剛淘氣帶我們去參觀了他快樂的校園生活,那麼回到我們的校園中、班級裡,你有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嗎?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數學問題最多,哪位數學小能人能解答得又 快有準确!(讓學生在小組内收集組員的數學問題和數學信息,然後在班級的中大膽說出自己組内的信息記錄。)

三、全課總結: 通過了這節課,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在校園中處處都能發現到數學的影子呢?其實不隻是在學校裡,回到家中你也能夠發現很多數學信息,隻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腦袋,你就能發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小角落都有數學的存在呢!

四、自我評價。

根據課本第89頁一個自我評價表,評價自己本節課的表現。

闆書設計

淘氣的學校

課後反思

通過了這節課,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在校園中處處都能發現到數學的影子呢?其實不隻是在學校裡,回到家中你也能夠發現很多數學信息,隻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腦袋,你就能發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小角落都有數學的存在呢!

一起做遊戲

課題

一起做遊戲

課型

數學遊戲課

教學目标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動中,積累對圖形特征的經驗和利用數學解決問題。

2、能夠從遊戲中獲得信息,體會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點并用10以内數的加減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嘗試尋找取勝的策略。

3、在遊戲中體驗到用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能夠了解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個立體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講述、練習、讨論

教具準備

積木、撲克牌

教學活動設計

一、遊戲導入,開展活動。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積木嗎?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積木。你們瞧,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

1、玩“搭積木”遊戲。老師講解遊戲規則。

①每組有十個各種形狀的物體,拼搭時,10個物體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創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組獲勝。

2、學生兩個人一組,玩搭積木遊戲。

二、評比活動,總結經驗。

1、各組展示各自的作品,評選“小小設計師”。

2、全體成員進行評比,并說說評比中的發現。

3、議一議。

在遊戲中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收獲?

三、小組合作,操作體驗。

談話:剛才的遊戲,有趣麼?接下來,我們要四個人一組玩一個遊戲,你參加嗎?

1、四人一組開展遊戲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①一邊摸牌,一邊算牌上數的和。

②結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 結果最大的人獲勝。

④ 結果一樣大的,誰摸牌少誰獲勝。

3、第一輪遊戲開始。

① 4人一組,展示各組的遊戲情況。

②遊戲後,小組派代表說說遊戲中的發現。

4、出示第91頁的“玩一玩”主題圖。

①提問:淘氣已經摸了3、5,還摸嗎?

②淘氣如果繼續摸牌,摸到幾才能獲勝?摸到1可以嗎?為什麼?

5、第二輪遊戲開始。

①展示某一小組的遊戲情況。

②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四、總結活動,深化認識。

通過今天的數學活動,你有那些想說的?

作業設計

回家跟爸媽做摸牌遊戲

課後反思

對于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始終在積極的思維狀态下,有興趣地進行口語訓練,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要求及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另外一點,在本節課中,從一開始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入手激發興趣,以“貼鼻子”的遊戲進行觀察、引導,逐步引導學生大膽表達,通過遊戲玩樂--自由表達--人人參與--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發了學生思維的交叉及補充。在各個環節中放手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創新。同時,學生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識以及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八單元 認識鐘表

單元教學内容:

1、 知道鐘表可以用來記時,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 會認讀整時和半時,并學會整時和半時的表示方法。

單元教學目标:

1、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曆認識鐘表的過程,知道鐘表可以用來記時。

2、 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3、 在認識鐘表和認讀時間的過程中,初步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

4、 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在與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時間,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珍惜時間的習慣。

單元教學重難點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鐘表,但讓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可能比較困難,因此應該把這一點作為本單元難點。

單元教學方法:

借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通過看一看、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單元教學安排:

本單元建議用2--3課時完成。

8.1小明的一天

課題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标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從整體上認識鐘表,會用整時和半時描述一天的活動。

2、通過觀察和動手撥一撥等活動,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3、結合日常作息時間,知道要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重點

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教學難點

了解整時和半時的表示方法

教學方法

範例教學

教具準備

CAI課件、模型鐘。

教學活動設計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先出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

“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聲哒哒似戰鼓,提醒人們争朝夕。”

2、出示各種漂亮的鐘,激發學生認識鐘表的欲望。

3、拿出實物讓學生辨整點與半點時鐘分别是如何敲的?傾聽西華門的鐘聲(幾時整敲幾下,幾時半敲一下。)

二、說一說。

1、 說說課本當中,小明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結合小組讨論。)

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三、 認一認。

具體地說說小明幾點在幹什麼?

四、比一比。

引導學生讨論,發現半時和整時的區别,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讨論完後請小組長代表發言,最後教師作出總結。

五、 結合實踐。

1、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是怎麼安排時間的。

2、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六、 練一練。

1、第1、2題都是鞏固鐘表的認識。

2、第3題:拓展提升。觀察大樹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

七: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闆書設計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

時針:又短又粗 分針:較長較粗

整時:分針指向12, 半時:分針指着6,時針指着

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兩個數字的中間。

作業設計

m生活中除了鐘表還有哪些其他的記時方法。

課後反思

成功的一節課必須要立足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對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學才有方。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兩個優勢:1. 情境創設得好,是兒童熟悉和感興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識水平以及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多次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去自主地學習探究。在學生交流時,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組中的一員,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以便及時地來引導。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快樂的小臉,我深深地感受到:隻有“活”起來的數學課堂,才會真正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堂。

綜上所述,整堂課體現了關注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要的主題。從問題情境的創設,到整個展開過程的立體安排,到難點的突破,以及所學知識的應用,都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處處為學生着想,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得到了滿足,獲得了成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