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極為豪華蒙古騎兵
根據普蘭諾·加賓尼介紹,單個蒙古騎兵裝備有:2至3張弓、3個裝滿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還要帶拖兵器的繩子。領兵者要挎一種其尖端尖銳但隻有一面有刃的彎刀,将其裝在精美的刀鞘裡。他們所騎的馬均有護身甲,有些兵士的馬也有護身甲。
蒙古騎兵及其裝備分解圖
蒙古騎兵的胸甲由4個部分組成,一片是從大腿到頸,根據人體的形狀來制作;另一片從頸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連接起來,每一邊肩上固定一塊鐵闆。他們每一條手臂上也有一片甲,從肩覆蓋到手腕,在每一條腿上面覆蓋着另一片甲。所有這幾片甲都用扣環連接在一起。從這個描述内容看,要比圖中的盔甲對身體的保護還要嚴密。
馬匹的護身甲由5個部分組成,在馬的兩側 各有一片甲,一直蓋到馬頭;另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系結起來,這片甲片上留一個洞,以便馬尾從洞裡伸出來;另一片甲在馬的胸部。在馬額上他們放一塊鐵闆,把它系結在兩側的甲片上。
頭盔的上部分是用鐵或鋼制成,但保護頸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
蒙古騎兵的甲胄,制法極為精巧,就拿柳葉甲為例,他們先制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幹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鑽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為基礎,然後把這些鐵片一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他們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他們再系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制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接在一起,制成鐵甲的各個部分。他們把這些部分連接起來,制成保護人身和馬匹的鐵甲。他們将鐵片打磨光亮(有利于防鏽,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以至能夠在鐵片上映出人影。
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動物後背上的一條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千克和75千克之間,弓箭總體短小,便于騎兵運用自如,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300米。他們身帶兩種箭,一種輕,箭頭小而尖,用于遠射,另一種較重,箭頭大而寬,用于近戰。
在典型的蒙古軍隊中,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占到了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的腰間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每個部隊中的另外百分之六十為輕騎兵,他們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力量支援,肅清殘敵以及跟蹤追擊。輕騎兵除了戴一頂頭盔外,身上一般不披甲。同重騎兵一樣的是,攜帶彎刀或狼牙棒(可以錘擊身穿盔甲的敵兵),或一根套索(輕騎馬追擊潰兵時,可以套索騎在馬上逃奔的潰兵,能大幅度提高追擊效果),有時也有一支頭上帶鈎的标槍或長槍。
士兵在戰前都要披一件絲綢長袍。這種長袍用生絲制成,編織得相當細密,箭很難穿透這種絲衣,隻是會連箭帶衣一同插進傷口,隻須将絲布拉出,便可将箭頭從傷口中拔出。
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多匹備用馬。
如此豪華的裝備,出乎我們的意料的,擁有備用馬匹,對于生産馬匹的蒙古來說,是正常的。而其它裝備蒙古幾乎都不生産,靠俘虜的工匠為他們生産。如此良好的裝備,每個騎兵需要消耗大量的鋼鐵,這就是北宋時期東亞地區強大的鋼鐵生産能力,滿足了這種需求。我們現在應該清楚蒙古騎兵強大的物質基礎了,那就是一流的豪華裝備。這種裝備遠比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士兵的裝備豪華。其重裝普通騎兵的裝備,已經相當于我們印象中的将軍級别的裝備了,我們的普通士兵的裝備無法與之相比。比如,絲綢完全來自漢族地區,普通漢族人幾乎是用不起絲綢的,而蒙古騎兵可以大量使用。
這其實就是騎兵進入最輝煌時代的顯示,農耕地區金屬生産能力的提高,促使馬镫與馬掌在物質匮乏的遊牧地區普及,讓遊牧地區騎兵如虎添翼,促使其掠奪周圍農耕地區财富的能力大增。結果是,獲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促使其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以至于豪華起來。豪華的綜合裝備,促使其實力進一步增強,促使其掠奪能力進一步提高。結果是,周圍的财富幾乎都被其控制,其裝備豪華程度達到登峰造極。而周圍地區由于被嚴重掠奪,富裕程度會明顯下降,甚至趨于破産地步。這意味着,縱有再大的掠奪能力,也難以掠奪更多人力物力了,結果是,其裝備豪華程度難以繼續提高,甚至會适當下降,其戰鬥力也會跟着下降,這促使其擴張速度會趨于停滞。
如此豪華的裝備,在夏季或炎熱地區會遇到問題,這應該是蒙古軍隊在東南亞地區受挫的原因之一。事實上,蒙古軍隊的裝備并不是憑空來的,而是學習金國騎兵的裝備。金國騎兵的裝備也應該是類似的豪華或類似裝備,在華北平原地區的夏季,會很不合時宜。這應該就是靖康之難時期,金國兩次進攻北宋汴京,都選擇在秋冬季節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