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12:39:57

【題記:本文為長篇傳記式曆史小說《前秦風雲》第一部「氐族少年」第十二章「隐士名士」第一節】

【導讀】

第十一章内容回顧:351年正月,西歸的氐族首領苻健在長安建國,國号大秦(史稱前秦)。他先稱天王、後稱帝。丞相苻雄帶領群僚勵精圖治。羌族首領姚襄歸晉。冉魏為前燕所滅,冉闵被殺,傳國玺重歸東晉。時間跨度:351年五月至352年八月。

第十二章内容簡介:王羲之和謝安在會稽登場,邀友蘭亭聚會。王猛告别師友,走出中嶽嵩山。前秦平息内亂,苻雄設計對付東晉殷浩。大名士殷浩北伐慘敗,黯然謝幕。時間跨度:353年三月至十月。

第一節内容簡介: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來臨之際,東晉右軍将軍、會稽内史王羲之邀請友人前來作“修禊之會”。聚會開始之前,他跟密友謝安交談,坦陳自己對當下時局的憂慮。

故事發生時間:353年三月。地點:會稽郡治山陰縣城外的蘭渚山(在今紹興市越城區境内)。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1

春風又綠江南岸,過了寒食、清明,上巳節就到了。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華夏大地上曆史十分悠久的一個傳統節日。漢代以前将三月上旬定為巳日,後來固定為三月初三。有關它的起源,說法雖有多種,但大都可以歸結為人們對先祖的追思。經過曆代演變,魏晉以來形成了三月三日“官民皆挈于東流水上,曰洗濯袯除,去宿垢疢,為大絜”的習俗,并增添了踏春郊遊之類的節慶内容。

一條彎曲的山間小道上,并肩走來二個男子。他們身上穿的,都是當下江左士人愛穿的這種白色的大袖寬衫。林泉之中、風吹之下,衣帶飄拂,頗具一種靈動超然的氣派。二人邊走邊說着話,時不時交換一下眼神,顯得很親昵,也很默契。

年長的這一位,半百開外,中高個兒,體态豐腴,略微上揚的兩道眉毛,勾勒出一雙丹鳳眼,使得他的眼睛大而突出、别具神采,長而稀疏的胡須随風飄動。他就是東晉右軍将軍、會稽内史王羲之,字逸少。年輕的那一位,看上去不過三十出頭,個頭比王羲之略矮,體型也要偏瘦一些,圓圓的臉盤,白皙的皮膚,手執一副麈尾,十足的名士派頭。他就是讓褚太後牽挂的謝尚的堂弟謝安。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2

今浙江紹興蘭亭

王羲之出自高門琅邪王氏。他的父親王曠,跟東晉權臣王導、王敦都是共祖父的叔伯兄弟,永嘉之亂時任淮南太守,在與匈奴劉漢的交兵中失蹤,從此杳無音訊。他在七八歲時曾拜著名的女書法家衛铄為師,衛夫人當時就稱贊他“有老成之智”,如今果然成了享譽南北的頂極書法大師。成年後他以秘書郎踏上仕途,後來做過會稽王司馬昱的幕僚、臨川太守、征西将軍庾亮的參軍和長史、甯遠将軍、江州刺史,品德和才幹得到朝廷公卿的一緻認可。可是在卸任江州刺史後,他卻主動中斷了自己的仕途,謝絕朝廷侍中、吏部尚書的任命,過起了隐居的生活。永和四年殷浩開始參綜朝政,硬是逼着他出山。

跟王羲之顯得曲折的人生軌迹相比較,謝安的經曆則要簡單得多,他的仕宦履曆至今還是一張白紙。這些年他多次回絕朝廷的征召,一直在剡溪東山(今浙江紹興上虞區上浦鎮地帶)隐居。他比王羲之小十八歲,十二歲時曾師從王羲之習書法,二人有着亦師亦友的關系。

自秦漢以來,會稽始終是揚州的一大望郡。東晉時期的會稽郡下轄十縣,地域大約相當于今甯波和紹興的全部,還包括浙東的部分區域。這一帶平原廣闊,土地肥沃,氣候适宜,盛産海鹽、鐵器、藤紙、瓷器、綿絹、稻米等,東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睿曾用“今之會稽,昔之關中,足食足兵”,來形容它對江左王朝的重要性。永嘉以來,不少南遷的北方士族選擇在此安家落戶,他們一面廣置田産,一面悠遊山水,過上了富足安逸、樂不思蜀的生活,也給這片土地打上了濃濃的人文烙印。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3

書聖王羲之畫像

這裡是會稽郡治山陰縣城外的蘭渚山(今浙江紹興柯橋區蘭亭鎮地帶)。王羲之在會稽有一大批情投意合的朋友,到任後他早就想找個機會跟友人們聚一聚,但一直未能如願。今年他早早地發出邀約,請大家上巳節來此作修禊之會。謝安跟王羲之交情深厚,又是無官一身輕,便提前趕來了,并将前來看望他的弟弟謝萬也帶了來。

今日一大早,王羲之就陪着謝家兄弟上了這蘭渚山。其他客人尚未到,他請内弟郗昙和謝萬幫着迎接客人,自己則陪着謝安來這林中散步。每次見到這位忘年交,他都有說不完的話。至于宴請需要準備的事項,自有夫人郗璿在張羅。

“安石,這裡的風景比得上你那東山麼?”王羲之笑問。

“我那裡可比不上你這蘭渚山!此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美不勝收啊!”謝安答道。他自小患有鼻疾,說話時帶着濃重的鼻音。

“你這是溢美之詞。不過這一灣活水也确實有些情趣,我們今日正好在此暢叙幽情!安石,”王羲之将話頭一轉,“我想聽一聽你對殷淵源北伐的看法。”

“淵源肩上的擔子可是不輕啊!”謝安想了想,斟酌地說。

“在我跟前你暢所欲言。”顯然,王羲之對謝安的回答并不怎麼滿意。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4

謝安(字安石)畫像

“個中的利害,你已經跟淵源和會稽王說得很清楚了,也可謂入木三分呢!”謝安隻得又補上了一句。

去年謝尚誡橋失敗後,王羲之曾緻信殷浩,希望他能慎重權衡北伐的事情。他在信中寫道:

今以區區江左,天下寒心,固已久矣。力争武功,非所當作。自頃處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謀遠慮,而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勢。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哉!今軍破于外,資竭于内,保淮之志,非所複及,莫若還保長江,督将各處複舊鎮。自長江以外,羁縻而已。引咎責躬,更為善治,省其賦役,與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懸之急也!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當董統之任,而敗喪至此,恐阖朝群賢未有與人分其謗者。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複求之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資治通鑒•晉紀二十一•永和八年》)

稍後,他又給總理朝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寫了一封信:

為人臣者誰不願尊其主比隆前世!況遇難得之運哉!顧力有所不及,豈不可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喜之會,内求諸己,而所憂乃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遺黎殲盡,勞役無時,征求日重,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己,此封内所痛心歎悼而莫敢吐誠者也。“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願殿下更垂三思,先為不可勝之基,須根立勢舉,謀之未晚。若不行,恐糜鹿之遊,将不止林薮而已!願殿下暫廢虛遠之懷,以救倒懸之急,可謂以亡為存,轉禍為福也。(同上)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5

王羲之銀幕形象

有關王羲之寫信的事,謝安先前已有耳聞,隻是不知詳細。昨天夜裡,王羲之特意把留存的底稿拿給他看,并征詢他的看法。

在寫給殷浩的信中,王羲之開門見山地指出,應當反思失敗的原因,認為當政者難辭其責;建議調整防守策略,重點守住長江這道防線;主張減輕賦役,安定百姓,勸誡不可草率北伐。盡管言真意切,但文辭之犀利激烈,讓人看後不免臉紅心跳。對于集宗室王和宰輔于一身的司馬昱,也絲毫不講客氣,批評他不自量力、不知輕重,甚至對他重言談、輕實務的行事作風也提出了警示。

雖然王羲之一向以骨鲠著稱,但對兩位炙手可熱的當道人物如此不留情面,還是讓他感到驚訝。自己隐居多年,極少評議朝政,堂兄謝尚又是誡橋之敗的當事人,他覺得最好還是回避,所以當時未發表任何意見。看來,王羲之是非要他表明态度不可了。

果然,王羲之又說:“安石,跟你說心裡話,我現在有些後悔,不該寫那樣的信。”

“右軍,”謝安笑了笑,“換成我,或許不會寫那兩封信,原因無它,我不是你王右軍;既然寫了,就不必言悔。”

“可是凡事都得看結果。我此舉不僅未能勸阻他們二位,還招緻諸多的議論嘲諷,好似我王某人不思進取,要将這半壁江山拱手送給胡人!”王羲之怅然說道。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6

王羲之書法

“說來慚愧。我說不會寫那樣的信,是因為沒有你這般憂國愛民的情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說的話他們當下聽不進去,倒也能理解;但你的這份深情厚誼,想必他們也還識得。當初殷淵源請你出山,你心中一百個不樂意,就因把友情看得重,才勉強而為之。記得當時你還提出護軍一職不适合于你,主動要求赴任關隴、巴蜀。個中的緣由,你不說我也能略知一二。他們請你出來是要引以為援,而你隻是想幫着做事。所以你認為國家之安在于内外和睦,勸說淵源要跟元子處好關系,還準備居中作些協調。他沒有聽進去,桓元子估計也不會領你的情……”

謝安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他看了王羲之一眼,接着說:“沒有辦法,朝廷起用殷淵源,就是沖着桓元子去的,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至于有人說你反對北伐,則大多出于無知,無知便無畏,你不必去跟他們計較。當年小庾北伐,你不照樣拍手稱好麼?正因為有前車之鑒,眼看着一次次勞師無功,拖累百姓,疲竭根本,你才指出北伐并非包醫百病的良方啊!”說完,他停下了腳步,用熾熱的目光望着王羲之。

“知我者,謝安石也!倘若他們将北伐視作醫病的良方,也還罷了;可歎的是,他們都将它當做光大自家門戶的麈尾!”

謝安忍不住笑了笑,抖動着手中的麈尾說:“你還記得那年我們在冶城的那一番對話吧?如今看來,你是對的。”

王羲之聲望在東晉什麼地方(前秦風雲12隐士名士)7

謝安(臆想形象)

“我當然記得!你怎麼突然想起了這件事呢?”王羲之頗感興趣地追問。

冶城是建康最早的城池。吳王夫差為争霸天下,在那裡築起一座土城,冶煉銅鐵,鑄造兵器。相傳“幹将”和“莫邪”這兩把傳世名劍,就是在那裡鑄就。數年前,謝安和王羲之前去遊覽,登高望遠,王羲之感慨地對謝安說:“夏禹勤于政事,手腳都生出了繭子;周文王每日忙到很晚才吃飯,尚覺得時間不夠用。現在國家處于危難,人人都應該為國效力;而清談廢弛政務,虛文妨礙正事,恐怕不是當下應該提倡的。”對此謝安卻有些不以為然,分辯說:“秦用商鞅,嚴刑峻法,二世而亡,難道也是清言釀出來的禍患麼?”委婉謝絕了王羲之希望他出仕的動議。

謝安今日舊事重提,隻是想安慰一下師友。他生怕王羲之産生誤解,又說:“殷淵源此去雖兇多吉少,但世間事有時非得經曆一些波折不可。你看腳下這條小溪蜿蜒曲折,天下的江河也莫不如此。試想它們如果都是筆直,一瀉千裡,那還了得?”

“嗯,這話有道理!不過,我還是覺得,你應當出來為國家效力。他們該到了,我們過去吧。”

王羲之就此結束了這次談話。

上節:褚蒜子,一個傳奇的女人

下節:蘭亭聚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