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魚苗)育苗池中的水生有害生物對小魚苗的危害很大,如果蟲害過多,會嚴重影響水花育苗的存活率,因此,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相應的防治措施方可保障魚苗的正常生長。
1.豆娘(蜻蜓)幼蟲---水虿豆娘屬于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于背上方。身體細長且軟弱的飛行昆蟲,類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比蜻蜓形體小得多。豆娘是一種野外非常常見的有翅昆蟲,外型酷似蜻蜓,但腹部較細長,體型也比大多數蜻蜓來的小(僅有1.5-6.5厘米),兩個複眼間距較大,整個頭部形狀像個啞鈴。
(豆娘)
(蜻蜓)
雖然這種昆蟲可以展翅飛翔,不過它的幼蟲卻必須在水中度過。又叫水虿。水虿對水花育苗階段中的水花至寸片以下的魚苗傷害很大。
(豆娘、蜻蜓幼蟲---水虿)
水虿(chài)是昆蟲綱蜻蜓目昆蟲稚蟲的一種統稱,也就是蜻蜓在羽化前的幼蟲。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外形與其成蟲類似,無翅,肉食性,性情兇猛,喜歡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及捕食小魚和蝌蚪。
(豆娘交配)
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位于雄性的腹部,而雌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則位于尾部末端,所以交配的時候,雌性豆娘為了使它的生殖器官到達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所以它會用彎曲的腹部彎到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以利于交配。
(豆娘産卵于水中,似"蜻蜓點水")
在水邊見到“豆娘點水”,是因為雌豆娘和大部分的蜻蜓一樣,亦是以點水的方式産卵産于水中。有些則在水草中用産卵器把卵注入到浸沒在水草或者植物的莖内。有些則順着水草,遊到浸沒水草的水下用産卵器把卵注入到莖幹内。
(水虿常以水草為掩護)
豆娘無論是成蟲還是幼蟲,都是肉食性動物,傷害的對象是小魚小蝦小螺,被視為水中不折不扣的殺手。
(水虿捕食小魚)
(水虿捕食小魚)
(水虿捕食小魚)
水虿的捕食方法主要靠口器下面特殊的捕獲器,當遇到獵物時,捕獲器就會從下巴迅速彈出,并将獵物捉住再快速縮回,使它在捕食獵物時無往不利,據說一隻水虿一天能吃掉一百尾泥鳅苗。
(水虿捕食小魚)
(水虿羽化成豆娘或蜻蜓)
水虿的時期依種類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時期,短的約2-3個月,普通種類約1-3年,最長的則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14次不等的脫皮,然後爬出水面,脫殼變成蜻蜓成蟲。
(水虿羽化成豆娘或蜻蜓)
水虿一般選擇在一個晴朗靜谧且風和日麗的夜晚,并且在黑夜的籠罩和掩護下開始魔幻般的變化了。如果白天羽化的話,會被肉食動物攻擊,且白天溫度高,翅膀幹的太快,容易破裂,這點跟蟬一樣。
防治方法:
豆娘、蜻蜓的幼蟲---水虿也會成為某些魚類(比如鯉魚和肉食性魚類)的美食,施用相關的殺蟲藥(如敵百蟲)也會殺滅它。
2.甲蟲甲蟲是統稱,代表蟲類為龍虱,又稱水烏龜。甲蟲的種類較多,其中較大型的體長達40~50毫米。它們常在水邊泥土内築巢栖息,一般白天隐居于巢内,傍晚或夜間外出覓食,常捕食大量的魚苗。
(龍虱)
龍虱,其實是一種水生甲蟲,俗稱“水龜子”、“水鼈蟲”等。它能在水下盡情潛遊,能在水面逗留,更能爬上陸地,甚至能躍出水面展翅飛上天空,真是“水、陸、空”三大領域無所不能的狠角色。龍虱雌蟲在水草上産卵,幼蟲俗名“水虎”,頭大身細像蜈蚣,有一對鐮刀狀的巨颚。幼蟲老熟後化蛹,鑽入水邊濕泥中漸漸蛻化為成蟲。
龍虱成蟲和幼蟲均為水栖生物,都是嗜血成性的肉食者。成年龍虱不僅以水生軟體動物、昆蟲、小魚小蝦為生,就連體型大它好多倍的青蛙和魚類也敢捕食。幼蟲甚至比成蟲還要冷酷貪婪,一頓連吃15尾蝌蚪也是平常事。幼蟲取食的方式也很特别,中空的大颚卻沒有将獵物嚼碎的功能,隻能通過注射毒素和消化液的手段,将獵物體内組織液化後進行吸食。
防治方法:
①生石灰清池。以水深100厘米計,每畝水面施用生石灰67~100千克,溶水潑灑。
②每立方米水體用90%晶體敵百蟲500毫克,溶水全池潑灑。
③市售殺蟲劑系列藥物滅殺。
3.水斧水斧,又叫"銻頭刀",水螳螂。體型扁平細長,體長35~45毫米,全身黃褐色。水斧以口吻刺入魚體吸食血液而使魚苗死亡。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池,方法同上。
②每立方米水體用90%晶體敵百蟲500毫克溶水全池均勻潑灑,效果很好。
③用西維因粉劑溶水全池均勻潑灑。
④市售殺蟲劑系列藥物滅殺。
4.水螅水螅是淡水中常見的一種腔腸動物,一般附着于石頭、水草、樹根或其它雜物上,水螅是肉食性動物,會捕食小魚小蝦以及浮遊生物,可以大量吞食魚苗,危害極大。
水螅半透明,略帶乳黃色,頂端幾根白絲,在水中時而收縮時而延伸,宛如水中的蒲公英。它能緩慢的行走進行移動,也會在有水流的時候随水漂流到達理想位置才吸附住。
水螅覓食靠可以伸得很長的觸手(白絲),像狩獵一樣四處飄蕩,一旦一根觸手接觸獵物,其他幾根就會過去将獵物緊緊纏繞,利用觸手上的刺細胞刺入獵物體内,分泌毒液将其麻醉。麻醉後的獵物再利用觸手放入口内,然後吞入消化腔。
防治方法:
①徹底清除池中水草、樹根、石頭等雜物,不讓水螅有适宜的栖息場所。
②全池潑灑90%晶體敵百蟲溶液,劑量同上。
③水螅對PH變化極端敏感,隻要将PH調低接近5.5,水螅可能在半小時内全數死亡。
④市售殺蟲劑系列藥物滅殺。
5.水蜈蚣水蜈蚣又叫馬夾子,是龍虱的幼蟲。五六月份大量繁殖時一隻水蜈蚣一夜間可夾食魚苗10多尾,因此危害極大,
(水蜈蚣夾食魚苗)
水蜈蚣能用頭部的一對大鉗來夾食魚苗或其它小動物。當夾住食物後,便從食道中吐出毒液,使之麻痹。然後陸續吐出消化液逐漸将它消化,再吸入體内。人們将這種消化方式叫做“體外消化”。
防治方法:
①生石灰清池,方法同上。
②燈光誘殺。龍虱和水蜈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龍虱和水蜈蚣都是直接呼吸空氣的,在水下一段時間後必須浮到水面呼吸空氣,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龍虱鑽一下水面然後沉下去,也經常看到水蜈蚣尾部露出水面呼吸空氣。還有一個特點龍虱和水蜈蚣都有趨光性。
燈光誘殺的方法是用竹竿或木棍搭成方形或三角形框架,夜晚在框架内滴上煤(柴)油,然後點燃煤(柴)油燈或開啟電燈,龍虱和水蜈蚣則趨光而至,接觸煤(柴)油後就窒息死亡,也可用滅蚊噴霧劑噴灑也可。
③全池潑灑90%晶體敵百蟲溶液,使池水濃度呈0.5毫克/立方米,殺滅效果很好。
④市售殺蟲劑系列藥物滅殺。
6.田鼈蟲田鼈蟲體扁平而大,黃褐色。常用其前肢發達強健有力的爪夾持魚苗而吸其血,緻使魚苗死亡。
田鼈是兇猛的捕食者,暗中追蹤和攻擊水生甲殼類、魚類以及兩栖類動物。它們經常靜靜地潛伏在水底并且将不同的僞裝物附在身上,隻等獵物靠近。一旦進入“射程”,它們便會發起攻擊,咬住獵物并向其體内注射可怕的消化唾液,而後吸食被融化的獵物屍體。
防治方法:
①生石灰清池,方法同上。
②90%晶體敵百蟲溶液潑灑,劑量同上。
③用西維因粉劑溶水全池潑灑。
④市售殺蟲劑系列藥物滅殺。
7.紅娘華紅娘華學名蠍蝽 又叫水蠍、紅娘華。蠍蝽科 (Nepidae )昆蟲的總稱。體長35毫米,黃褐色。尾部有長而細的呼吸器官,前肢像螳螂的前臂,捕食水中的魚蝦、小昆蟲等。紅娘華跟其他水生動物一樣有翅膀,所以也可靠飛行移動。常傷害體長30毫米以下的魚苗。
防治方法:
①生石灰清池,方法同上。
②90%晶體敵百蟲溶液潑灑,用量同上。
③市售殺蟲劑系列藥物滅殺。
8.松藻蟲松藻蟲,俗名翻天印,另有一種小型類似蟲害,俗稱水革蚤。蟲體如船形,遊泳時腹部朝上,前足和中足短,用以握持物體;後足長槳狀,用以劃水遊泳,休息時伸向前方,産卵于水中植物組織内。
松藻蟲體比水輕,一放開抓住的水底植物就可浮上來,到了水面,就能跳出水面而飛走,或在翅下方和身體周圍貯存空氣後再沉入水中。浮在水面時,足伸展,便于受驚時立即劃水。
松藻蟲捕食性強,捕食昆蟲、蝌蚪和魚,常傷害魚卵和魚苗等。捕獲物通常比本身體大,常用口吻刺入魚體内緻其死後再食其肉,吸其體液。
防治方法同上。
9.蝌蚪如果池塘蝌蚪多,對魚苗影響很大,有條件時必須及時清除,當然采用捕網及圍網是一個比較好的預防方案。
蝌蚪有兩個特點:
1、會跑到水面上來呼吸。
2、一般靠邊遊動,深水區基本沒有,大一點的蝌蚪才會去深水區。
我們可以根據這兩點做出相應的處理:
1、潑茶油,封住水面。
蝌蚪跑水面上呼吸就會吸到茶油死亡,不足之處在于很難做到全塘有茶油,風大影響效果,作用時間也不長。
2、蝌蚪對鹽度比較敏感。
可以考慮在池塘邊上潑鹽,有一定的作用,但感覺效果不是很突出。
3、用藥物殺滅。
目前貌似還沒什麼針對蝌蚪特效殺滅的藥物,茶籽、菊酯類、漂白粉、敵百蟲、硫酸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殺滅不徹底,使用含氯硝柳胺的藥物(如清塘安)據說有效果,但記住一定要在邊上潑,見效比較快,殺滅比較徹底!
本文所列舉的甲蟲、水斧、水蜈蚣、田鼈蟲、紅娘華、松藻蟲等蟲體的防控措施,均可用現行的滅蚊噴霧劑在魚苗網具内或池塘聚集區域噴灑于水面上,滅蟲效果很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