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又借鑒宋元畫風,曆經了無數的寫生,畫稿都是成捆地堆積,隻為繪出心中理想的花鳥作品。
湯琳南:“藝術是需要多方學習,同時也要借鑒他人的優點,在消化吸收的同時,又不放棄自己的特點。也要做到不亦步亦趨,拾人牙慧。應該說,一切皆為我所用,不改弦更張、迷失自我,才是真本事。”
湯琳南:1970年出生,漳州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花鳥畫學會理事,閩南工筆畫院執行院長,廈門書畫院畫師 ,廈門民盟美術院副院長,集美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簽約畫家。攻山水、花鳥畫,工寫兼善。出版有個人作品專集及技法書10餘部。
|多方學習
湯琳南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他喜歡觀察,尤其對周邊的閩南風物印象深刻。“那些生于南方地帶的山水、植物和花鳥,都透着水靈靈的感覺,從來都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氣象。”湯琳南說,這些景象令他印象深刻,後來也都被他畫進了他的作品裡。
成年後,湯琳南來到浙江,進入中國美院,開始系統地學習美術。對中國曆代傳統的經典繪畫作品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習,功底紮實。湯琳南學藝頗豐,但他卻不滿足于現狀,一心想要學到更多。于是,一段時間後,他又開始負笈北上,赴北京求學。
從北京回到福建後,湯琳南開始靜下心來,一邊梳理自己的思想,一邊開始進一步鍛煉自己的畫技,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
|注重寫生
湯琳南極為注重寫生。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又借鑒宋元畫風,曆經了無數的寫生,畫稿都是成捆地堆積。據說,他曾三赴西雙版納寫生。在寫生過程中,他探索了中國畫各種樣式的表現手法,逐漸形成了以雙鈎重彩填色的繪畫方式,寫生一開始就形成創作意識,在經營位置、章法、取舍等各方面綜合元素進行嚴謹的融合,寫生完了,就是一幅完整的創作作品。
“對我來說,藝術永遠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寫生作品的好處,就是更加貼近生活,這個過程更加富有激情碰撞,且面對自然萬物,抛開一切别的參照包括古今繪畫粉本的影響,而需要自己去選擇适合表現的手法,因此顯得更加生動,更有畫家個人對寫生的對象的理解和風貌,寫生作品更有生命力和創造性。”湯琳南說。
|僞命題
湯琳南認為水墨與西畫混搭是個僞命題。他說“中國畫的學習過程,會經曆臨摹、寫生、創作、循環反複的過程,它有特定民族語言,有自己的規範程式,如果不學習傳統的繪畫,不研究中國曆代的傳統繪畫經典作品,不溯本求源,就無法談什麼傳承。”
他堅信中國畫的文化基因是不能改變的,中西結合可以說是一種創新的藝術手法,但是不能成為正宗的中國畫,這種堅信的原因在于中國畫是中國獨特的繪畫體系,并不是單一的題材重複表述那麼簡單,它是以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如中國古哲學、中華民族文脈為依托的繪畫,更強調的是意境、格調等精神性的東西。
湯琳南作品欣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