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千淯,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工程力學錢令希力學創新實驗班2018級本科生。專業排名第一,5門專業課滿分,17門力學課程接近滿分,53門課程超過90分,全部課程分數80分以上;曾獲屈伯川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20-2021學年加權平均分達到97.49分并實現“一拖五”,所獲獎學金共計五萬餘元;積極參與各學科比賽,曾獲2020年度“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學生獎”、十三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基礎力學實驗”團體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國家級一等獎等多個獎項;熱心學生工作,2020-2021學年兼任運創1801團支部書記和運載學部團委宣傳部部長,緻力于支部建設和團委工作的推進;響應号召,投身社會實踐,在不斷探索中走向社會,走近民生。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懷着這樣的信念,夏千淯開啟了她的大學學習之旅。上課的時候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問題,記錄重難點;下課的時候參考書本資料,梳理知識點,完善相關筆記,便于後續複習;遇到難題及時詢問老師,與同學積極交流,做到查漏補缺……在看似笨拙卻十分踏實的努力中,夏千淯将多門課程的要點融會貫通,慢慢地搭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并不斷地将新的知識填充進去,逐漸探索自己的學習體系。此外,她也樂于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開展“運創小講堂”,在考試前為同學們梳理知識要點和重難點。
為了進一步分配好時間,夏千淯會把每天的學習任務精細化管理:列出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大緻了解當天的内容,方便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同時将較為繁瑣的事情拆解成小事,從而制定出一個較為精确的日程表。“每天都按照日程表上的内容去做,當天的目标就會比較清晰,做起事情來也會更有動力。”夏千淯說道。
随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夏千淯不再局限于試卷上的分數,而是希望能将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并開始着眼于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和學科競賽這些更大的舞台。在獲得2019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國家一等獎、2020年“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學生獎”、2021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Finalist(特等獎提名)之後,夏千淯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周培源力學競賽的校級選拔,及時抓住機會,成功進入了參賽名單,并被老師委以隊長的重任。波折的選拔過程也讓她更加珍惜這次寶貴的參賽機會。
壓力伴随着幸運而來,如何合理安排訓練時間成為團隊的難題之一。盡管有必修課程和備賽時間不充裕的壓力,但在隊員們協調後大家終于将訓練時間安排妥當,進行一些基礎訓練;而到了比賽前一周,大家利用周末或者課少的時間段模拟五個小時的比賽流程和節奏。“備賽的時間有點緊張,但有耐心的老師和靠譜的隊友在身邊,我的心情沒那麼緊張,練習的時候也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夏千淯回憶道。最終,隊員之間的互相信任和盡力達到完美的操作讓他們斬獲了“基礎力學實驗”團體賽一等獎。夏千淯說:“這個比賽進一步培養了我的團隊精神,讓我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入,更讓我所學的基礎知識能夠靈活地運用到一些事情上。”
圖中左二為夏千淯
學習之餘,夏千淯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在她看來,強大的抗壓能力是平衡時間的重要前提。勇于接受挑戰的她,在剛剛進入大三時選擇擔任運載學部團委宣傳部部長。彼時夏千淯對這個部門的工作尚未完全熟悉,卻要完成今後一年理論學習特色活動的立項規劃。面對來自課程、考試、工作的三重壓力,夏千淯積極應對,調整狀态,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在保證課業成績的同時,将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回憶起那段時光,夏千淯感慨道:“那個時候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很晚,但是‘忙’是可以克服的,因為忙的時候也就那麼幾個時間點,我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态,把分内的事情完成好。”
一排左六為夏千淯
除此之外,夏千淯在工作上也很注重科學合理的規劃。每當接到新的任務,她都會仔細規劃每一項工作大緻所需的時間,并将它們明确分工到團隊,從而調動整個團隊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将任務出色地完成。她笑稱自己有許多“智囊團”,常常為她出謀劃策,分擔壓力。接到宣傳部的理論學習活動立項任務後,夏千淯組織大家開了一個會,讨論哪些形式的理論學習活動有助于提高大家的興趣。不管是PPT的制作工作,還是提供一些很棒的點子,這些暖心的幫助,都讓夏千淯在工作中變得更有溫度。“雖然工作有時候比較苦比較累,但是我身邊的這一群小夥伴永遠是我最堅強的後盾。他們會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幫助,也能夠在必要時給我提供一些思路。”夏千淯的副部徐培新說:“夏學姐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是十分嚴謹認真的,她在每一項工作之前都會形成一個框架,使得她既有效率又保證質量。”如今的夏千淯,雖然參與的工作減少了不少,但仍然積極擔任運創2101團支部的團建指導員,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帶着對社會工作的初心與熱愛,夏千淯始終在路上。
同樣讓夏千淯滿懷熱情的還有社會實踐。出生在黨員家庭的她,從小受到祖輩、父輩吃苦奉獻精神的影響,“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她腦海中深深紮根,而社會實踐則恰好給予了她服務群衆的機會。加入“大連理工大學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赴七省十市雲行天下·涓滴實踐團”,為抗疫醫護人員子女提供線上義務輔導;跟随團隊了解疫情下的生産型企業,并為其後續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社區挂職期間,夏千淯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從社區圖書館整理、知識宣傳教育等日常工作,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協助開展社區雙評議大會等基層工作。尤其是人口普查的時候,大量急需處理的表格和經常卡頓的系統讓她所在的小組有些焦慮,但最終在社區人員的指導下,他們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作。在一次次活動中,她不斷将自己的工作經驗應用到服務他人中去。由于挂職成果顯著,社區專幹還給她和小組成員撰寫了表揚信以示感謝。“這些都是我在學校很難體驗到的。”夏千淯說道:“正是這些經驗,讓我對這些工作人員們更加敬佩。”
夏千淯(左)在社區進行資料整理
夏千淯不僅着眼于近處,“走出去”的經曆更是開闊了她的視野,堅定了她的信仰。她大一時曾赴德交流,在學術講座和實地工廠考察的影響下,她立下了科研報國的志向。她也曾前往西柏坡革命聖地,從實物資料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産黨人的不忘初心與理想信念,從中汲取力量,堅定信仰。在與大工老校友交流的過程中,各位教授教師們将力學和人生經驗相結合,這些都讓她開始逐漸認識到自己作為大工運載學部一員的責任與榮光。“我希望我也能跟随前輩的步伐,為國家作出一些貢獻。”夏千淯對此充滿信心和希望。
夏千淯在參觀西柏坡博物館
在合理規劃中穩步前行,懷抱滿腔熱血盡己所能,這是夏千淯的行為準則,也是她的人生态度。看似笨拙的腳踏實地,卻讓夏千淯找到了心中方向,探索出了一條屬于她的康莊大道,也将會支持着她往更遠的目标邁進。
内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信平台
文字作者:崔煜 黃心 林雨芊
編輯:孫子越
校對:闫一鳴
責任編輯:周學飛 任亭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