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生态,就必然要和周圍的人物環境發生聯系。所以,越是在企業裡有标杆性的牛人,越有可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因為他可以盤活整個業務鍊。
我們把這些人統稱為“樞紐”,意思是事物相互聯系的中心環節,好比社交網絡裡“大V”的作用。他稱不上一呼百應,但至少是支頂梁之柱。
擁有大V是企業建立人才生态的第一步,而反過來想,如果大V離開企業,豈不就摧毀了人才生态?是的,所以才有“外行管家,房倒屋塌”的說法。
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民營企業的标杆華為做得非常出色,作為中國最早将“人才”作為戰略性資源的企業,其人才生态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CEO任正非曾在接受訪談時透露,為了應對美國“實體清單”帶來的打壓,華為還曾招募了數千名博士、教授、專家等,還有很多少年天才,這其中很多來自企業外部。
任正非說:“華為的成功,從很大意義上講就是‘人才’的成功”。因此,我們認為一個企業要想搭建人才生态,應該從擁有一個或數個“大V”入手。
而“大V”怎麼來?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優勢資源,形成“資源窪地”;其次用資源吸引高質量人才,将其成就為“大V”;最後形成多物種并存、跨邊界合作的“人才生态”!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格外注重人才,他認為,除了内部“大V”的帶動外,對企業外部“大V”的引進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能超越内部。
他總結了外部“大V”的兩個特點,一是有廣闊的行業視野,二是有較好的專業背景。“沒有他們,聯想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不可能實現願景。”
眼下有很多企業手握着數個甚至數十個項目資源,他們将這些項目通過小魚兒網衆包出去,和平台大V形成需求“合夥制”,再以極低的成本獲得項目的解決方案。
我們說,這是通過外部人才提升了線上服務能力,因為這些企業有豐富的項目資源,利用這些資源,企業開啟了懸賞招募人才的“通告”,從而得以與高質量人才進行“合夥”。
此方式要遠比傳統激勵方式高明,因為一旦内部員工技術匮乏或是不盡全力,企業的激勵成本就要打水漂。獎勵少,員工感覺不值得;獎勵多,企業認為不劃算,結果還不一定滿意。
而外部就不一樣,例如入駐小魚兒網的企業如果在其人才生态中有大V的存在,他們就可以視情況而接單,在“平台 創客”的合作模式下與企業實現共赢。
總結起來就是:企業決定“資源窪地”,大V決定“人才生态”,兩者結合最終産生“市場收益”。
說一個例子簡單明了。在家電領域頗有成就的海爾,手中握有很多研究項目和理論成果,為了“化虛為實”,海爾通過HOPE2.0平台吸納了全球衆多高精尖技術大V。
之後,天樽空調、智慧烤箱、勻冷冰箱、水晶洗衣機等智能家電經這些大V之手先後問世,曾經的資源最終轉化為改變人們現實生活的“成品”。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最大的商業模式就是打造商業生态,最大的戰略就是生态戰略,生态戰略的落地要有人才生态的支撐,進而為發展廣納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