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馬上“臘八”了,家家戶戶該進入置辦年貨的日子了,擱以前,年畫在每家必不可少,貼上年畫預示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說起年畫,就必須提到天津楊柳青,因為楊柳青的年畫名氣太大,制作精美,傳承有序,即便如今貼年畫的人少了,可過年前送人一張楊柳青的年畫,依舊是件喜慶開心的事情,拿得出手。年關将至,新京報記者特意去了趟天津,請楊柳青年畫坊“玉成号畫莊”的第六代繼承人霍慶順,給大家講講這楊柳青年畫裡面的門道。
楊柳青年畫坊“玉成号畫莊”的第六代繼承人霍慶順。新京報記者 李傲 攝
批量趕工“畫門子”
天津楊柳青年畫,是最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明代就有,而鼎盛時期則是清代。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如意大街橋家疙瘩胡同,記者進入了年畫坊“玉成号畫莊”。畫莊由一套四合院組成,剛進院門,就能看到一幅“年蓮有馀”的年畫貼在了牆上,畫上的娃娃抱着一條大魚,笑顔如花,活靈活現。
進入到彩繪室,一張張畫紙被豎着直接挂在了門框上,一面牆就有7到8個這樣的門框。霍慶順當時正在給這一張張的畫紙上色,他告訴記者這個叫做“畫門子”,類似于畫闆,“從以前傳下來,就是這麼一種繪畫方式。以前到了年底,購買的人多,需要趕貨,但屋子裡的地方就那麼大,鋪在桌面也就隻能畫幾張。但有次有人把畫放到了門口,貼起來畫的時候發現節省了不少地方,于是這個‘畫門子’的方法就流傳了下來。”
畫門子有利于批量操作。新京報記者 李傲 攝
霍慶順稱,這樣畫的好處一個是利于批量操作,省時省地。而這樣橫着的圖也利于“開眼”,“就是方便畫眼睛,這樣畫出來的眼睛線條更加流暢、細膩。”
霍慶順是年畫坊“玉成号畫莊”的第六代繼承人。說起年畫的掌故,他提到行業最鼎盛時,天津楊柳青鎮與附近村莊得有300多家年畫作坊,3000多人從事年畫工作,“整整三條街都在做年畫,當時在我們這兒有句話叫做‘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會做木版年畫。”但随着後來多年的兵荒馬亂,楊柳青年畫進入到了衰敗期,“戰争打響後,就沒人做了。隻有國泰民安、生活富裕的時候,大家才會想起貼個年畫,長期的戰亂環境,造成了年畫行當的衰落。”霍慶順表示,行業凋零了,想恢複就不太容易,“上世紀五十年代,這附近的年畫作坊就隻有我們家了,我父親又找來了幾個老手藝人,大家開始重拾這項老手藝。”而早在本世紀初,楊柳青年畫就進入到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年畫裡面故事多
随後,記者跟随霍慶順來到了畫坊的展示室,牆上挂有不同内容的年畫,除了“年蓮有馀”等預祝新一年子孫滿堂、家庭富裕的年畫,還有很多古代故事類的年畫,多是傳說演義類的題材,如“冷宮救昭君”、“趙匡胤千裡送娘”等。
霍慶順介紹,楊柳青年畫可以分為五大類,娃娃類、侍女類、民俗類、民間故事類和神話類,每一類裡又有上百種内容,“年畫就是為了老百姓服務的,表達的都是祝福、喜慶、吉祥的意思,不同的人群會購置不同寓意的年畫。過去的農民就喜歡寓意風調雨順的年畫,比如‘五谷豐登’,而老人喜歡子孫滿堂,可以使用‘年蓮有馀’,胖娃娃就很受大家喜歡。”
而制作民間故事類的年畫,霍慶順希望大家能從年畫中也悟到人生哲理,“不僅僅從書本裡感受文化,也能從年畫中獲得知識。如果說電影是曆史與文化的再現,那年畫就是文化的定格。”
年蓮有馀年畫。新京報記者 李傲 攝
随後,霍慶順專門給記者介紹了這幅“年蓮有馀”的年畫,這也是楊柳青年畫最有标識意義的題材。他表示這是百年前老藝人設計出來的,深受大家喜愛并一直流傳至今。年畫上畫了一個胖娃娃抱着一條大魚,“取自年年有餘之意,但所用的是‘蓮’表示像蓮花一樣連連不斷,而蓮花也有荷花的叫法,年畫上畫了兩朵荷花,這裡又有和和美美的意思。”
霍慶順介紹,娃娃手裡抱着的大魚其實世間沒有,因為它是由三種魚拼接而成,“頭是鯉魚的頭,身子是鲫魚的身子,尾巴是金魚的尾巴。這采用了三種魚最精華的部分,也是一份吉祥之意。”除此之外,畫中的胖娃娃也有奧義,“大家希望兒孫滿堂,但有人喜歡男孩,有人喜歡女孩,你看這個娃娃一邊的頭發是發髻寓意着男孩,一邊是梳起的小辮寓意着女孩,小小一幅畫,男孩女孩的祝福都有了。”
畫年畫不能署名
年畫的制作也并不簡單,如果想重新創作一幅新年畫,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霍慶順表示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制作需分為五步,創作、雕版、印刷、彩繪和裝裱。“在我們這裡,年畫是不會有署名的,因為他不屬于一個人,而是大家共同完成的。”
霍慶順稱,“其實一個人也可以五個步驟都做了,但那個年畫的質量,我敢說一定不好,因為每一步制作的過程都需要時間與心思去打磨。”首先在創作上不能異想天開,而一幅畫畫好後,雕版是重頭戲,“在作畫上有個詞叫做‘釘頭鼠尾’,刻版的時候要把這些線條雕刻得流暢,這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印刷看似簡單,但操作起來并不容易,“每條線顔色印多深,線條的粗細,都需要印刷師來把握,如果一幅年畫裡所有線條都一樣粗細,畫面看起來就不生動了。”
楊柳青民俗年畫。新京報記者 李傲 攝
而五個制作工序裡,霍慶順最看重的是彩繪,“顔色是大家第一直觀看到的東西,一幅年畫符不符合實際與審美,都是要看彩繪這道工序。每個朝代的服飾特點、每個人物的特點,都需要用顔色來體現,這就需要彩繪師去不斷鑽研和學習。”
生在年畫世家的霍慶順,如今掌握得比較好的工序是印刷和彩繪,他現在每日還會到畫坊來進行創作。到了年底,來畫坊的人也多了起來,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買一幅地道的楊柳青年畫。馬上就是新年了,霍慶順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可以通過他的年畫給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帶來吉祥,也希望楊柳青的傳統手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越傳越好。
新京報記者 李傲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