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築基課【後台私信咨詢】
筆法築基課,講筆法,講原理。
講吳讓之為什麼這樣寫?講顔真卿為什麼不那樣寫........。
一句話,堅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書理念——古人為啥要這樣寫?
近期将把筆法築基班學員的學習體會,更是有大量筆法原理分析。現将部分幹貨發來。
以葉下書課按語形式補充,學員體會為原文。
運筆,為啥會不自覺的手抖?
學員學習體會:
以前寫字的時候都是手握筆,然後采用手臂帶動手在紙面上滑動,形成需要的點畫,手腕很僵硬,基本沒有什麼動作。
一個筆畫有多長,手臂在空中移動的距離就有多遠,同時為了體現筆畫的粗細,此時還有提按動作,也就是垂直方向的運動,控制起來很難。尤其寫長橫長豎時,手臂可能發抖,就更難以寫出理想的效果。
葉下書課:
很多初學者寫字拿筆,總是手抖。以為練習久了就好了。
實際上,很多人寫字喜歡懸肘去寫中楷。不知犯了一個錯誤:老牛拉小車,累死也無功。
為什麼這麼說?肘臂運動半徑範圍很大。書寫20多CM大小的字,比較合适。而中楷或再大,最多10CM左右。個别書體會再大點。
所以,書寫範圍遠超字徑的大小,無疑增加自己運筆難度,且寫出點畫容易刻闆僵硬,全程如描字。
選擇合适的運筆方式,是保障流暢自然書寫的關鍵第一步。
這些小問題,往往是大家最易忽略的。
學筆法,是學筆鋒,還是學怎麼用?
學員學習體會:
而現在老師講解的方法是,首先利用手腕的偃仰(上下)起倒(左右),手腕的旋轉形成基本的筆畫,寫大字時,輔以手臂運動,這樣書寫不僅顯得容易,而且寫出來的筆畫靈動。
葉下書課:
用腕,是古法。
元代書法家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說:“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
一個“腕”字,貫穿其中,将用筆之法,古人說的明白清楚!
之前很多學員,每下一筆,目不轉睛盯着筆鋒是否在打圈,或是否完成了藏住了筆尖等等。這些本末倒置的練習方式,與傳統背道而馳。
古人說:用筆,用鋒。這背後最容易忽略前面“用”字。那麼是誰在用?主體是誰?
毫無疑問,執筆在手。任何筆法表現形式,以及八面出鋒的鋒面變化,都是手腕運動帶來的結果。
一招透露出的“運筆”的秘密。
學員學習體會:
具體方法,以寫一橫為例:首先找到中心點,筆正對中心呈垂直狀态,然後手腕右倒,筆尖指向①處,輕入筆,滑動到②處,轉動手腕,手心逐漸向下内旋,手臂基本不動,行筆至③處,手腕向内扣,然後轉向左,輕收至④處起筆,一個橫畫就完成了。
葉下書課:
為什麼運腕寫字最自然?
人體關節,那麼多。為啥是手腕,而不是手指與肘?
就像學員體會到一樣。手腕可以做到偃仰向背(上下左右)四個角度的觸達。而手指,僅能完成伸縮的單項運動?而肘部範圍過大,且極為不靈活。
隻有在手腕轉動下,筆鋒才能觸及上述四個維度,體現出極強的控制力。還能表現出粗放有力和細緻精巧的線條。
筆法築基課【後台私信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