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吳暢袁靜記者劉峻)7月27日被國際頭頸腫瘤協會聯合會世界大會(IFHNOS)定為“世界頭頸腫瘤日”,旨在加深人們對頭頸腫瘤的認識,做到對頭頸腫瘤疾病的科學預防,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7月15日,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聯合院内外專家,舉行集頭頸外科、放療、化療、康複等多學科的現場義診,為廣大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和科普宣講。活動還邀請了“愛心小屋”無喉康複沙龍的資深患友,與護理專家一起分享提高居家自護能力的經驗。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程雷告訴記者,相對于其他腫瘤來說,頭頸部腫瘤早期症狀不是太明顯,這就需要患者更加警覺,提高重視程度,及時就診。
△程雷在接診患者
程雷告訴記者,頭頸腫瘤,包括除眼、腦之外的頭頸部任何組織和器官的腫瘤,最常見病變部位是口腔、咽部、甲狀腺、食管和喉部。頭頸部惡性腫瘤是全球範圍内的第6大常見腫瘤,約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0%,已經成為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的重要疾病之一。頭頸腫瘤需要MDT确定治療方案,通常包括腫瘤外科、腫瘤内科、介入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護理團隊和基礎研究團隊,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手術前後需要綜合治療,術後言語和吞咽功能需要康複科介入。相對于其他癌症,有一些頭頸部腫瘤,并不太容易引起人們的察覺。“比如鼻咽癌,很多人早期僅僅隻是鼻涕帶血的症狀,大多數人總以為是鼻炎,甚至牙龈出血,不會懷疑到是鼻咽癌。等到腫瘤進一步進展,引起了鼻腔堵塞,甚至大出血時,腫瘤其實已經進展到了中晚期。”程雷說,頭頸部的腫瘤,按照部位不同,種類不同,5年生存率也不盡相同。鼻咽癌,大部分對放療敏感,5年生存率還挺好,但是如果是下咽部腫瘤,5年生存率甚至要低于50%。咽部按解剖部位分為鼻咽、口咽、喉咽。下咽癌是原發于下咽部的惡性腫瘤,位于口咽部下方、食管入口的上方,95%以上為鱗狀細胞癌,男性多發,50~70歲是下咽癌的好發年齡,發病率約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1.4%。所以,若想早點發現頭頸部腫瘤,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就顯得尤其重要。“常規體檢都有耳鼻喉的檢查,能夠早期發現一點異常,發現了,就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和診斷。”程雷說。
頭頸部腫瘤如果早期發現,早點治療,能夠有效提高生存時間。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曦就遇見一個非常典型的病人。“當時這個病人,咽痛已經兩個月了,在多個醫院診斷為咽炎,藥物吃了沒有效果。我當時還是很警惕的,堅持讓患者做了一個電子喉鏡。結果發現是一個下咽部位的腫瘤。”陳曦說,做了進一步詳細檢查後,确診是這個腫瘤,就立即做了手術。術後,患者的吞咽和聲音功能都保留了。目前進行後續的綜合治療,從手術到現在,已經有兩年多了,生存質量還是比較理想。省人民醫院開展這次義診,不僅是幫助前來就診的人們排憂解難、答疑解惑,普及頭頸腫瘤預防、治療以及康複的相關知識,最關鍵的還是呼籲全社會能夠關注頭頸腫瘤,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資料鍊接:
下咽癌由于位置隐蔽,早期不易被發現,容易漏診、誤診,甚至發現時多為腫瘤晚期,發生以下症狀時要引起重視。
1、咽部異物感:最常見的初發症狀,有時異物感可持續存在數月,容易誤診。
2、吞咽疼痛:一開始疼痛較輕,腫瘤增大侵犯鄰近組織會引起疼痛加重,合并感染時易誤診為咽喉炎。
3、吞咽困難:腫瘤增大影響吞咽,出現吞咽困難,進行性加重。
4、聲音嘶啞及呼吸困難:腫瘤向周圍侵犯喉部、聲帶或喉返神經時會影響發聲,出現聲音嘶啞,甚至喉部被腫瘤阻塞引起呼吸困難。
5、頸部腫塊:腫瘤中晚期合并淋巴結轉移,部分患者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
出現前述症狀時,如咽喉疼痛、咽部異物感等,經常規治療無效時,需要警惕,應進一步檢查。電子鼻咽喉鏡檢查對人體無創傷,能發現早期病變,特别是NBI(内鏡窄帶成像術,NarrowBandImaging,見下圖)模式能夠在腫瘤無法肉眼分辨時,發現早期微小病竈,可以作為腫瘤的早期篩查工具。
(現代快報全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