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智錦 通訊員 章程
醫學指導: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歐鈍銳
坊間傳“少男吃田七炖童子雞可以促進生長發育,長得更高”,記者在網上搜索也發現不少此類傳聞,究竟童子雞有沒有促進生長發育的功效呢?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歐鈍銳。
吃童子雞長身體不可能
“這不太可能的。”歐鈍銳明确表示,不過中醫倒是有一種“以形治形”的說法,因為童子雞與十多歲的小男孩都處于生長發育的時期,用田七炖童子雞吃或是“以形治形”。這樣的做法還有很多,比如胡椒炖豬肚治胃病,羊頭炖天麻治頭痛。還有核桃形似腦,故補腦,用其治療神經衰弱;大豆形同腎與睾丸,故補腎,治療腎虛的病證,尤其是黑大豆的作用更好;杏仁形似心,有補心作用,不一而足。
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歐鈍銳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但無所謂老雞或童子雞,其營養價值一樣。
疳證難以治療
歐鈍銳介紹,中醫治療矮小症效果不佳,先天性遺傳因素導緻的矮小是無法治療的,後天營養不良導緻的矮小稱為“疳證”,中醫病名。疳證是由于喂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導緻脾胃受損,影響後天發育。臨床以形體消瘦,面黃發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大便不調為特征。
“疳”有兩種含義,一為“疳者甘也”,謂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膩所緻;二為“疳者幹也”,是指病見氣液幹涸,形體幹癟消瘦為臨床特征。
“如果是因為疳證引起的矮小,可找專業的醫生治療,不然耽誤了孩子的身高,就太可惜了。”歐鈍銳提醒,首先要分清是脾疳還是心疳,再進行治療。生活水平高了,很少人會因為“疳證”矮小。
食藥同源不是以食代藥
“食藥同源是有道理的,但絕對不是說可以用食療代替藥療,有病還是得看醫生。”歐鈍銳指出。古代醫學家将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
“實際上,飲食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藥膳食療學。”歐鈍銳解釋。此外,市面上的保健品琳琅滿目,而老百姓不懂它們的成分和藥效,往往會輕信。“不管什麼病,還是要去醫院治療。”歐鈍銳提醒。
健康食譜
鮮靓雞湯
材料:光雞一隻,金針菜50克,木耳(幹)一把(約15克),幹香菇6個,姜4片,蔥1根,水8碗。
做法
1. 光雞洗淨,斬成大塊,汆水去腥味;
2.金針菜和木耳先分别用清水泡半小時;摘去金針菜硬梗,洗淨後擠幹水;木耳洗淨去蒂,撕成大小适中的塊狀;
3. 香菇去蒂用水沖洗,稍加浸泡至軟,切成兩半;蔥洗淨切成粒;
4. 煮沸清水,放雞、香菇和姜片,武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小時,再放入金針菜和木耳煲半小時,撒入蔥粒,接着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