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子義的家庭條件

孟子義的家庭條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1:56:32

導語

孟子作為孔子的頭号粉絲,他繼承了孔子哪些思想呢?孟子被後世稱為“亞聖”,他又有哪些獨特的思想呢?敬請期待本期《孟子——“仁”的接班人》。

孟子義的家庭條件(孟子)1

大家好,歡迎來到《老李頭卧談會》,我是老李頭。大家都知道孟子被後世稱為“亞聖”,一個“亞”字,使孟子的地位處在孔子之下;使孟子的思想不如孔子的思想傳播度高。但反過來,就沖着“亞聖”的名号,孟子還是值得聊一聊的。

孟子,名子,驺國人(今山東鄒縣)。他發展和改造了孔丘的“禮治”和“德政”的理論,提出了“仁政”學說,具體包括“井田制”和“以德服人”。“井田制”是從經濟上講的,可稱為富民之策;“以德服人”是從政治上講的,可稱為愛民之策。井田制即每平方裡劃分為九百畝,中間一百畝為公田,其餘八百畝為私田,分給八家農民,每家種一百畝,八家共同耕種一百畝公田,先把公田種好了,然後才能種自己的私田。孟子看來,這種方式一來可以限制新興地主階級對土地的占有;二來可以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對農民來講,這樣就有了固定的資産;對統治者來說,有了“不亂跑”的百姓和穩定稅收,可以維持統治穩定。至于政治上的“以德服人”,就是講統治者不應該講功利,而應該把仁和義放在功利之前。值得注意的是,仁和義是建立在“親親”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雖然孟子有“民貴君輕”的主張,看到了百姓的重要性。但是實際操作上強調的統治者是隻有保住勞動力,保住民衆,才能保住自己的統治,仍然是孔子主張的“有等級、親疏遠近的愛”。

那麼,這套“仁政”理論真的能夠實現嗎?在孟子看來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人性善。

孟子舉例說:人突然看到小孩子要掉到井裡去,都會有驚懼和同情的心情。這種同情心,并不是為了要讨好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鄉親朋友中獲得個好名聲,也不是讨厭小孩子的哭叫聲,而完全是從人天生的本性中發出來的,這就是“不忍人之心”。由此,孟子作出結論說,他的“仁政”就是根據這種“不忍人之心”提出來的。古代的帝王所以有“仁”政,那是因為他有“不忍人之心”,有了這種“心”,行了“仁政”,那麼治理天下就十分容易而且不會失去。

除此之外,孟子認為人人生來都有的天賦本性還有“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或叫“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義、禮和智都是從以上四種心發揮出來的,是天賦的,人人都有的,内化于人心的。仁、義、禮和智具體表現為封建道德觀念。話雖如此,在實際情況中,孟子認為隻有“君子”才能保持這四種心。

現在捋一下。面對戰國的爛攤子,孟子自認為開出了對所有人都有利的“仁政”的藥方,并論證了該藥方的可行性,即人人生來就有的四種心。這四種心相當于“仁政”的地基,地基穩了,房子才能起來。那麼,如何穩固這四種心呢?孟子給出了以下辦法。

由于四種心是天生的,所以修行的根本方式在于人的主觀方面。其一就是少與外物接觸,盡量減少自己的各種欲望;其二就是培養一種由“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集合(積累)起來的、充塞天地之間的、有巨大力量的、神秘的“浩然之氣”。怎麼養呢?志于道”與“集義”。 所謂“志于道”,是上達于至上的道德精神,這是精神上的向上提升;所謂“集義”,是以“志于道”的“道”為準則,努力将“道”付諸現實生活的實踐,這是精神上的向下落實。如果違背了封建道德,丢失了四種心,就要“求其放心”,把心找回來;如果自省時發現四種心都具備,那将會獲得無上的快樂;如果将已具備的四種心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充分發揮的過程也就是“思誠”),人就可以認識自己的本性(即“性善”),進而了解“天”的意思,掌握“天”給人們安排好的“命運”。

至此,“仁”的體系化已經完成。

下期預告

莊周夢蝶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時空,支撐這個時空的核心是什麼呢?莊子作為老子的繼承人,他對老子的思想又有哪些發展呢?敬請期待下期《莊子的懷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