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清宮廷畫

明清宮廷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3:58:20

清宮《鳥譜》中所描繪的火雞圖像最早的來源極有可能就是清宮内苑飼養的火雞,依據清宮《鳥譜》的題記,譜中的火雞圖像很有可能首先出現在已失傳的蔣廷錫《鳥譜》中,之後再由餘省和張為邦臨摹至現存的清宮《鳥譜》中。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1

雄火雞 李健攝

蔣廷錫所繪《鳥譜》現在已經不可考,我們不能對其和現存清宮《鳥譜》進行對照,但是現存還有一部清代記錄鳥類學知識的博物學著作—《欽定鳥譜》。雖然名為「欽定」,但這部書中并沒有提及作者和創作時代。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2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雌洋雞 故宮博物院藏

《欽定鳥譜》共記載了三百六十個鳥類條目,體例與現存清宮《鳥譜》譜文一緻,尤其是最後的第十二卷鳥的種類雜亂,不像之前十一卷按鳥的類别劃分,這種編排并不像是正常的條目歸類,更像是對之前各卷鳥類的事後補充,由此來看《欽定鳥譜》極有可能是抄錄了當時已經存在的圖像版《鳥譜》的譜文部分,代表了蔣廷錫所繪《鳥譜》的編排樣式。蔣廷錫《鳥譜》中的「洋雞」條目可能就隻有一幅圖像,同時描繪了雌雄火雞,因為在清宮《鳥譜》中雌雄個體描繪在一起,譜文也是寫在一起的。後來清宮在繪制現存《鳥譜》的過程中可能對原有「洋雞」圖像并不滿意,将其改繪為雌雄火雞分開的兩幅圖像。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3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地烏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鳥譜》中所繪的鳥類大多取自于真實存在的鳥類形象,從其譜文中可知諸如「兜兜雀」、「海八哥」等數十種鳥來自于福建地區;還有部分鳥類圖像甚至可以追溯到康熙帝在趙北口水圍時,要求扈從畫家于壽伯進行的鳥類寫生創作。與此相反,同時期清宮創作的另一套類似的清宮《獸譜》則大量選擇了《古今圖書集成》中的獸類圖像,其中許多圖像描繪的都是現實中并不存在的虛幻異獸。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4

清 陳夢雷 古今圖書集成 草木典之白露國雞(圖源:南懷仁的《坤輿圖說》)

有趣的是《古今圖書集成》中也有一幅描繪雄火雞的圖像,清宮《鳥譜》在繪制火雞圖像時并未參考而隻是引述了它的文字介紹部分。可以說清宮《鳥譜》的創作比清宮《獸譜》更注重動物的真實性,這或許是由于鳥類比獸類更容易觀察和捕集的緣故。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5

雄火雞(亞成體) 李健攝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古今圖書集成》和清宮《鳥譜》中的這兩幅雄火雞圖像,就會發現:清宮《鳥譜》中所畫的雄火雞顯然是一隻亞成體的火雞,它鼻部的肉瘤和喉部的肉垂還未完全長出,而《古今圖書集成》中的火雞是一隻成年的雄火雞形象,鼻部肉瘤碩大而下垂。在現實情況下成年的火雞形象更具特征也更容易觀察到,那麼為何清宮《鳥譜》乃至它所臨摹的圖像版本選擇了一隻特征并不明顯的亞成體火雞形象呢?筆者認為這與中國畫的審美及技法表現有很大的關系。

首先,傳統的中國畫擅長表現和諧的、帶有吉祥寓意的繪畫題材以展現畫家豐富而穩定的内心世界,在後期繪畫發展過程中極少會表現那種具有刺激性的、令人情緒緊張以至擾亂心緒平靜的繪畫題材,而成年火雞頭部滿是紅色肉瘤的猙獰樣貌在人們初次見到時總會使人感到恐怖或不悅,這或許就是雄火雞進入中國畫時被選擇以亞成體的平和樣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再有,成年火雞頭頸部滿是褶皺的肉瘤極富立體感,這也是擅長線描構圖的中國畫技法不很好表現的,清宮《鳥譜》中畫家用簡單的圓圈表示那隻亞成體的雄火雞脖頸處不太多的肉瘤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6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山花雞 故宮博物院藏

對于這類不熟悉的外來事物,中國傳統繪畫語言中并沒有合适表現它們的「詞彙」,通常情況下中國畫家都依靠一套程式化的表現技法,甚至禽鳥的各種造型都有程式化的表現方式,即便是畫家需要寫生創作,他們也會将觀察到的事物套用在這些程式中。對于進行傳統繪畫創作的中國畫家來說,長相「醜陋」的雄性成年火雞并不适合入畫及表現,他們需要将這種陌生的鳥類形象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審美和擅長的繪畫表現之中,當然要選擇符合自己創作标準的火雞形象,此時亞成體的火雞因為更接近畫家們平時創作的雉雞類禽鳥形象而被采用,以緻清宮《鳥譜》中這隻雄火雞的造型都來模仿中國畫中雄性雉雞類禽鳥的經典造型。雌火雞相對外形簡單,可以用處理其他雉雞類雌鳥的畫法靈活設計,反而是雄火雞因為創作難度大一直都在沿用這個範式。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7

清 餘省 牡丹雙绶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在餘省的另一幅畫作《牡丹雙绶圖》中也出現了這隻雄火雞的形象,不過這次是将這一造型的雄火雞置入富貴典雅的中式花園場景之中。畫家有意使火雞在這種環境的烘托下呈現出一派祥瑞圖景,從而使相同的圖像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下既可以表現皇帝對疆域内物産信息的掌握,也可以展示出皇帝以傳統祥瑞符号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8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火雞 故宮博物院藏

在清宮裡人們習慣稱它為「火雞」,據《張誠日記》記載,一六九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張誠陪同康熙皇帝去塞外巡幸時,在喀喇沁地方曾經捕到過兩隻褐馬雞,他稱這種鳥是自己在别處從沒見過的,因為該鳥眼睛周圍有一圈像燃燒的火苗那樣的短毛,所以被稱為火雞。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9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鹖雞 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乾隆也有一首吟詠「火雞」的詩文:「火雞特異雉,足觀不足食。修尾拖紳白,通身染黛黑。昂藏亦頭角,璘彬亦羽翼。于野昧三嗅,言家乏五德。吐火幻拒真,破敵術非直。無須羅網施,已見雌雄得。宣付上林官,飼養俾孳息。」 從詩文的描述來看乾隆捕獲的「火雞」應即是褐馬雞,他顯然不知道眼前所見就是古書上赫赫有名的鹖(讀音:[hé])雞,要不然依照他的作詩風格一定會把眼前的褐馬雞大加贊賞一番,而非此詩中略帶嘲諷的語氣。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10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洋鴨 故宮博物院藏

而且乾隆也沒有像張誠那樣認為火雞是因為眼部火紅而得名,他仍以為這就是傳說中的吞吐火炭的火雞。其實這種被訛傳的動物指的應是幾内亞等地所産鶴鴕,明代史料中記載洪武初年三佛齊國(統治範圍在今天馬來半島和巽(讀音:[xùn])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就向中國進貢過鶴鴕,隻是之後鶴鴕的進貢停止,清代已經不知曉明代所說的「火雞」是什麼禽鳥。(等到乾隆時代西洋人進貢鶴鴕時,清廷就按鶴鴕的西洋名「emu」的音譯給它取了中文名「額摩鳥」。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11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額摩鳥 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看來「火雞」這個名稱在中國曆史上叫法比較混亂,在明代它先是指鶴鴕,之後清代又用它來稱呼褐馬雞,直到清末才逐漸用來稱呼現在的火雞。褐馬雞的古稱「鹖雞」在清宮《鳥譜》中被用來稱呼勺雞,對應譜文描述的形态也是勺雞,但後半部分征引曆代有關鹖雞的文獻,其中許多形态描述分明是指褐馬雞,但纂修清宮《鳥譜》譜文的人并沒有注意這些細節,雖然其篇末跋文中說這套清宮《鳥譜》「凡名之僞者,音之舛者,悉于幾餘披閱舉示,複詳勘厘正并識其始末……」但實際上有許多鳥類的名字都被誤識了,這一方面說明清代官方編修清宮《鳥譜》的人員鳥類學知識有所不足,另一方面也間接說明當時環境的改變許多物種已經不容易見到,逐漸為人所不知。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12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灰色洋鹦鹉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中期随着國力的上升,中國成為了東亞地區實力雄厚的宗主國,周邊各國紛紛歸附朝貢;西方貿易者也垂涎于中國的物産富足,強烈希望能和中國開展對外貿易。正是在此種背景之下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通過朝貢和貿易的方式進入中國,而此時期内由官方繪制的清宮《鳥譜》很及時的将這些域外鳥類的圖像收入其中,這為我們研究十八世紀世界範圍内動物的傳播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除了來自美洲的火雞,同時出現在清宮《鳥譜》中的還有美洲的番鴨、澳洲和非洲等地的各類鹦鹉,這些鳥類傳入中國本身就是全球交流中一個重要的事件,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發掘。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13

清 餘省、張為邦合仿蔣廷錫鳥譜圖冊之翠尾紅鹦哥 故宮博物院藏

通過對清宮火雞圖像的來源進行考證,我們可以發現這類域外鳥類進入官方圖像譜錄并非是簡單的收集整理,其中夾雜着許多官方與民間繪畫創作的互動,傳統臨摹與現實改繪的融合,基于此也更能發現當時的中國雖然并不主動迎合新興的世界潮流,但它也在不自覺中進行應答和适應。清廷通過清宮《鳥譜》中收集的域外禽鳥圖像,展示了它對世界博物學知識的認識和吸收,再由此構建自己的統治體系。


原文作者:王钊

原文來自:《紫禁城》2017年3月刊《遠禽來貢 清宮繪畫中的火雞圖像來源》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文藏】頭條号!

海外遺珠:堪薩斯的“中國廟宇”,曆史難回味

該文章摘選自《紫禁城》雜志APP,欲知曉更多藏品故事請前往應用商店下載。

明清宮廷畫(清代海外進口物種)14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衆号&微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