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簡短文言文閱讀訓練

簡短文言文閱讀訓練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14:48:14

簡短文言文閱讀訓練(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一)1

前言

打開電腦,整理原先電腦中的庫存,偶爾發現一部自己整理的集子,中國傳統文化與課外文言文。

這是18年時的一部約稿,後來由于一些原因未能達成而束之高閣。再後來也就無從想起,直到今日又重新發現,閱之已有滄桑之感。其實,到現在,自己什麼作品都沒有發表,這些整理耗費了我很多事日的光陰與精力,結果卻沒起到絲毫作用,現在想來實在可惜。

因此,今天借助頭條的平台,分章發出來,以示對往日之回憶。部分地方加以修改,以期對中考學生有一點借鑒。那樣,我更會感到莫大的慰安!

本集子課外文言文部分共分十個主題。今天發的是第一個主題:

簡短文言文閱讀訓練(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一)2

mY 執着理想

(言志篇)

【主題導入】

理想是冬日的一縷陽光,照亮人們追求的路程;理想是夏日的一股溪流,執着堅定奔向遠方;理想是黑夜的一點星空,指引着人們遵循自己的思想——執着理想,讓古人的品格之光放射光芒!

【原創模拟】

(一)

言 志①

《論語》

顔淵、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④,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⑤。”顔淵曰:“願無伐⑥善,無施⑦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注釋】①本文是《論語》一書中《公治長》篇的“顔淵”章,标題系編選者所知。②顔淵、季路:孔子的兩個學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後輩陪從在尊長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輕暖的皮襖。⑤憾:遺憾。⑥伐:誇耀。⑦施:表白。

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盍各言志(助詞,無義) B.輕裘(名詞活用為動詞,穿)

C.之而無憾(弄壞,使……破舊) D.無施(功勞)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

A、老者安之 B、願聞子之志

C、朋友信之 D、少者懷之

3、請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一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

4、“言為心聲”,本篇雖隻寫了孔子師徒三人的簡短對話,卻可由此窺見他們不同的心志。請結合文中内容簡析其中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

1、A 解析:在“盍各言爾志”中“爾”是代詞“你”的意思。

2、B 解析:A、B、C三項中“之”都是代詞,而B項中“之”表助詞“的”。

3、使老者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懷念我。

4、孔子:仁義 子路:重情義 顔淵:謙虛忠厚

【參考譯文】

顔淵和子路陪伴着孔子,孔子說:“你們為什麼不談談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說:“我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顔淵說:“我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使老者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懷念我。”

(二)

曾子不受邑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緻邑②焉,曰:“請以此修衣③。”曾子不,複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人,人則獻之,奚④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⑤?”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其節也。”

【注釋】①曾子,即曾參。②邑,城鎮。緻邑,封贈一座城鎮。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土地,稱做采邑。魯國國君送給曾子一座城鎮,不同一般饋贈,應視為封賜。③修:修飾。④奚:何,為什麼。⑤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 ?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後,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

1、解釋文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受 : ②反: ③于: ④全:

2、請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

曾子衣敝衣以耕。

3、翻譯下列句子:

(1)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

譯文:

(2)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譯文:

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怎樣的啟示?請寫下來。

【參考答案】

1、(1)接受(2)同“返”返回(3)向(4)保全

2、曾子/衣敝衣/以耕。

3、(1)接受了人家贈送的東西,就怕得罪人家;給人家東西的人免不了會驕橫。

(2)曾參的話足以保全他的氣節。

4、要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或 :要保持頭腦清醒,千萬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饋贈。)

【參考譯文】

曾子穿着破舊的衣裳在地裡耕種。魯國的國君派人到他那裡去封贈他一座城鎮。說:“請用這座城鎮的收入,修飾一下你的服裝。”曾子沒有接受,派來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後又來了,可曾子仍然沒有接受。派來的人說:“先生不是有求于國君,完全是國君自己封贈給你的,為什麼不肯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過,接受了人家贈送的東西,就怕得罪人家;給人家東西的人免不了會驕橫。縱然魯君贈送我采邑,沒有對我表現出驕橫,我能不怕他嗎?”最後,還是沒有接受。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曾參的話足以保全他的氣節。”

(三)

趙簡子①問子貢②曰:“孔子為人何如?”子貢對曰:“賜不能也。”簡子不說③曰:“夫子事孔子數十年,終業④而去之,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孔子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

【注釋】①趙簡子:趙國開國君主,名鞅。 ②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③說:同“悅”。 ④終業:完成學業。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的意思。

①賜不能也。 識:

②孔子江海。 猶:

2、請你用“/”給文中劃線句子劃分停頓。(提示:畫出兩處)

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

3、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夫子事孔子數十年,終業而去之。

②孔子猶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

4、下列對文章理解最準确的一項是( )。

A.贊揚趙簡子求賢若渴、不恥下問的作風。

B.稱贊子貢謙虛好學、尊重老師的品德。

C.說明孔子的賢明猶如江海,深不可測。

D.閘述求學問必須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參考答案】

1、① 了解 ②如,像

2、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

3、①先生跟随孔子學習幾十年,完成學業才離開他。

②而孔子就象江海一樣(遼闊,深邃),我又怎麼能夠了解他呢?

4、C 解析:本文通過趙簡子和子貢的對話可以看出,他們談論的重點是孔子的為人。因此,C項最為合适。

【參考譯文】

趙簡子問子貢說:“孔子這個人為人怎麼樣?” 子貢回答說:“我不能夠了解他。”趙簡子很不高興地說:“你跟随孔子學習了幾十年,學業有成才離開他,(現在)我問你(他為人怎樣),你卻說不了解,這是為什麼啊?”子貢(回答)說:“我就象饑渴的人在江邊喝水,知道滿足就罷了。而孔子就象江海一樣(遼闊,深邃),我又怎麼能夠了解他呢?”趙簡子說:“好,子貢的話說的真對啊!”

(四)

不食嗟來之食①

齊大饑。黔敖②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屦③,貿貿然④來。黔敖左奉⑤食,右執⑥飲,曰:“嗟⑦!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⑧也!”從而謝焉⑨,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⑩,可去,其謝也,可食。”

【注釋】:① 本文出自《禮記·檀弓下》。②黔敖:齊國的一位富商。③蒙袂( mèi):用衣袖蒙着臉。輯屦(jù):身體沉重邁不開步子的樣子。④貿貿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雙眼無神)。⑤奉:同“捧”,端着。⑥執:拿。⑦嗟(jiē):帶有輕蔑意味的呼喚聲。語氣詞,喂。⑧斯:這地步。⑨從而謝焉:從,跟随。謝,表示歉意。⑩微與:微,不應當。與,表示感歎的語氣詞。

1、下列句子中劃橫線的詞語意義或用法有誤的一項是( )

A、黔敖為食路 于:在 B、揚其目而視 之:代詞,指餓者

C、予不食嗟來之食 惟:隻,隻是 D、其嗟與,可 去:離開

2、翻譯下面句子。

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譯文:

3、“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熟知的成語;模仿《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成語“拔苗助長”的釋義,試解釋它的意義。

【拔苗助長】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裡一看,苗都死了(見于《孟子。公孫醜》)。後來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嗟來之食](提示:故事情節須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譯。)

4、文中的餓者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具體語句進行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B 解析:“之”在這裡指的是黔敖。

2、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

3、示例:古時候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大聲吆喝:“喂!來吃。”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個地步的。終于不食而死(見于《禮記。檀弓》)。今泛指帶有污辱性的施舍。

4、示例:餓者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或清高的人),他雖然“蒙袂輯履,貿貿然”,但是聽到“嗟,來食”,卻“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參考譯文】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衣袖蒙着臉,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擡起頭看着他,說:“我正因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仍然可以去吃。”

(五)

介子推不言祿

晉侯賞從者,介子推不言祿①,祿亦弗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内棄之。天未絕晉,必将有主。主晉祀者②,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③乎?竊人之财,猶謂之,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怼④?”對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⑥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女⑦是乎?與汝偕隐。”遂隐而死。

晉文公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⑧吾過,且旌⑨善人。”

【注釋】①祿:俸祿。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這裡指代一國的國君。③誣:荒謬。④怼:怨恨,不滿。⑤尤:責備,譴責。⑥文:裝飾,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記住⑨旌:表彰,發揚。

1、解釋文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亡( ) ②及( ) ③盜( ) ④偕( )

2、 請把句中省略的人物補充出來:

①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

②其母曰:“亦使( )知之,若何?”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晉文公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

譯文:

4、 介子推為什麼“不言祿”?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5、你覺得介子推有怎樣的性格?試着概括一下。

【參考答案】

1、①逃亡 ②到(達) ③小偷 ④一起

2、①之(介子推) ②其(晉文公)

3、晉文公尋找他沒有找到,就以綿上作為介子推的封地

4、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5、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堅守節操、言出必行

【參考譯文】

晉文公賞賜跟着他逃亡的人們,介之推不去要求祿賞,而(晉文公)賜祿賞時也沒有考慮到他。

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在惟獨國君還在(人世)。惠公、懷公沒有親信,(國)内外都抛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所以)必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誰呢?上天實際已經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卻認為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别人的錢财,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圖天的功勞,将其作為自己的貢獻呢?下面的(臣子)将罪當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奸詐(的人)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他的母親說:“你為什麼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誰呢?”回答說:“(既然)斥責這種行為是罪過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以後)不應接受他的俸祿了。”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事,好嗎?”回答說:“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将要隐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他的母親說:“(你)能夠這樣做嗎?(那麼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六)

祖逖聞雞起舞

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為軍谘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骁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将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複中原,郡國③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④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主簿:州、府長官的佐僚,主管文書簿籍。②睿:司馬睿,即以後東晉的元帝,當時任左丞相。③郡國:指全國各地。郡,地方行政區域名稱;國,皇帝分封的藩國。④當時世家大族的私人軍隊叫“部曲”,由本族貧民、佃戶組成。

1、 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①與劉琨為司州主簿 俱:

渡江 及:

③晉室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 之:

④睿無北伐之志 素: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譯文:

②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譯文:

3、祖逖立志為國效力,與劉琨互相勉勵,所以半夜聽到雞啼就起床舞劍。後來形成成語_________ ,比喻有志者及時奮起為國效力的行動。

4、這個成語故事讓你得到什麼啟示?

【參考答案】

1、①一起 ②等到 ③助詞,的 ④平素、向來

2、①“這并不是不好的聲音!”于是就起床舞劍。

②全國各地的英雄豪傑,聽到消息就起兵響應的一定大有人在。

3、聞雞起舞

4、啟示:把勤奮努力,不斷磨煉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學習。(圍繞這個觀點,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譯文】

範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和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一起睡覺,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不吉祥的叫聲。”于是起床舞劍。

等到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争奪權力,自相殘殺,于是就讓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人人都想着自強奮發,大王您果真能夠派遣将領率兵出師,讓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複中原,全國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向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讓祖逖擔任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他的私人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槳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而再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這江水一樣有去無回!”于是駐紮在淮陰,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七)

範文正公仲淹悴①

範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陽②朱氏家,常與一術者遊。會術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自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文正為谏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爾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識宛然⑦。 (選自《東軒筆錄》)

【注釋】①悴:困苦。②睢(suī)陽: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術者:術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納”,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釋劃線詞語的意思。

(1)術者病笃( ) (2)今汝成立( )

2、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懷中。

譯文:

3、範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給術者之子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

4、從上文中可看出範仲淹是一個 的人。

【參考答案】

1、 (1)适逢,正趕上(2)長大成人

2、就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範仲淹懷中。

3、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或今汝成立,當以還汝。

4、為人誠信,不貪戀錢财

【參考譯文】

範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個姓朱的人家,經常與一個術士交遊,正趕上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範仲淹,告訴他:“我善于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秘方交托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随即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範仲淹的懷中. 範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就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範仲淹當上了谏官,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範仲淹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讓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現在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些東西還給你。”于是就拿出那個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給術士的兒子,那個密封的标志依舊完好如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