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可以說起到了龍頭帶動作用,不僅僅上海的經濟體量很大,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對于國家的經濟輻射能力也很強,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上海除了經濟發達以外,我們可以看到上海的教育也十分發達,作為我國高教資源的重地,上海有很多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優勢。該市擁有多所985和211高校,而且這些大學在全國的發展過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比如985院校中的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實力非凡,上海交大和複旦還是常常是全國實力前五的常客。
同濟大學依靠着土木專業的王牌所在每年成為了理科學子的追逐的夢想地,而在衆多的上海211高校當中也存在着不少優質名校,比如上海财經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等院校,而在211院校之中有這樣一所高校讓不少人為之惋惜,這所大學至今王牌專業依然位居全國第一的位置,但這所大學因為改名風波影響頗深,甚至因為改名而丢掉了“國字”号,這就是紡織名校東華大學。
作為我國曾經211中帶有“中國”名号的高校,中國紡織大學單單隻是從校名上就可以讓我們快速知曉這所大學的強勢所在,我們都知道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針對于産業一直都有調整,在計劃經濟和改革開發之初的時候很多産業門類十分吃香,紡織行業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時代的發展,紡織行業受到了很大沖擊以後,中國紡織大學為了擺脫校名對于未來發展和招生的影響因此選擇了改名,也正是這樣的改名讓中國紡織大學意外地丢掉了中國這塊金字招牌,相信不少曾是中國紡織大學時期畢業的校友對于如今的校名依然是不認可的狀态。
說到中國紡織大學其實一開始并不在上海辦學,該校是清末狀元張謇創辦的,作為我國紡織領域第一名校,這所大學曾在南通辦學,後來遷往了上海,1948年的時候該校更名為了中國紡織工學院。
曆經了多個發展時期,該校可以所在一段曆史時間整合了我國紡織類的優勢學科,比如52年到56年間,該校先後有南通、武漢、四川、蘇州、青島等院校的紡織系或者紡織科并入其中,成為了我國曆史發展規模最大的一所紡織名校。
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國紡織大學在進入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感受到了發展的受限性,所以才申請改名為了東華大學,因為校名的原因而被一些不了解的朋友誤解是一所民辦院校,而因此丢掉了中國這塊金字招牌後,讓人感到十分地可惜。畢竟國家現在已經針對于院校的發展中明确提出,将嚴格審批使用中國用在大學校名之中,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