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給孩子講故事的4大原則

給孩子講故事的4大原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5 21:04:53

給孩子講故事的4大原則?講故事是激發孩子想象力、培養健康的道德情操乃至埋下文學種子的絕佳良策給孩子講故事想取得好效果,語言需要“三化”:直接引語的人物化、叙述語言的情感化、描述事物的拟聲化這三點切實可行,且效果明顯,講出的故事更精彩、更具吸引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給孩子講故事的4大原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給孩子講故事的4大原則(給孩子講故事語言須)1

給孩子講故事的4大原則

講故事是激發孩子想象力、培養健康的道德情操乃至埋下文學種子的絕佳良策。給孩子講故事想取得好效果,語言需要“三化”:直接引語的人物化、叙述語言的情感化、描述事物的拟聲化。這三點切實可行,且效果明顯,講出的故事更精彩、更具吸引力。

直接引語的人物化

講故事時,常替故事裡的人物說話。為使語言生動,“拉住”孩子,須做到直接引語的“人物化”。例如,替山大王說話時,音色要粗豪,語氣蠻橫,發音部位略偏後。替女孩子說話時,聲音宜尖細,語氣應俏皮。如果替淘氣包兒說話,聲調可稍高,語氣任性。若替老奶奶說話,語速宜緩,語氣和藹慈祥,讓孩子像看見寬厚仁慈的老奶奶一樣。模拟不同人物的語氣,瞬間提高了講述的真實感,人物形象愈加鮮明、生動,個性凸顯,能很快打動孩子。

同一人物心态不同,也應采用不同語氣。例如“讓我去吧”這句話,情緒高漲時,語調要稍高,透露出喜悅的心情;傷心難過時,語調要略低,語速稍慢,體現出沉重的心境。思考的話語,要說慢點兒,顯現出思索的過程。如,“他們會克服這個困難的”,是一種估計,宜慢說,表現出内心在揣想。故事中某個人物,話說了一半忽然開始編瞎話,真話和假話之間最好有個停頓。如“我們倆昨天聊了一下午,後來他就坐地鐵去海澱了”中,“他就坐地鐵去海澱了”是說話人現編的,在“後來”之後、謊話之前,要有個停頓,以顯示出臨時亂編的心理過程。

同一人物說話時的狀況不同,語音也宜相應變更。例如,人物在屋子裡說“讓我去吧”,語音接近口語;如果隔着老遠喊話,字音則需拖長,說成“讓——我——去——吧——”。

歸結起來,直接引語人物化的好處,一是營造出“戲劇化”與“現場感”的效果,大大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二是充分展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各種語音設計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鮮明。孩子一聽語氣,就知道是誰說的。

叙述語言的情感化

叙述故事時,須有鮮明愛憎,不僅要體現在用詞用語上,也要體現在語氣上。如講到兇惡的大灰狼,語氣裡透着憎惡;說到善良可愛的小白兔,話語裡飽含着喜愛。小時候在廣播裡聽連闊如講《三國演義》,故事内容通通忘卻了,然而他講到晚年諸葛亮時,一聲長長的歎息:“哎——,諸葛亮也老了。”至今仍清晰地刻印在腦海。雖然隻是短短的一句喟歎,卻飽含情感,充溢着無限惋惜和深切同情,表達出對人物的充分肯定,讓人久久不忘。

20世紀60年代,著名“故事大王”孫敬修常在廣播電台講故事。他說到兩個主人公辦成一件好事兒時,常自然地說出這麼一句:“他倆别提多高興了!”語調高揚,音色明亮。講到主人公遭遇不幸時,往往帶出一句“大夥兒都哭了”,語調低沉哀痛,音色黯淡。孫老師這些充滿情感的話,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至今仍回響耳畔。

叙述語言的情感化,也有兩點好處:一是潛移默化之中,将正确的是非觀澆灌進孩子心田,并自幼在孩子心裡牢牢紮根;二是在耳濡目染中,讓孩子漸漸樹立起正确的人生觀乃至成長理想。

描述事物的拟聲化

叙說中描述事物時,宜多用拟聲詞。例如,宜将“這時,下起大雨”,說成“這時,嘩嘩嘩下起大雨”;将“母雞叫了幾聲”,說成“母雞咯咯咯叫了幾聲”;将“石頭滾下山坡”,說成“石頭骨碌骨碌滾下山坡”。

拟聲詞是訴諸聽覺的,多用拟聲詞可以豐富孩子聽故事時的感受,讓孩子更直觀、更迅速地領悟所說的場景,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準确、深入地領會故事内容和思想内涵。拟聲詞能引發孩子豐富聯想,從而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事實上,上述“三化”可以歸結為“一化”,即“生動化”。其實就是指講故事時,擺脫平闆沉悶的腔調,讓語氣搖曳多姿。有個演員表演了一個特殊的節目:用各種語氣朗誦“今晚”二字,時而令聽衆傷心,時而讓人捧腹大笑……變換語氣,作用驚人。

講故事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興盛于宋代。這時社會穩定,市民大量增加,聽故事花錢少、樂趣大,人們趨之若鹜。茶樓酒館、戲園子、像舊時代天橋一樣的地方,乃至寺院,都有說故事的。演員被稱為“說話人”,其實就是說書的。

清代著名說書人柳敬亭語氣變化十分豐富,且大量使用拟聲詞。《陶庵夢憶》裡描述,他的語氣“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說至筋節處,叱咤叫喊,洶洶崩屋”,即說到緊張關鍵處,模拟人物的叫喊聲,簡直能把屋頂掀翻!黃宗羲在《柳敬亭傳》中贊歎:刀劍相擊聲,騎兵奔馳聲,風吹雨打聲,柳都用拟聲詞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令人如臨其境。柳講“武松打虎”時,說武松走進酒店,店内空無一人,便高叫一聲,震得店内空缸空甕都發出一片“嗡嗡”聲。一個小小的拟聲詞,使聽衆一下子領略到武松威武神勇的英雄氣概。

語氣就是表現力。有聲有色,才能讓孩子瞪大眼睛、神情專注、興味盎然地聽下去。

(作者:杜永道,系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來源: 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