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WTE展覽中心,上海,中國
上海的一家前鋼鐵廠已經變成了一個生态公園,其中包括一個新的熱電廢物能源發電廠,濕地,展覽中心和辦公室。該工廠是該市羅泾社區僅存的工業建築之一,是遺産。建築師Kokaistudios保持其結構完好無損,在現有鋼框架周圍安裝了獨立的模塊化鑲闆系統,“将其生鏽的管道和機械重新想象為設計特征,而不是要處理的問題”。聚碳酸酯篩網可重複使用且重量輕,“使内部空間的配置靈活,随着場地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降低了适應成本和施工時間”。它們還意味着,該遺址的外觀“從'黑暗霸道'轉變為'熱烈歡迎'——即使在晚上,當建築從内部發光時也是如此”。
基貝拉哈姆萊茨學校,内羅畢,肯尼亞
正如寶山的模塊化結構意味着它可以被拆除并拆除,以便将來在替代場地上重複使用一樣,丹麥的一個項目在其初始設計中嵌入了第二次生命。“在接受為哥本哈根附近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創建臨時展館的委托時,馬德裡工作室SelgasCano和紐約的Helloeverything為他們的創作搶占了來世,”Building for Change說。“他們設計了一個結構,不僅适合簡報的目的,而且可以解構,運輸和搬遷到其他地方。以前的展覽館現在在非洲最大的城市貧民窟之一基貝拉(Kibera)設有一所可容納600名學生的學校。荷蘭攝影師Iwan Baan建議該項目的新化身,在12個封閉的教室中為幼兒園,中小學生提供教育設施。利用通用的模塊化腳手架系統,該系統可以輕松運輸和适應,該結構由建築師和基貝拉社區的20名成員在兩個月内建造。
陽朔阿麗拉酒店,廣西,中國
這家廢棄的20世紀60年代糖廠周圍環繞着生态保護的古老村莊,已被Vector Architects改建為豪華酒店。景觀與建築物一樣是該場地的特色,并且一個結構桁架 - 以前用于将甘蔗轉移到下面漓江上的船隻 - 已被剝離回其功能性混凝土核心,現在構成了一個新建的水池。建築物的原始建築大部分被保留和簡化,酒店的一個側翼充當了與場地一起運行的高速公路的聲屏障。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開普敦,南非
這座位于開普敦維多利亞和阿爾弗雷德海濱的20世紀20年代的糧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高的建築,直到1970年代中期 - 自1990年以來一直退役。“農業結構是南非殖民曆史的象征,也是其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另一個篇章,”Building for Change說。“它的轉變打破了這些曆史聯系,卻不否認它們,形成了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緻力于當代非洲和僑民藝術的博物館。倫敦的Heatherwick Studio将構成谷物提升和存儲附件的42個鋼筋混凝土管中的八個雕刻成80個畫廊,分布在六個樓層,以及中心的巨大空隙“最終可以欣賞這些空間的性質和複雜性”。
Kamikatsu Zero Waste Centre, Kamikatsu, Japan
“2003年,在垃圾焚燒爐被迫退役後,市政當局發布了一項零廢物宣言,要求該地區居民産生的所有廢物都要重複使用或回收,以減少對垃圾填埋或焚燒的需求,”建築變革。“沒有通過将廢物運送到最近的城市進行處理來增加排放,而是創建了一個新的中心,居民可以在那裡分離和采購材料進行回收和再利用。為了挑戰公衆對“廢物中心”的看法,該網站包括一個出售再生物品的商店,一個社區大廳,一個洗衣房,一個酒店和一個教育空間,用于研究如何提高再利用。馬蹄形的平面圖使材料易于獲取,而該中心的建築則采用了當地房屋,學校和政府大樓的廢料,這些廢物因該地區人口減少而廢棄 - 包括700個形成結構牆壁的回收窗戶,由曾經用于蘑菇收獲的塑料闆條箱支撐。當地居民現在回收了80%的廢物,而全國平均水平為20%。
青龍屋膠囊旅館和圖書館,金華,中國
這座前谷倉内的20間膠囊卧室周圍環繞着由當地竹子制成的書櫃,而浴室則位于屋頂空間。建築師工作室tao c錯開整個建築的卧室,穿插着雙層高的空間,增加了懸挂式框架創造的輕盈感。獨立的建築與建築物的皮膚是分開的,在某些地方,鋼格栅隐藏在書櫃内,這提供了一種隐私感。
EOI梅利利亞語言學校,西班牙
梅利利亞是位于北非的兩個西班牙自治城市之一,與摩洛哥接壤。根據Building for Change的說法,當其中央市場大樓于2003年關閉時,它“在社區的凝聚力中造成了破裂”,因為這座擁有90年曆史的商業中心是“社會催化劑,連接了該市的基督教,穆斯林和猶太社區”。Ángel Verdasco Arquitectos在2008年的一次競賽中獲勝,尋求體現市場社會價值的設計,他們的提案将該網站轉變為音樂學院,語言學校和成人教育中心 - 提供“跨文化連接”,為Melilla的不同社區提供互動的場所。最初的市場牆壁是獨立的,将内部結構封閉起來,并以“市場的記憶和身份為基礎,否則可能會被一掃而空”。鋁制格子框架是對當地伊斯蘭建築的當代重新诠釋,反映了通過内部空間控制光線和通風的穿孔監獄屏幕。
城堡英畝水塔,諾福克,英國
“這座位于英國諾福克的水塔建于1952年,最初并不值得地方當局拯救,”Building for Change說。“它以前被安置在一個機場上,後來被拍賣為廢料。幸運的是,它被新主人救出,他們将塔樓改造成他們的家。通過切割帶狀窗口,替換形成水箱牆壁的鑲闆鋼網格的一條線,建築師産生了周圍景觀的全景。
大館文物及藝術中心,香港
“1841年英國在控制香港後建造的大院,中央警察局,中央裁判司署和維多利亞監獄都已被列入名單。與其他16座曆史建築一起,它們占據了...「香港最大的文物保育工程」,Building for Change表示。這些建築物非常古老,以至于沒有建築記錄,這意味着工程師需要進行法醫調查,以計劃适當的維修方法。在創建兩個新結構時,還有其他挑戰:在工程過程中盡量減少振動以避免損壞現有建築物,以及由于場地的高密度而使用創新的方式來創建基礎,現在是一個文化和購物中心。
湖畔插件塔,北京,
湖濱插件塔是一個原型,展示了模塊化建築的好處,位于受保護的農田區域,旨在輕觸地面 - 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場地生态,地下水位和野生動物的破壞,并能夠在未來輕松移動到其他地點。“這些模塊的設計便于從預制的工廠運輸,并且可以在沒有熟練工人的情況下組裝,”Building for Change說。各種各樣的形狀和潛在的配置“允許更具創造性的組裝,使用戶能夠傾斜單元以利用視圖,并與面闆一起創建不同的紋理和顔色組合”。這改變了建築師的角色,他們放棄了對布局,形狀,大小和顔色的控制。它還幾乎無限期地延長了建築物的使用壽命。“房子的插件結構被設計成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添加和适應,因為技術的變化和居住者的需求決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