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16:23:22

注:本文承接“注意!警覺地審視環境的變化,莫做又一個倒下的行業巨人”。該篇文章着重對“環境變化才是永恒”的理解,提出在逐利的天性下,“忽略環境變化”是導緻行業巨人隕落的核心原因。

引:

這段時間,逍遙一直在和大家探讨一個主題:環境雖在不斷變化之中,但是,深陷三重隐性圍牆的我們,經常人為地忽略環境的變化,将“意識的我”限定在一個看似習以為常、相對穩定的環境之中,既限制了智慧發揮應有的作用,抑制了自我提升,又為未來不得不面對變化,而無法應對時的各類的心理反應及相應的情緒波動的産生,埋下了種子。

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協調和控制“意識的我”,适當擴大其邊界或将其緊閉的邊界撕開一個口子,讓環境變化的相關信息走進來,進而在“以事為主”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提升、快樂生活。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理解環境變化是永恒)1

看到這,或許有些朋友可問:如果我們能夠經常發現環境的變化,能否就意味着我們已經理解了“環境變化才是永恒”了呢?

逍遙的回答是:不全面,不盡然。

因為,除了會人為忽略環境的變化,深陷隐性圍牆的我們還經常會過于在意各種各樣的環境變化,以至于引起“意識的我”不自覺地高頻率,甚至高強度的彈性波動,進而導緻各類的心理反應及相應情緒的高頻率和高強度波動,影響智慧發揮作用,阻礙我們的快樂生活。

總結而言,人為忽略環境變化雖然很普遍,但是,往往我們不自知。而受環境變化而導緻的情緒波動卻是更為顯性和普遍。

接下來,逍遙就以這種顯性和普遍的情況為切入點,分享一下我對“環境變化才是永恒”的第二種理解。(在融合階段的初期談這個話題可能還有些早,姑且簡單說說吧 。)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理解環境變化是永恒)2

一、“變化—利弊—好惡—情緒”的過程模式

受逐利天性的影響,我們經常重複着“因環境變化而利弊分析,因利弊分析而産生好惡之心,因好惡之心而情緒波動”的過程模式。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過下述類似的經曆。

孩子考試結束了,成績不理想,“我”心裡泛起了漣漪。看到與孩子同在一個班的好友的孩子成績比自己孩子的高出一大截,“我”心裡的漣漪變成了跳動的波浪。再看看孩子不以為然的表情,“我”心中有一股小火燃了起來……

下班後,“我”開車在回家的路上。漸漸地,車流越來越慢,唉,恐怕又要堵車了,“我”有些小擔心。車漸漸進入到一段擁擠的路段,這附近有所小學。“為什麼總有些接孩子的家長亂停車呢?雙向四車道的馬路變成了兩車道!”……

(而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得我們可以輕易地接收到各種各樣的“物質的我”以外的,反映外部環境變化的信息,進而使我們更加頻繁地重複上述的過程模式。)

聽說,某某抛妻棄子,另覓新歡,“我”義憤填膺;聽說,幾個孩子失聯了,許多人都在幫忙尋找,“我”又感動,又忐忑;聽說,……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理解環境變化是永恒)3

二、問題所在

的确,人有七情六欲,受“非我”主導的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是難免的。

但是,我們是否該反思一下: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我的意識”是否過于彈性化了呢?我的情緒波動是否過于頻繁?而波動的強度是否還有上升的趨勢呢?

如果答案偏向“肯定”,我們是否該思考一下适度控制一下“我的意識”和情緒波動呢?

不難理解,除了少數具有規律性的變化,尚需運用智慧去發現規律,合理運用規律外,由“非我”主導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往往都不能帶來确定性的結果!因為,“非我”與“我”一樣,經常不自覺地受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既然結果難以确定,我們何必要過于在意随時發生的外部環境變化呢?

而通常情況下,“我”越在意,對“我”而言,由“非我”主導的外部環境往往越具有不确定性,環境變化的結果也就越難以确定。因為,當“我”對“非我”的變化在意,進而産生相應行為時(言語、表情及其他具體的行動),對“非我”而言也屬于“外部環境的變化”。“非我”也會觸發“變化——利弊——好、惡——情緒”的過程模式,何必要陷入這樣一種循環呢?

“環境變化才是永恒”。即使有些結果在短期内可以确定,中長期往往也在變化之中。把意識放在不确定上,進而随着不确定而情緒波動又有多大價值呢?往往帶來的是弊大于利的結果吧。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理解環境變化是永恒)4

三、怎麼辦?

1、對于“我”不在“事”中的情況,我們通常無需随着環境的變化而情緒波動

(1)聽說,某某抛妻棄子,另覓新歡,“我”義憤填膺。請問,“我”的情緒波動對這件“事”本身有影響嗎?“我”隻要保證自己不做“抛妻棄子,另覓新歡”的事就行了。

(2)聽說,幾個孩子失聯了,許多人都在幫忙尋找,“我”又感動,又忐忑。請問:“我”的情緒波動對找到孩子有實際幫助嗎?“我”隻要保證真的需要“我”幫忙的時候,出手就行了。

所以,很多時候,當“我”不在“事”中的時候,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往往更好。不看不聽可能最好。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理解環境變化是永恒)5

2、如果“我”在“事”中,将注意力放在具體的“事”上而非“利弊”上。

(1)如果孩子不是考得不好,又比好友的孩子差,“我”會有因“弊”而生的負面的情緒嗎?考試後,孩子成績不佳時的不以為然,一定是真的不以為然嗎?難道沒有孩子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而故意為之的可能性嗎?

既然,“我”和“孩子”都在事中,都有可能身陷“由變化而利弊,有利弊而好惡而情緒”的過程模式中,我們何不一起坐下來,抛開利弊,心平氣和地互相傾聽一下彼此的想法,共同分析考試不佳的原因,共同努力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2)附近有小學的道路由雙向四車道變成了兩車道。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們在意的應該是小心慢行。如果此時,情緒滿滿,發生了交通事故,豈不得不償失?

既然已經知道是由于一些人亂停車導緻的交通擁擠,“我”在接自己孩子的時候,不這樣做才合理吧?回到家後,專注于如何可以規避擁堵路段才是更合理的吧?

人對環境的改變更大事例(理解環境變化是永恒)6

總之,環境變化才是永恒!既然,我們難以改變環境變化的事實,何不把适當地縮小“意識”随環境變化的波動範圍,将注意力放到具體的,可以運用智慧進行分析,得出相對确定性結果的“事”上呢?

“我”不在“事”中時,忽略環境的變化;“我”在“事”中時,環境不過是“事”中的一個要素罷了。何必深陷于“變化——利弊——好惡——情緒”的模式中難以自拔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