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迪士尼開始翻拍中國國産動畫神片《花木蘭》;
當《獅子王》再次被搬上大熒幕;
那個曾離我們90後遠去的童年,似乎一下子就回來了。
那時候我們都喜歡看動畫片。
例如,大型科普冒險類《海爾兄弟》,
那首深入靈魂的主題曲,現在都還能時不時地哼出兩句:
“打雷要下雨,雷歐,下雨要打傘,雷歐……”
又例如,超級激燃的《數碼寶貝》。
那種為了朋友,為了正義,相互扶持努力前行,一起對抗世界的黑暗。
特别是每次看到裡面的數碼寶貝們“超級進化”的時候,
總能激動得手舞足蹈,不自覺的跟着它們原地轉圈圈”……
還有寵物小精靈、鐵甲小寶、遊戲王、鐵膽火車俠等等……
裝飾了多少90後童年的夢。
直到……我看到了這個:
原來,陪伴我們整個童年的那些動畫片們,其實是一部很長的帶貨廣告!
《四驅兄弟》
“快!快!快!沖!沖!沖!,四驅戰士在行動……”
作為一部超經典的童年動畫之一,
幾乎每個90後男生應該都玩過被這部動畫片帶火的四驅賽車吧?
1991年,香港翡翠台引入了粵語配音版的動畫片《四驅小子》,
1997年,台灣霹靂衛星電視台給配了個台語的音,同年被廣東電視台引進。奧迪雙鑽又出資200萬元,由廣東電視台引進了《四驅小子》。
自此之後,四驅車開始在全國風靡。
《遊戲王》
我想,看過初代《遊戲王》朋友,
應該都對海馬社長那句魔性的“布魯埃茲懷特多拉貢”印象深刻吧,
因為這個台詞,就是召喚出《遊戲王》人氣最高的怪獸卡片——青眼白龍
圖/知乎
《遊戲王卡片》誕生于1998年,采用萬代的卡片自動販賣機發售,
至1999年萬代失去遊戲王版權為止共發售了3彈,加上PR卡共有約124種。
其實最開始,《遊戲王OCG》原作漫畫裡的紙牌遊戲規則很簡單,
隻是單純比拼攻擊力,怪物在場上站穩了就很牛逼。
後來随着漫畫大熱,遊戲王的劇情從“運用各種遊戲讨伐邪惡”改成“操縱隐藏在卡片中的古代埃及神秘之力展開一連串戰鬥”。
而此次的改版更是讓《遊戲王》這部動畫片風靡全球,
玩具制作版權的萬代也趁機推出了多種周邊,
其中一些限量發行的卡牌,至今的價值仍然很高。
《百變小櫻魔術卡》
如果說遊戲王是針對男孩子們所做的“動畫廣告”,
那百變小櫻魔術卡應該則是直擊女生的消費群體。
想當年,“億萬少女的夢”這個稱呼還不是林更新,而是動畫中的“雪兔哥哥”
當然,男生也會看百變小櫻,隻不過沒人會說,因為這屬于心照不宣的默契。
那時候的暑假,這部動畫片幾乎都能在全國各地電視台看到它的身影,
而遊戲的卡包,則成為那個年代最火爆的周邊産物之一,讓出品商賺的盆滿缽溢。
時至今日不得不感歎,以百變小櫻魔術卡為代表的“集卡式營銷”,
應該可以算作是最早出現的盲盒概念營銷。
《鐵膽火車俠》
鐵膽火車俠,諸位應該都不陌生。
然而,如果我說,這是一部因玩具滞銷而拍的動畫片,你們臉上是不是寫滿了震驚體?
1995年,一款以日本新幹線為原型設計的玩具在日本上市。
圖/微博
或許是因為題材不夠有噱頭,市場銷量平平無奇。
迫于經濟壓力,玩具廠商就想出了個曲線救國的法子——做一部動畫以拉動玩具的銷量。
于是在1997年,以該玩具為原型的《鐵膽火車俠》就誕生了。
後來大家也看到了,
憑借Q版可愛的畫風,超燃的戰鬥場景,一時間吸粉無數,
曾經賣不出去的那些玩具也成為那時候的搶手貨。
《數碼寶貝》
說到經典,我想絕對沒有人會去質疑《數碼寶貝》
這是一部幾乎涵蓋了我們曾經熱血青春的動畫片,
特别是對一部分人來說,甚至沒有之一。
動畫中,七個善良正義的孩子,為了朋友,為了正義,
進入到數碼寶貝世界中,開啟了屬于所有人童年的冒險旅程。
而其實這部動畫,最初其實就是為了賣一款“對戰攜帶機”而誕生的——
1997年,日本萬代株式會社發售的一種電子寵物玩具——數碼暴龍機。
而後為了快速推廣,他們就制作了《數碼寶貝》動畫片。
因此你會發現,
其實《數碼寶貝》每一代的動畫,都是結合玩具特點推出的。
《寵物小精靈》
如果說在動畫片帶貨領域最成功的,我首推——《寵物小精靈》
記得之前曾看過一則新聞,
報道說有個加拿大小哥偶然翻出了自己以前愛玩的寵物小精靈童年卡牌,
查閱一下猛然發現,原來這些卡牌如果的市場價值高達120萬加元!
可以說,這部對于80、90後最深刻記憶的動畫片,
如今的吸金能力已經超乎想象。
1996年,《寵物小精靈》在日本首播,随後風靡世界。
據 Statista 統計的數據,自1996年以來,全世界在對寶可夢IP上的消費達到 1000 億美元。
這也讓它成為超越 Hello Kitty、米老鼠,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IP。
甚至有網友直言,
就憑皮卡丘這個IP,再火個十年也沒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當然,其實還有很多童年作品或多或少都與帶貨有關,
例如《火力少年王》主要賣悠悠球,《海爾兄弟》主要是賣家電。
所以不要懷疑,我們能見到那些童年動畫,都算得上是一部很長的廣告。
但話又說回來,知道它們創作之初的目的不單純,你會去抵制它們嗎?
我想并不會,就算它們是商家的消費陷阱,
我們一樣“恰”得心甘情願。
我們不是不喜歡廣告,相反,就是因為它們,才使得我們的童年不再沉悶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