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六和幾個同事到山裡遊玩,在行走的路途中,看到了一頭牛在默默的吃着草,想起了當代詩人臧克家寫的一首詠物詩《老黃牛》。 這首詩托物言志,與詠物詩、贊揚老年人、自我激勵、自覺發奮、珍惜時光、愛惜春光、寫牛詠牛、拟人手法運用的恰如其分。現與大家共勉: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這首詠物詩,作于1975年1月28日,後收入1978年出版的《憶向陽》詩集。詩人通過拟人化的手法,贊揚了老黃牛不怕艱苦,勤奮惜時,自覺奮進的精神。尤其是末二句“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尤為人們所喜愛。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描繪了老黃牛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它在一塊塊的荒田中拉犁翻地,在水和泥中跋涉,但它任勞任怨,不畏艱難和單調,不停東來西去地深翻細作。“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是用拟人化的修辭手法,對老黃牛精神的概括和升華。意思是說:老牛也和農民一樣知道春光的珍貴,所以不等使喚它的人揚鞭催促,它自己便用力奮蹄前行。“韶光”在這裡指春天的美好時光。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所以農民非常珍視春天的寶貴時光,抓緊翻地搶種。老牛當然不知道這些,但詩人通過它“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行為,合理地推測它“亦解韶光貴”,不然它怎麼那麼自覺地奮力勞作呢?
需要指出的是,“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在流傳過程中,由于人們的誤記,僅見于報章的便有各種不同的版本。較為流行的有:“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老牛自知黃昏晚,不待揚鞭自奮蹄”,“老牛自知黃昏晚 無須揚鞭自奮蹄”,“老牛自知夕陽晚 不須揚鞭自奮蹄”等等等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不少人并不了解詩句的出處,隻是覺得詩意很好,便想當然地拿來引用了。有的甚至把它們當成了古詩句或俗話。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流行版本之所以被人們認可,是因為它們比原詩句更通俗,在思想境界上也有所提升。“老牛亦解韶光貴”強調的是老牛也像人一樣知道春光的珍貴,沒有對自身生命也将要走到終點的認識;而“老牛自知夕陽晚”或“老牛自知黃昏晚”就不同,它們強調的是老牛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所以才“不用揚鞭自奮蹄”,它要将生命的最後這段時間,也盡量用在為人類服務上。所以,在贊揚老年人勤奮努力、老有所為的文章中經常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