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海星的天敵是哪些

海星的天敵是哪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7 19:45:47

海星的天敵是哪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文/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海星的天敵是哪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海星的天敵是哪些(海星暴發殃及貝類)1

海星的天敵是哪些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文/圖

1艘漁船,雇傭3名潛水員,6個小時就可以打撈上來五六千斤海星……近日,青島膠州灣海域部分養殖區出現大量海星,造成漁民經濟損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城陽區海洋發展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自然資源部北海監測中心等單位第一時間派出專家赴受災海域實地調查,商讨解決之策。3月15日,市海洋發展局緊急出台措施,通過有限制地允許養殖戶在養殖區域臨時應急使用“地籠網”等方式,多措并舉加快海星清理速度,以确保膠州灣綠色健康發展,保障我市貝類養殖安全有序。

損失慘重

預計造成經濟損失約1億元

從3月11日下午開始,“膠州灣海星大暴發”的信息開始在網上發酵。3月12日,記者趕赴青島紅島漁港,在現場看到被打撈上來的海星成箱地排放在碼頭上。漁民告訴記者,捕撈船一大早出發,中午12點左右靠岸,每艘漁船帶回的海星數量都達到五六千斤。一些采購商聞風而至,大量收購海星。據了解,捕撈上岸的海星一部分進入了青島市場,而大部分則是運往了南方。截至目前,當地漁民采取人工捕撈等方式捕殺海星約45萬斤,基本一上岸就被收購商搶購一空。

“海星是一種雜食動物,主要捕食雙殼貝類、海膽、牡蛎和海葵等,而且存在過度捕食的習性。”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光濤長期緻力于膠州灣生态研究,他告訴記者,海星是貪婪的掠食性生物,對分布區内底栖動物的生物群落組成影響極大,是一種生态敵害生物,也是海水養殖産業的重要敵害生物。海星用腕上的管足捕到貝類後,會用整個身體将其包住,然後從口中吐出胃袋将獵物在其體外溶解、吸收。海星殺死十個貝類,可能隻吃其中一兩個。2007年青島發生的海星暴發事件,導緻有的養殖戶經濟損失接近一半。

與2007年相比,目前青島海星暴發的規模相對較小。經調查,此次海星暴發主要集中在膠州灣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區。據市海洋發展局最新統計數據,底播區内海星密度達到平均50個/平方米,受災面積約10萬畝,預計造成經濟損失約1億元。

專家觀點

三種原因造成海星暴發

在紅島漁港,可以看到一筐筐的新鮮海星被人工捕撈上岸,其品種基本都是多棘海盤車。多棘海盤車是我國黃海沿岸常見的冷水性種類,意味着本次海星暴發并非外來入侵。

“海星繁殖力強大,但成活率極低。”張光濤介紹說,他們前期研究發現,若海洋生态系統發生微小變化,造成了海星幼體成活率提高,那麼在幾乎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海星就極容易大量增加。膠州灣海域水質的營養鹽、pH值、水溫等各種水文因子的變化為海星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天然條件。

這種認識,與養殖戶的現場觀測相吻合。據介紹,早在去年10月,養殖戶就發現海星數量比往年多。因為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當時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随着氣溫的增加,海星不斷成長,目前單個體重達到1斤左右,泛濫成災,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

張光濤認為,青島本次海星暴發,不僅與海星幼體成活率提高有關,而且與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區聚集的習性有關。“我們在貝類養殖區做過調查,養殖區内的海星往往很多,但養殖區外就特别少。”張光濤說,2007年以及今年青島海星暴發,幾乎都是發生在養殖區,膠州灣作為貝類養殖區域,其底播的牡蛎、蛤仔等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為海星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環境基礎。

除了海星幼體成活率升高和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區聚集的習性兩方面原因之外,也有專家認為,此次海星暴發還與其天敵生物數量減少有關。由于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蟲的魚類數量銳減,為海星生物量的增長提供了可能。

解決之道

4月底前可有限使用“地籠網”

“海星暴發并非常規事件,今年發生了,明年不一定還有。”張光濤說,不過,無論是從海洋生态環境還是從養殖戶經濟利益角度考慮,都必須盡早清除海星,否則後患無窮。四五月份将是養殖戶播種蛤蜊苗的時候,海星暴發如不及時治理,遠期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為此,有人提出“讓吃貨來消滅海星”的建議。海星自然“能吃”,可以用來清蒸、煲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吃海星。張光濤提醒,人們平時吃的海星其實是它的生殖腺,含有輕微毒性。吃後嘴裡會有酥麻的感覺,建議少吃,身體虛弱有病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更重要的是,“吃貨”或許可以吃掉海星,但前提是要把海星打撈上來。眼下,養殖戶主要通過雇傭潛水員對海星進行人工捕撈,該方法不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潛水員隻能捕撈個頭較大的海星,鋪在海底的小海星并不容易打撈。“海星除了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外,其藥用價值目前并不太高,因此相關的研究不多。從防治的角度來看,目前沒有很好的控制方法。”專家們認為,海星一旦富集到養殖區内,清理的難度就更大了。全球範圍内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澳大利亞大堡礁就遭受過多棘海盤車海星的危害,雖然有人提出過用化學方法進行治理,但治理難度大,而且容易造成生态系統危害。

“去年發現海星變多的時候,我們就在區海洋發展局的指導下嘗試用地籠網捕撈,不需要誘餌,海星就會自動鑽進籠子,效率很高。”一些養殖戶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養殖經驗,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設置地籠網。不過,由于地籠網目過小,不利于漁業資源的保護,近年來,我國許多沿海省份先後明确禁止生産、銷售和使用地籠網,山東亦強調“地籠漁具全年禁用”。

經過不斷權衡利弊,相關專家認為,在目前的緊急情況下,或許可以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嘗試使用地籠網或底拖網。“5月份之前,還不是魚蝦進入膠州灣的時間。因此,在此之前使用地籠網或底拖網可以不必擔心濫捕的情況,可以考慮在養殖區内進行試驗。”

市海洋發展局結合漁民訴求和專家建議,已報告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在海星敵害暴發期間,允許漁民在特定海域以指定方式采捕海星,主要有:通過人工潛水采捕方式進行捕殺,必要時允許漁民在養殖區内圍海底布設大網目地籠網進行誘捕或在養殖區内采用拖網采捕方式進行捕撈。使用網具限定為大網目地籠網或拖網,區域限定為膠州灣海域養殖區内,時間限定為3月15日至4月底,後期視海星清理效果再行研究确定。

據介紹,市海洋發展局将緊急從外省采購大網目地籠網,市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支隊和轄區漁政部門對海星災害暴發時期的地籠網、拖網等特殊網具的使用進行全程監管,對以清除海星為名違規作業、破壞漁業資源的行為,按有關規定堅決予以處罰。災害結束後,所用網具由轄區漁政部門統一組織妥善處置。

作者:李勳祥

來源: 青島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