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離家出走會怎樣

孩子離家出走會怎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2 13:05:38

家長潘潘:我家孩子讀初中,前幾天下暴雨時離家出走,我們做家長的非常擔心孩子的不安全因素、不确定因素。請問針對青春期孩子的這種行為,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珠海市幫達心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專家曹澤能:您好,您提供的信息實在有限,我隻能從過往經驗“東拉西扯”泛泛而談。就行為的結果來說,“離家出走”是極端表現。如果橫向分析,其原因有四:

孩子離家出走會怎樣(孩子離家出走怎麼辦)1

 一是自身因素 早年形成不安全依戀模式,出走時少顧及父母感受。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初始的關系是親子關系。依戀是親子關系中的核心基礎,是影響最深遠的一種情感,是心理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環節,幾乎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追溯至此。安全型依戀,始于能給予溫暖、滋養、支持的父母。不安全型依戀可分幾種不同情況,比如當父母非連續地回應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可能發展出焦慮型依戀;當父母大多數情況下不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可能産生回避型依戀;當父母一會兒寵溺孩子上天,一會兒嚴苛孩子入地,孩子可能産生恐懼型依戀。

  在同伴關系的影響下,孩子離家出走前可能出現各種征兆。孩子一般在小學五六年級開始,交往形成“多人團夥”,到青春期“擇良而栖”隻求“鐵哥們、好姐們”,會選擇志趣相同、煩惱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的朋友。毫無疑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小偷闖江湖、跟着辍學者不讀書”的事時有發生。

  當然,青少年也有可能一時爆發情緒沖動,臨時起意即出走。青春期少年認知事物單一、狹窄、執拗,情緒變化大,時而激情飛揚,敢上天攬月下海捉鼈;時而消極低沉,似等世界末日一般。當心中的痛苦一旦突破臨界點,産生憤怒的力量,憤而出走。

孩子離家出走會怎樣(孩子離家出走怎麼辦)2

  二是家長因素

  過于批評,有違初心。學習成績、生活習慣是家長批評孩子的重災區,當初孩子哇哇落地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是身心健康、開心樂觀、自食其力,随着時間的推移家長的期待層層加碼,使孩子的自尊體系嚴重受挫:“無論我怎樣做,我總是不對的,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甚至,有些孩子因成績沒達到家長預期,家長就讓孩子“滾”。

  無暇溝通,疏于監管。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家長為生活打拼,有的兩地分居,有的成了“工作奴”,與孩子缺少溝通或達不到有效溝通,導緻對孩子的思想波動不能及時引導。夫妻情感不和,缺乏家庭溫暖。這極大降低了孩子對家的歸屬感、自我責任感,或讓孩子本能“趨利避害”尋求解脫。

孩子離家出走會怎樣(孩子離家出走怎麼辦)3

  三是學校因素

  由于升學壓力與考核機制,部分學校比較厚待分數高的學生,容易忽視分數低的學生,間接導緻部分學生厭學、厭校。

  四是社會因素

  現在信息傳播渠道多、信息量大、良莠不分,各種社會現象千奇百态,而青春期孩子有時識别不清,易被誤導,而不知不覺“跟着感覺走”。

  那麼,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呢?

  1.平時家長用足夠的愛、耐心,舒緩孩子的“過度警覺”。所謂“過度警覺”,是指一個人對親密關系中的真實(或預感)的風險極度敏感,包括擔心被遺棄、被忽視等,從而在風險出現之前防守或逃避。

  2.平時家長多培養孩子的“自我同情”。什麼是“自我同情”?就是無論自己遭遇什麼,你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能夠友善接納和充滿愛地對待自己,能自我友善而非自我批判,能覺察自己并非是這個世界唯一不幸的人。

  3.平時家長少給孩子灌輸“羞恥感”。“羞恥感”是關于自我的一種最令人心碎的體驗,是我們體内感受到的傷口。它是不健康的,會認為“我是個錯誤”,不是調整自己的行為,而是否定自己本身。它把我們和自己分開,同時也把我們與他人分開,絕大多數人在人際關系中感受到的不适都和羞恥感有關。

  4.找到孩子後,不要馬上責罵,否則容易激化矛盾,要先關注孩子的情緒與可能受到的傷害。過了兩三天,待孩子情緒平複後,再與他(她)細細談心。而且最早與其談心的人不一定是家長,可以是孩子信任的、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同學、兄姐或長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