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球海洋變暖報告發布
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4個研究單位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首份2021年海洋變暖報告。新數據表明:2021年海洋溫度再破紀錄——2021年海洋升溫持續,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地中海、北大西洋、南大洋、北太平洋海區溫度均創曆史新高。
這一報告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上。
海洋熱含量變化是判斷全球是否變暖的最佳指标之一,這是因為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儲存在海洋中,而且與地表溫度相比,其受自然波動的影響更小。
研究顯示,過去80年中,海洋每一個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觀測的最新數據表明,2021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吸收的熱量與2020年相比增加了14×1021焦耳,這些熱量約相當于中國2020年全年發電量的500倍。而海洋變暖在南大洋、中低緯度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區域更為劇烈。
為探究其原因,研究團隊使用了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地球系統模型的獨立強迫實驗,揭示了不同強迫因子對海洋變暖的貢獻。實驗表明,溫室氣體增加是驅動海洋變暖空間結構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和生物氣溶膠、土地利用等對海洋變暖也有一定的影響。
研究人員還發現,溫室氣體對海洋的影響還将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海洋對大氣溫室氣體增加的響應較為緩慢和滞後,過去的碳排放導緻的海洋變暖等影響将持續至少數百年之久。這一現象凸顯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海洋變暖引起了一系列嚴峻後果,包括推升全球海平面、降低海洋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增加海洋熱浪發生概率、強台風/飓風更多、極端降雨更多等等,對人類活動和生态系統有重要影響。研究團隊指出,需要充分将海洋變暖的影響納入氣候風險評估、氣候影響和應對當中。
我國如何應對
我國有3.2萬公裡海岸線,有廣闊的海洋國土。海洋的持續升溫對中國有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記者專訪了報告的主要完成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
記者:海洋持續變暖對我國有哪些具體的影響?我們應如何應對?
成裡京: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國家,海洋持續變暖所引發的台風、海平面上升等結果,都将對我國特别是沿海城市産生巨大的影響。因而除了目前提出的減緩氣候變化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之外,還需要着力加強适應氣候變化的工作,加強對未來可能會遭遇的氣候變化、極端事件的監測、預測和應對。
記者:這項研究會持續下去嗎?
成裡京:對科研而言,持續的研究,進行縱向、橫向對比才能看出問題。我們所在這方面一直有投入。具體到這項研究,我們最近一些年會每年都做。2021年是聯合國Ocean Decade項目實施的第一年,這一項目旨在未來十年加強對海洋的理解、預測以及切實解決海洋健康面臨的問題。未來十年對于應對氣候變化是關鍵,也是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基礎,我們會每年提供海洋變化信息,為公衆、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
記者:後續還有哪些深入研究?
成裡京:首先,我們需要更深入理解區域變化,并将海洋熱吸收與氣候風險評估、經濟損失和收益等進行定量測算,以更好地在國家和區域尺度進行氣候應對和适應。其次,我們需更理解海洋熱吸收和碳吸收的關系,更好地定量測算熱-碳吸收的關聯,為淨零排放目标提供更好的科學支撐。最後,我們将深入研究海洋熱吸收和地表溫度的關系,厘清海洋熱吸收的快慢到底如何影響地表氣溫的變化。
本文作者:齊芳
内容來源:光明日報
來源: 東大街5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