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臨沂市沂南縣鄉村振興

臨沂市沂南縣鄉村振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01:19:59

盛夏時節,來到竹泉村,一進景區,遊客就要“換頂帽子”——頭上的似火驕陽轉眼變成參天綠竹。再仔細瞧,竹蔭處,遊人熙攘,瓜果漫香。

十年,一個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人口搬遷過半的貧困村,通過保護性開發自然資源,打造出竹泉村、紅石寨兩大4A級景區,年接待遊客量130餘萬人次,本村村民收入突破3萬元,更帶動周邊5000餘貧困戶全部脫貧。

竹泉村的“振興密碼”落在何處?讓我們跟随遊客一天的腳步,透過一個個新變化,探尋竹泉村十年蝶變之旅。

臨沂市沂南縣鄉村振興(臨沂市沂南縣竹泉村)1

翠竹參天。

上午8點:

百年古村有新居

上午8點,沂南縣出租車司機王百勝再一次來此接送遊客。當路旁的柳樹變成竹林,竹泉村便到了。

4月到10月,是竹泉村的旅遊旺季,打從縣裡修了直達竹泉村的公路,王百勝每天會在兩地間跑上四五趟,路上少不了和遊客唠唠竹泉村的新變化。“以前一下雨,别說開車,走路進村都難,現在開車20分鐘就到。村裡的竹林有兩三個人高,美觀又涼爽,好玩着哩!”

清晨的竹泉,正是萬物蘇醒之時。景區外圍,翠綠的竹子在地上斜斜插着,陽光從竹葉間灑下,遊客結伴,村民支攤……畫面和諧又熱鬧地揉在一起。

“竹泉村有300多年曆史,我們希望盡可能在保護原有村貌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實現生态和經濟效益的雙赢。”山東龍騰竹泉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建軍說。

為此,該集團秉承“保護性開發”的原則,投資1.56億元,不拆一磚一瓦、不動一草一木,在把舊村開發為景區的同時,為150餘名村民繞景區蓋起新居,竹泉村由此形成“一新一舊”兩村格局,甫一開業,即實現遊客井噴式增長,年接待遊客量突破10萬人次。一年後,這個曾經的“老、亂、窮”的山村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成為臨沂市一塊嶄新的旅遊名片。

如今的竹泉村,景區外圍已集聚近200家飯店、農家樂、民宿等,夏日遊人如織,成為集觀光、休閑、度假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

臨沂市沂南縣鄉村振興(臨沂市沂南縣竹泉村)2

人在竹中行。 本文圖片均為竹泉村供片

中午12點:

“腰包鼓起來,心裡熱乎乎”

舊村改景區,美了村容,富了村民。

這會兒是周邊小吃攤、飯店生意最旺的時候。村民李建鳳麻利地攤着煎餅,3塊錢一張,賣得飛快:“十年前我嫁過來,全家收入不過萬,現在攤煎餅開民宿,一年能掙12萬!”

不遠處,村民範翠芳的特産攤位,同樣圍着不少遊客。竹杯、山菇、自家種的李子……每賣掉一些,她的笑容就更加燦爛。十年前,範翠芳靠種地頂天能掙2000塊;現在改頭換面當店主,收入供應着孩子讀大學,還綽綽有餘。“腰包鼓起來了,咱心裡也熱乎乎的!”範翠芳說起話來滿臉笑容。

景區周邊擺攤的村民不在少數,景區内還有200多名來自竹泉及周邊各村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原村支書高壽會成了龍騰竹泉的員工,每月除了基本工資,還能拿1800多元竹筐銷售提成;芳春剪紙展示區攤主雇傭了臨鎮村民張萍萍,一天工資60元,生意極好;還有一個個黑陶制作、古法榨油、釀酒作坊……村民淳樸幸福的笑容随處可見。

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竹泉村吃“旅遊飯”的村民現在有1000餘人,旺季時可達5000餘人。村民人均年收入早已從十年前的4位數突破至5位數,去年增長到3萬餘元。“這幾年,遊客越來越多,收入還有得漲!”該負責人介紹說。

臨沂市沂南縣鄉村振興(臨沂市沂南縣竹泉村)3

孩子們體驗快樂滑水。

下午6點:

“一場表演吸引5000多人”

上午的竹泉村勝在清幽,下午的紅石寨景區則鑼鼓喧天,在簇擁人群裡,一名看起來十歲左右的“小新娘”在花轎上開心笑着,珊珊可愛。

“這是我們的傳統婚慶民俗表演,每天上午在竹泉村,下午去紅石寨。”花轎旁,花轎文化傳媒負責人于秀蘭一身紅裝,和翠色的環境相得益彰。2015年前後,她和一家6口人從外地來到竹泉,随着當地村民不斷加入,團隊最大時有60多人,是竹泉村招牌表演團隊之一。

随花轎一路前行,雖抵山頂,卻并不炎熱——滿目綠意,瀑聲如雷。在這片裸岩面積覆蓋80%的廢舊礦山基礎上,竹泉村因地制宜開發成紅石寨景區。2013年景區開放時,綠化面積已超80%,更建成省内規模最大、業态最全的自駕車營地。由此,更多知名團隊被吸引而來,成為竹泉旅遊一大亮點。

中國紅石寨天龍汽摩特技隊創始人、總教練劉繼春2014年和龍騰竹泉合作,帶團隊來到這裡。這個45歲的漢子技藝高超,曾在摩托車上“無手行駛”5.32公裡,成為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第一名中國摩托車手。

“表演場地平坦廣闊,對我們團隊來說,是個非常棒的平台。”摘下頭盔的劉繼春滿頭大汗,他剛剛進行完當天的第5場表演。“一般每天表演4到5場。場地設的是開放式座位,觀衆最多的時候,有5000多人!”

回到竹泉村時,天色已晚,停車場的車輛并不見少。月光在流過青石闆的泉水上悄然彌散,竹泉村的路,看起來更寬了……(記者 初佳倫 通訊員 王彥冰)

■記者手記

“保護性開發”成就樣闆鄉村

◎記者 初佳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竹泉村得到完美的踐行。行走在竹泉村各景區,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一個個豐富多彩的遊樂項目,而是古老茅草房屋、青石闆路昭示的厚重曆史,是村民露出笑容、遞出瓜果時流露的淳樸民風。

韓建軍對此解釋,鄉村旅遊,旅的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遊的是一村一貌的特色。因此,景區開發時,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築、嚴格控制不作過度商業化為原則。這樣一座景區,雖未經刻意雕飾,卻備受遊客青睐。開業以來,竹泉村客流量以年均50%的增幅高度增長,以一村之地帶動整個沂南縣乃至臨沂市旅遊業發展。

依靠“保護性開發”一炮走紅、十年不衰的竹泉村,如今正在實踐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規劃,完善提升現有景區,加快建設桃花峪溶洞……提升後的竹泉村旅遊度假區年接待遊客量将突破300萬人次,為村民增加收入,實現就地城鎮化轉變。

有生命力的鄉村振興模式,往往具備可複制性。“竹泉模式”的成功,或可為我市鄉村振興提供一些發展借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