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必須實幹,要改進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決不喊空口号、搞花架子。實事還要見實效,最大的實效就是真正使廣大群衆得到實惠、感到幸福,産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人文效應。群衆最能體驗為民辦實事工作的成效,要讓群衆來評判為民辦實事工作的成效。總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中;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我們把為民辦實事的工作做好了,群衆的幸福感就會提升,人民群衆與黨委、政府心相系、情相連,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會更加紮實。
——摘自著作《之江新語·為民辦實事成于務實》,2007年1月7日
原文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上文為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觀點。意思是,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孟子認為,把天下人的快樂當作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愁當作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先例的。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對孟子思想的繼承與發揚。
孟子認為民衆是國家的主體,君主要想保證邦固國甯,就必須得民心、順民意,與民同樂,這樣才能得到民衆的擁護愛戴。孟子此類表述還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wàng)矣。”
與民同樂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孟子告誡統治者在思想上要以民為本,重民、愛民;在軍事上要避免戰争,安民、救民;在經濟上要制民之産,富民、利民。
世界上沒有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産黨這樣,從誕生開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幟上,并且90多年栉風沐雨、歲月峥嵘,一以貫之、持之以恒。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同志引用這句話是要強調,魚水之情從來都是相互的,黨員幹部如果能夠傾心為民,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群衆同樣會以德報德,這樣就能赢得群衆發自内心的擁護和支持,實現黨群關系的良性互動,在新時期重叙魚水情誼。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最終要落實在一件一件的實事之中。這些實事,既體現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惠及全社會的“大事”,也體現在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家門口的“小事”。“樂民之樂”就體現在讓發展成果惠及百姓,“憂民之優”就體現在為群衆排憂解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