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一筆封禅
作者@何鲸洛
3月4日。
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都看過這個消息:
根據動态印度人口時鐘預測,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4.1565億,超過中國2021年年末統計的14.126億人,正式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但事實是:
這一數據是用印度的人口出生率減去人口死亡率得到一個自然增長率,然後轉化成每一秒鐘的新增人口數量之後進行推算。
所以存在很大的誤差。
早前。
截至2021年3月份。
印度的總人口數量大約是13.55億。
不過考慮到2012年我國淨增人口1006萬,2021年淨增人口48萬,人口被趕超應該是早晚的事情。
而這。
或許也是這一屆人大三胎政策居高不下的原因。
放眼全球。
高收入國家早已“躺平”。
中等收入國家也已經“觸底”。
低收入國家的生育意願也在下降。
從1900到2000年。
短短100年的時間。
全球人口就從16億增至60億,這種高增長率一度讓人恐慌。
但在2017年。
全球人口出生率突然減半至2.4。
2019年。
全球生育率總體還在2.3,高于國際公認2.1的人口增長底線。
2020年。
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在學術期刊《柳葉刀》發表的研究預測,2100年,這一數字将跌至1.7,全球195個國家中有183個生育率将跌破2.1,大部分國家都将出現人口萎縮。
研究人員預測:
全球人口總數将會在2064年左右達到最高峰的97億,之後會在世紀末下跌至88億。屆時,西班牙、葡萄牙、泰國、韓國和日本在内的23個國家人口預計在2100年減半,中國人口預計将從現在的14億減至7.32億。
在全球人口繼續走向最高峰的路上。
越來越低的生育率卻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
工業化就是最好的避孕藥。
現實或許還真如此。
作為工業革命源頭的歐洲,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出現了低生育率危機,當時超過半數的歐洲國家總和生育率已經低于2.1的更替水平。
雖然二戰後的嬰兒潮一度扭轉了新生人口不斷下降的頹勢。
但70年代末。
歐洲生育率又降到了2.1之下。
但在當時并未引起各國政府足夠的重視。
到了2012年。
發達國家和地區中,除了法國、冰島、愛爾蘭、新西蘭等少數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總和生育率都遠低于2.1的更替水平。
在亞洲的新加坡、韓國,總和生育率甚至低于1.30。
在此之中。
韓國可謂是典型中的典型。
早在2001年。
韓國就已被納入“超低生育率”國家。
2006年。
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大衛·科爾曼曾撰文寫道,未來,韓國人将“自然滅絕”。
2018年。
韓國總和生育率為0.98。
2019年。
韓國總和生育率為0.92。
2020年。
韓國總和生育率為0.84。
同一年。
韓國出生人口數量約為27.58萬,同比減少10.65%;死亡人口數量約為30.78萬,同比上漲3.1%,首次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
2021年。
韓國總和生育率為0.81。
與此同時。
早在2001年。
韓國就已提出新生兒家庭現金獎勵計劃,具體獎勵金額視家庭所在地、嬰兒出生時間、嬰兒出生序列(一胎、二胎、三胎)而定。
2012年。
現金獎勵政策已經遍布全國。
2015年。
已有44%、88%、100%的區政府為一胎、二胎、三胎家庭提供現金獎勵。
2020年。
韓國通過了“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
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
韓國政府将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币1800元)的育兒補助,并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
此外,
韓國政府還将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
但這能夠拯救“大韓民族”尚未可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