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别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代表作有《楷書千字文》、《秾芳詩》等。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迹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迹,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趙佶的"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正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迹求也。”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足可列于曆史上書家之林。宋周密《癸辛雜識别集·汴梁雜事》中記載:“徽宗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内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貫《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随鸾影去,輕纨留得瘦金書。”清梁章钜《歸田瑣記·小李将軍畫卷》:" 浦城周儀軒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宣和瘦金書“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禦押。趙孟頫這樣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
“瘦金書”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這種瘦筋的字正适合題在他的工筆畫上,與畫筆相呼應。他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彙,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并影響後世而綿延于今。
宋徽宗(1082年--1135年),北宋第八代皇帝,姓趙名佶,生于河南汴京,是著名的書畫家,卻是個失敗的政治家和皇帝。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宋徽宗藝術研究也涉及古玩典藏、樂、琴、詩等領域,可謂造詣頗深。和南唐李煜一樣,這位亡國皇帝在藝術上是有作為的,他對于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于書畫藝術的提倡和創作,以及對于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别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
在中國畫史上,宋徽宗是位傑出的畫家。他的繪畫有兩種格調。一是精工富麗的黃(筌〕派傳統,如他臨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以及他自創的《瑞鶴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筆精細,充分表現豔麗富貴情調,對畫院畫家影響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筆墨情趣。其名作還有《柳鴨蘆雁圖》、和純用水墨表現的《鬥鹦鹉圖》。他的藝術成就最高的是花鳥畫。他畫鳥,用生漆點睛,高出紙素,幾欲活動。現存的作品,如《臘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筆精煉準确,臘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動。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