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這是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指導下,平涼市文聯堅持高質量服務,圍繞中心擔使命,切實擔起“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職責使命,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在各個時期提出的文藝方針政策,舉旗幟,定方向,号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圍繞我市中心工作,不斷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創作出一大批文學、書畫、攝影、曲藝等優秀文藝作品,充分發揮了文藝陣地的作用,助力我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文藝創作精彩紛呈,碩果累累
“為期兩天的《飛天》名刊名家平涼改稿會暨文學骨幹研修班落下帷幕,我有幸旁聽了這場文學的盛宴,受邀前來的8位文學大咖通過點評和講解的方式為我們的文學之路撥開了層層迷霧。作為文學新人,兩天的改稿會讓我體會最深的是他們對語言的敬畏和重視。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寫通、寫順、寫明白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這是靈台縣小說作家田華參加今年7月份由平涼市文聯、《飛天》雜志社聯合舉辦的《飛天》名刊名家平涼改稿會暨文學骨幹研修班後,講出的一番感慨。
據了解,《飛天》名刊名家改稿會從2016年就開始舉辦,這對于培養作者、提升我市整體文學創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小說創作是文學創作的“重頭戲”。2016年4月9日,為了讓平涼小說作者,特别是基層作者獲得歸屬感和自信心,搭建小說創作交流和批評的平台,市文聯、市作協籌劃組織召開了平涼市小說創作與理論批評交流研讨會。來自各縣(市、區)的30餘名平涼小說作者共聚一堂,聆聽、暢談文學,既總結個人得失,又結合作品解疑釋惑,尋求方向。正是這次意義深遠的小說創作研讨會,為平涼小說作家充了電、打了氣,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創作熱情,多位作家走進公衆視野,受到省内外文學界關注。
作家馬宇龍的長篇小說《樓外樓》在《當代》發表,後改名《雲歸樓》于2021年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當年連續兩個月被中國出版協會文學藝術出版工作委員會評為月度文學好書。學者、作家李世恩所著《尺墨寸丹:古劄中的世道與人心》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後,被清華大學圖書館列為2022年第2期9本“甄選書單”之一,面向廣大清華學子特别推薦。甘肅詩歌八駿之一、詩人李滿強的随筆集《隴上食事》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并獲得甘肅省第十屆敦煌文藝獎。學者、作家景颢所著《泾河傳》,在《平涼日報》連載。靈台作家宋亞平的長篇小說《光的影子》、石淩的長篇小說《支離歌》、曹鵬偉的小說集《密須往事》獲得甘肅省黃河文學獎。
作家馬宇龍、陳寶全、胡說(劉金龍)作為甘肅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國文聯第十一次、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和全國作代會,平涼因而成為出席人數最多的市州。
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尤其是近幾年,全市作者全年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作品都在600多篇(首)以上,許多作家在《飛天》《延河》《清明》《朔方》《廣州文藝》等省級純文學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已成常态。平涼小說叢書5卷本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平涼小說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10年來,其他文藝創作也呈現出多頭并舉、遍地開花的态勢。
在微電影和紀錄片創作方面,2014年12月3日,由平涼市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聯合攝制的大型六集自然人文紀錄片《西北望崆峒》,在蘭州舉辦了首播式,這部紀錄片于當年12月10日至15日每天17:30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播出。總時長180分鐘的《西北望崆峒》,以海内外普通人群為基本受衆,分溯源崆峒、仙山問道、泾州尋夢、絲路懷古、關隴雄風、杏林仰聖六集,全方位宣傳了平涼的曆史文化,在海内外華人中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微電影《瓷罐燈籠》劇照。
2018年10月,在省委宣傳部舉辦的第二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主題微電影大賽中,華亭市創作拍攝的微電影《瓷罐燈籠》,從全省征集的248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2020年,在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國文化館協會主辦的第三屆“美好生活·文化中國”微視頻征集活動中,靜甯縣拍攝的微電影《當你老了》成功入圍專家推薦的50部優秀作品,并斬獲8項優秀單項作品中的“最佳劇情片”獎。
在攝影創作方面,2018年,在甘肅省文聯、甘肅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第五屆甘肅攝影“奔馬獎”暨第二十屆甘肅省攝影藝術展中,我市攝影家張森林的作品《華山影(組照)》獲得第五屆甘肅攝影“奔馬獎”,李延福、楊李忠、何泾濤、劉正武、王占奎、徐振華、趙玫等10人12幅作品入選第二十屆甘肅省攝影藝術展,平涼市攝影家協會被授予“優秀組織工作獎”。
大型現代眉戶劇《崆峒山下》劇照。
在戲劇創作方面,2019年,在“第八屆黃河戲劇節”中,我市創排的大型現代眉戶劇《崆峒山下》,入圍決賽并榮獲劇目金獎。該劇還曾榮獲甘肅省第九屆敦煌文藝獎和第五屆甘肅戲劇紅梅獎。
在剪紙和根雕創作方面,我市出現了兩位在省内外産生影響的藝術人才,他們是崆峒區的何霞和崇信縣的甘博。何霞的剪紙作品曾榮獲“西風烈”全國剪紙大賽金剪刀獎、第四屆國際剪紙展金獎等。她還義務籌辦各類剪紙藝術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200餘人次。
甘博的根雕和木雕作品,連續3年榮獲中國“漢博杯”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大賽金獎,連續兩屆4次榮獲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今年他的木雕作品《母親的味道》又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入圍獎。
在歌曲創作方面,由著名音樂家趙季平作詞作曲、王宏偉演唱的平涼城市形象宣傳歌曲——《神仙留戀的好地方》于2014年首播後,一直被廣大市民傳唱,并成為文藝活動中必唱的壓軸歌曲。2018年7月,在省委宣傳部舉辦的“西風烈?如意甘肅”原創歌曲征集評選演唱活動中,平涼牛海榮作曲、王彬作詞的《咱們甘肅人》入圍。由李世恩作詞、牛海榮作曲的歌曲《百萬畝梯田百萬畝綠》,獲得甘肅省第十屆敦煌文藝獎。
紮根基層和群衆,讓文藝活動充滿暖意與溫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文藝發展的關鍵問題作出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指出,要把創作生産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的囑托,在市文聯及各文藝協會的領導、組織下,肩負神聖使命,廣泛開展了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藝抗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文化“三下鄉”一系列活動,為激發平涼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建設“五個”平涼貢獻了文藝力量。
2019年2月10日,平涼市文聯組織平涼市攝影家協會、平涼市書法家協會的藝術家20多人,赴莊浪縣趙墩鄉陽川村開展“鄉裡鄉親過大年”文藝輕騎兵新春走基層系列活動。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後,書法家們現場揮毫,創作春聯和書法作品500餘幅,免費送給了當地群衆。攝影家們進村入戶,為陽川村11個社、529戶村民免費拍攝“全家福”,并給每位65歲以上老人拍攝标準照一張,受到了群衆的一緻稱贊。
2019年7月12日至13日,王知三、李滿強、隴上雪、文春霞、樊曉敏、闫小傑、劉傑、張彩紅等平涼部分作家分赴深溝、治平、細巷、三合、四河、新店、雷大等十多個鄉鎮,對靜甯縣正在大力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農村新貌、廣大農民生活變化進行了深入了解,為文學創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兩天采風時間雖短,但每位作家都能夠按照方案要求,深入各自的采風點進村入戶,與村社幹部、幫扶幹部和種、養殖大戶、村民進行座談、訪談,調查了解果園标準化建設情況、農業合作社按照“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的運行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産業、脫貧情況和黨的富民政策給廣大農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這次采風活動,作家們頗有收獲,他們深深意識到,隻有深入生活,與時俱進地把創作視角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遷緊密結合起來,與廣大人民群衆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創作出接地氣、連民心的内涵深厚的文學作品。《平涼扶貧筆記》一書就是作家深入生活、介入脫貧攻堅火熱生活的實證。
靜甯縣文聯,先後在2015年、2016年、2018年、2022年啟動了“一個蘋果的風雅頌”系列活動、“一張照片”大型公益拍攝活動、“快樂一座村莊”——靜甯縣“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歡樂下基層樹新風活動、“唱響一座城”——靜甯縣文藝志願服務活動。這些活動既為該縣每一位文藝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藝的舞台,也讓他們與群衆打成一片,汲取到豐富的文藝創作養分。
“隻要是舉辦‘一張照片’活動,我都會來參加。靜甯縣貧困村大多地處偏僻山區,這裡的老人們去城裡不方便,兒女們也為了生計忙活。給老人們拍照,他們都很高興,我也很開心。”靜甯縣攝影家協會會員王萍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抗疫号召,創作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擂鼓助威。平涼市文聯及各縣(市、區)文聯、作協微信公衆号開辦“以藝抗疫”欄目,每天推送多篇文藝作品,鼓舞士氣,提振抗疫信心。
今年5月,為了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動綠色、開放、興業、安甯、幸福新平涼建設,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平涼市文聯、平涼市音樂家協會組織本土專業音樂人才,精心創作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主題宣傳歌曲《來吧,一起努力》。除此之外,我市文藝工作者創作了相聲《大吃一驚》等大量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素材的文藝作品,為“創城”助一臂之力。
來源: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小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