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2日至1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理事會第四屆年會在歐洲國家盧森堡舉行。亞投行理事會成員、商界精英、社會團體代表以及專家學者與會,就可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合作等議題展開讨論。
亞投行以擴容彰顯号召力。2013年10月,中國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2016年初亞投行正式開業。2016年,亞投行以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的“首發陣容”亮相于世界舞台。此後,亞投行持續擴容,今年4月末成員國增至97個。在今年年會的開幕式環節,盧森堡财政部長皮埃爾·格拉美亞與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發布好消息:即将有3個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其中包括比利時與希臘這兩個歐洲國家。新成員的申請通過後,亞投行成員國将增至100個。亞投行“朋友圈”的擴大,反映出各國緻力于多邊合作和高标準治理,也意味着越來越多的國家給中國投出“信任票”。
亞投行以項目顯示行動力。當前,亞投行批準的項目達34個,覆蓋交通、能源、電信、城市發展等多個領域,通過一個個高标準的項目赢得世界信任。亞投行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德不孤,必有鄰。在亞洲乃至全世界基礎設施投資面臨巨大資金缺口的時代背景下,亞投行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産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财富并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意在從根本上消除發展瓶頸。
亞投行以包容鞏固生命力。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新老機構互補空間巨大。亞投行虛心向既有多邊金融機構學習,并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夥伴關系,共同應對發展挑戰。亞投行歡迎所有對此有興趣的國家申請加入,不搞排他性的“小圈子”或“小團體”,目前成員已幾乎涵蓋各大洲。亞投行以發展中國家成員為主體,同時包括大量發達國家成員,這一獨特優勢使其能夠成為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梁紐帶。
獨行快,衆行遠。多邊主義指引下的亞投行将不斷前行。中國倡建的這一新銀行,不是為了另起爐竈,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标是實現合作共赢、共同發展。中國将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欄目主編:陶峰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