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蜂巢農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蜂巢科技)在京東集團總部召開了HIC2018 蜂巢科技創新大會,這是蜂巢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發布會。
蜂巢科技是一家專注于工業級無人機研發、系統集成以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企業,業務場景涉及農業、電力、物流、能源、測繪等行業。2017年3月,蜂巢科技獲得了由京東、戈壁創投和甬港無咖合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币pre-A輪融資,2017年10月, 又獲得同渡資本領投的6200萬元A輪融資,堪稱無人機行業的一匹黑馬。
會上,蜂巢科技發布了Swarm雲蜂無人機系統、Zen Plus 三維全息導航系統、Air Supply低空補給系統等三款戰略産品,以及一站式植保服務平台嗡嗡農服。此次發布會邀請了京東、中糧、一飛智控、千尋位置、中國AOPA協會以及加盟商代表等數百位嘉賓現場見證。此外,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産經新聞等财經媒體,環球網無人機頻道、無人機世界等無人機專業媒體在内的二十餘家媒體受邀出席了發布會。
新農參考總編曾宇藍(右)采訪蜂巢科技創始人兼CEO吳國甯(左)
作為農業領域唯一的合作媒體單位,新農參考在發布會期間,對蜂巢科技創始人CEO吳國甯進行了獨家媒體專訪。
嗡嗡農服不是線上的撮合交易平台吳國甯稱,之所以選擇1月23日召開發布會,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時間,因為我們是一個平台連接供需兩端,整合三方資源流”。
嗡嗡農服
所謂一個平台,自然是此次重磅發布的“嗡嗡農服”一站式植保服務平台。蜂巢科技的COO張鑫鵬表示,嗡嗡農服不是線上的撮合交易平台,不是一款簡單的APP,它是有線下的實體店,加上線上的SaaS系統,幫助撮合所有做植保的協同者們,比如老闆(加盟商),比如飛手,比如誰去圈地、誰去為你掃清所有的障礙(微盟商),誰去幫你結算,所有的端會整合到一款生态系統裡面。
供需兩端,一端是無人機,一端是農戶和飛手。無人機這一端,此次發布的雲蜂無人機系統是蜂巢科技首次推出的一款六軸無人機。據蜂巢科技方面介紹,雲蜂有着強悍的機體結構和更高等級的防水防塵防腐蝕性能,在最惡劣的農業作業環境下也能高強度作業數十個小時;雲蜂有更便捷的模塊化設計,大大降低了兩個飛行架次之間時間,更換電池與農藥隻需要一分鐘;雲蜂有更強勁的動力系統,6軸有着比4軸更高的平穩性同時擁有比8軸更高的槳效;雲蜂有智能化的能源網絡,不僅包括智能化電池,還可根據作業量進行能源補貼。吳國甯在發布會上稱,這是一台操作極簡的無人機、一台不怕摔的無人機,一台具備維修門檻低、快拆設計且美觀耐用的無人機和聰明絕頂的無人機, “我們這款産品能把行業帶到更高的競争格局”。
Zen Plus 三維全息導航系統和Air Supply低空補給系統是為了雲蜂無人機更加智能化而誕生的産品。無人機要做到全自主化導航,就必須應對山川河流、高低起伏的田野和電線杆這樣複雜的情況,Zen Plus 三維全息導航系統把傳感的數據進行三維建模,建完模之後對數據進行包羅處理,用戶可以在手機上直接輸入飛行的高度,在系統裡就會自動生成相應高度的航迹規劃路線。蜂巢科技表示,這個低空導航系統會向全行業開放。
Air Supply低空補給系統是為實現無人機真正無人化而推出的産品,蜂巢科技CTO啜陽聲稱,“我們要把40%的人工成本降到0%,做到真正的0人工幹預”。Air Supply自帶氣象處理系統,雲端對接氣象信息包括天氣溫度風力濕度等,将處理結果分發給每個作業天樁,天樁通過自帶的地面氣象監測裝置進行信息校準融合,計算出标準的作業時間,并把作業航迹和作業時間發給無人機實施作業。
吳國甯表示,“在2017—2019年,無人機公司之間的技術競賽将集中在感知科技這個領域,已經不是飛控了,飛控技術含量越來越低,但是感知科技現在很重要,無人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并且以後會集群化運作,這是我們對未來的預估,也是我們的技術藍圖”。
據了解,2017年上半年,蜂巢科技打造了遍布5省的線下植保網絡,以加盟運營的方式覆蓋了全國數百萬畝耕地。2017年底,蜂巢科技打造了海南省首個加盟模式标準化運營的“嗡嗡農服植保服務中心店”且正式投入運營。對蜂巢科技而言,2017年是自我驗證的一年,不論是技術的升級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嘗試。這場發布會,是一年時間驗證結果的宣告。
“跨區作業飛航隊是不可能盈利的”在發布會上,吳國甯高調宣稱:跨區作業飛航隊是不可能盈利的。
内蒙作戰88天
據吳國甯介紹,蜂巢科技包括行政、财務、研發人員在内的公司全員曾在内蒙作戰88天,“搞清了這個行業所有的坑”。從研發與天氣,從訂單管理到飛手管理,蜂巢結交了56位村長,服務了超過40種作物,在這之後,蜂巢科技明白了一件事情:植保要賺錢隻能通過加盟的模式,靠直營是不可行的;并且跨區作業飛航隊是不可能盈利的。
飛防隊面臨的問題
吳國甯在發布會上現場分析了某企業給出的植保無人機作業的” 90畝×6小時×每畝8元×一個月30天”财務模型,按照這種算法,單台飛機一個月可以賺将近13萬元。吳國甯表示,很多人認為植保這件事是我跑到這個地方做500畝,跑到那個地方做500畝,隻要幹一畝就是10元,500畝就是5000元,一天5000元的成本能平掉所有的開銷。吳國甯表示,但實際上你接到的是32畝 46畝 65畝 13畝……有可能單開飛機一天能幹超過500畝地,但是這隻是峰值表現,不是平均每一天的狀況,每一天的狀況會比這個低得多。再加上飛手的勞動強度高、團隊作業成本高、售後返修周期長、天氣不可控,以及賒賬、壓價、收款、漏算、黑飛等問題,僅靠飛防隊高強度跨區作業,實現盈利會很困難。“我們不生活在實驗室,不生活在理想狀态中,我們不生活在真空中”。
跨區作業飛防隊是不可能盈利的,吳國甯表示這個觀點并不激進。“你老覺得我說的可能比較激進,但我說的都是這個行業的血淚史”,吳國甯告訴新農參考,“(行業内)沒有連續三年增量采購設備的飛防隊,如果你幹一個事情賺錢了,第二年你會加大采購,第三年你還會繼續加大采購,但是飛防隊沒有”。
吳國甯稱,“創業公司就是要解決問題的,不解決問題公司就沒有價值”。關于植保飛防隊不盈利的觀點,吳國甯稱,“這是事實,隻不過平時沒有人為他們呐喊,我隻不過是當了大聲呐喊的這個人,但是正巧我又是這家公司的CEO”。
“分工産生效能,協作帶來價值”,吳國甯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前文所述的“一個平台連接供需兩端,整合三方資源流”。 “有人因為興趣愛好去航拍,有人因為興趣愛好去灑農藥的嗎?”吳國甯稱,“讓我們的利益相關方賺錢就是蜂巢模式創新的目的”。
互聯網幫農民解決不了問題,無人機可以吳國甯笑稱,“全球首款互聯網無人機,聽起來像大騙子,但是後來發現好像我們真的是,做了全球首款無人機”。雲蜂無人機和嗡嗡農服就像一個硬币的兩面,它的正面是硬件,而反面連接着用戶。因此吳國甯反對将蜂巢科技理解為廠商 植保服務平台的邏輯,蜂巢科技更想做的是乘法而不是加法。
農戶、飛手(飛防隊)和加盟商構成了嗡嗡農服的三方資源流,他們在這個平台上分工協作、産生效能。為了讓這三方資源流更好的協同,蜂巢科技提出了“微盟商”的概念。吳國甯向新農參考分析稱,因為很多農民不是網民,他們不使用互聯網支付,所以需要有人去幫他們支付、幫他們報單,去整合資源,把田塊資源用圈地帽圈起來,所以才有了這個概念。微盟商以圈地帽為工具去丈量土地(類似小米手環記載運動軌迹),豐富嗡嗡農服上的地塊資源,并更好地銜接農戶和加盟商。
蜂巢科技即将在全國各地建立的加盟式線下服務中心是嗡嗡農服鍊接供需兩端和三方資源流的關鍵環節,這些服務中心将承擔蜂巢無人機就地維修的職能。吳國甯認為,無人機返廠修理是一種是“劫貧濟富”。植保無人機不是玩具,碎了就碎了,它是個工具,關涉農時,如果返廠修理,會耽誤作業從而造成飛手和農戶的損失。蜂巢科技則通過技術和模式“兩根筷子”來“夾”這個問題:在技術上,蜂巢從産品設計上做到模塊化,以前的廠商在設計上是沒有考慮到維修的,所以蜂巢要設計一款操作人員可以維修的無人機;另一方面,蜂巢科技在線下盡可能多的布點,在技術設計上讓維修變的更簡單的同時,讓維修也本地化。
吳國甯表示,“農業的事就該交給農業的人去幹,誰賣農藥,誰開植保無人機,誰修植保無人機”。所以蜂巢科技的維修人員都在當地培養,因為人員成本較低,所以這種布點對蜂巢科技并不會增加很多成本。
“互聯網幫農民解決不了問題”,吳國甯表示,城裡人和農村人接觸互聯網的需求不一樣,城裡人可能是為了好玩,為了接觸世界、感知世界,而農村人最大的需求是能不能花更少的錢、賺更多的錢。這不是互聯網可以帶來的,但是無人機可以帶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