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祈年殿簡介

祈年殿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3 21:55:52

祈年殿簡介?祈年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為三重檐圓 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并更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為統一的藍瓦金頂,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徑24.2米,内部開間還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例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祈年殿簡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祈年殿簡介(祈年殿的簡介)1

祈年殿簡介

祈年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為三重檐圓 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并更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為統一的藍瓦金頂,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徑24.2米,内部開間還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例。

中文名祈年殿外文名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天壇内東裡7号天壇公園内 [2] 開放時間旺季8:00-17:30,淡季8:00-17:00門票價格20元,通票免費占地面積460 m2所屬國家中國所屬城市北京市建議遊玩時間20-30分鐘。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前身為“大祈殿”,原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嘉靖十九年(1540年)拆除。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建成三重頂圓殿,名為“大享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為統一的藍瓦金頂,更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

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于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圓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台上,即為祈谷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梁長檩及鐵釘,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着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征天圓;瓦為藍色,象征藍天。

祈年殿的内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檩,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内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内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銅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闆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玺圖案相互呼應。六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征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鬥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谷壇,三層6米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牆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瘗坎、燎爐和具服台。壇北有皇乾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由南門進天壇公園,沿中軸線往北,過圜丘、皇穹宇、丹陛橋之後即是祈年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