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10:50:29

渭南日報 記者 張絢麗

鄉村振興需要巾帼力量。近年來,在位于秦嶺北麓天留山下的臨渭區橋南鎮活躍着一群女性,她們依托山區、紮根基層,将自己的聰明智慧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時代機遇,引領帶動當地留守婦女用雙手打拼出幸福美好生活,奏響了農村美、農民富、産業興的時代樂章。其中最為突出的陳春苗、王貞養、張喜芹、張芳玲、張靜,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五朵金花”。

“巧娘草編”陳春苗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天留山下的五朵金花)1

大雪節氣剛過,在位于橋南鎮一安置小區内的巧娘草編手工藝專業合作社操作車間,幾位農家婦女正娴熟地“掐辮子”。

“掐辮子”是當地普及的傳統手工藝——草編的基礎,有着上百年的曆史,主要是利用麥稈、玉米皮、野草等天然材料,手工編成辮子的形狀,進而加工成草帽、草圈、收納筐等生産生活用品。

“我們這裡塬高溝深、交通不便,巧娘草編最大的優勢就是讓農村婦女實現‘無風險、零成本’在家就業,合作社訂單派活、統一收售,現在基本達到村村是工廠、戶戶是車間、家家有巧娘。”談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合作社理事長陳春苗說,“我一個人能力有限,就想着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大家都可以在家門口掙錢了。”

在多年的實踐中,有着非遺傳承人身份的陳春苗又創造性地提出“以非遺傳承帶動技能幫扶”的工作模式,共舉辦培訓班150多期,輻射帶動周邊留守婦女600多人。産品訂單也向困難群衆傾斜,收購價高出市場10%,并與他們簽訂長期收購合同。

2021年,陳春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草編産業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手工代加工車間,新增加25名年輕留守婦女,讓她們不再“等、靠、要”,而是以技為生。

橋南鎮煙村大寺組的程大嫂,家庭發生變故後,她和兒子相依為命,生活非常拮據。陳春苗得知情況後,親自上門為她傳授草編技藝,并與她簽訂了長期收購合同。現在,程大嫂已成為合作社的骨幹老師之一,一個月授課和草編收入合計在3000元左右。

近年來,巧娘草編還嘗試融合二三産業,共接待全國大、中、小學生和草編愛好者200多場次,人數達萬餘人。

“電商達人”王貞養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天留山下的五朵金花)2

做建材、賣肥料、做農産品電商銷售……創業緻富路上,50歲出頭的王貞養似乎每一步都踩在了點子上。

20世紀90年代初,王貞養教過書,跟着親戚做過小生意。直到2000年,頭腦靈活的她在當地開始做起了五金建材的生意,并“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8年,手裡有了資金的王貞養又在街道開辦了第一家農資連鎖店,一年下來能賺幾十萬元。

2014年,看到周邊經常有人在網上購物的王貞養想着,如何利用網絡把當地農特産銷售出去。

經過一兩年的學習摸索後,2016年,她注冊成立了陝西恒然四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自此,産自秦嶺北麓的土雞蛋、猕猴桃、花椒、核桃、蜂蜜、柿子醋、草編等幾十種綠色農産品,經過統一包裝後開始銷往全國各地,2017年銷售額達310餘萬元,讓王貞養初次嘗到了“互聯網 ”的甜頭。

為了更好地發展電商,公司免費對全區14個鎮、兩個辦事處進行電商培訓12場次,惠及900餘人。還采取“企業 基地 困難群衆”的形式,為橋南鎮秦陽村67戶困難群衆托管核桃、花椒330畝,提供農藥供應、技術托管、産品回銷全鍊條“一條龍”服務和“零風險”收益,并為他們免費發放約1.7萬元的農藥器械。

2019年8月16日,王貞養承接運營臨渭區扶貧産品超市後,通過“黨支部 ”的方式,從當地的産業園區、合作社、貧困戶處收購各類農副産品,進行線上線下統一運行銷售,形成“實體線下 團購 電商線上 政府 企業 農戶”的扶貧愛心銷售矩陣模式,有效打通困難群衆銷售“最後一公裡”的同時,銷售額持續攀升,2020年達4000餘萬元。

在做大企業的同時,王貞養先後聯系愛心企業為40名貧困聽力障礙老人免費配發了價值14.4萬元的助聽器,為9名貧困學生發放愛心助學金,投入4000元支持“鄉村春晚”,為魏娜娜等8名留守婦女安排工作,平均每人每月增收2300元。

眼下,鄉村振興的号角已經吹響,王貞養表示,她将繼續搶抓機遇,做大做強“互聯網 農業”,帶動周邊更多鄉村和群衆增收緻富。

“核桃女王”張喜芹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天留山下的五朵金花)3

“這是我剛研發的核桃酥餅、核桃列巴,大家快嘗一下,提個意見。”在位于橋南鎮南邊的謙順公司大院見到張喜芹的時候,沉浸在“核桃王國”裡研發新品的她已經十多天沒出公司大門了。

說起創業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張喜芹滿是感慨。

20年前,從商洛市山陽縣遠嫁到橋南村的張喜芹發現,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許多天然的中藥材大量堆積,無人問津。

于是,瞅準商機的張喜芹開始收購藥材。為了最大限度地将南塬山區的中藥材銷售出去,讓當地農民多一份收入,她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的藥材市場,最終打開了銷路,每年銷售當地藥材達600噸左右,給群衆帶來經濟效益上千萬元。

2013年,臨渭區在南塬大力發展核桃産業,但是大量的核桃都是以初級産品的形式出售,産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率低下。

眼光獨到的張喜芹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毅然将做藥材積蓄的100多萬元投入到核桃加工廠的建設,第一年就賠了20多萬元。

雖然出師不利,但張喜芹從未想過放棄。在她看來,隻要堅持下去,打開市場,就一定能讓鄉親們通過核桃脫貧緻富。

于是,她一方面主動和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提供就業崗位,一方面投資500萬元更新了深加工設備,随着奶香、五香等多種秘制烤核桃的上市,公司逐漸轉虧為盈。

“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依托産業,帶動産業,以此延長産業鍊,帶動周邊群衆緻富。”連續五年來,每到春季和冬季,張喜芹都要從核桃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修剪施肥等方面給當地群衆免費培訓。如今,公司旗下生産的棗夾核桃仁、椒鹽核桃、奶香核桃、核桃油等系列産品,已經打出南塬核桃品牌,走出大山,實現直播銷售。

對于未來,張喜芹信心滿懷。她說,自己要帶鄉親們走的路還很長,依托臨渭區20萬畝核桃投身“鄉村振興巾帼行動”,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為之奮鬥的目标。

“留守媽媽”張芳玲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天留山下的五朵金花)4

給孩子們上課、輔導作業、培養閱讀習慣、整理床鋪、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這已經成為張芳玲十幾年來的必修課。

作為村裡第一波外出打工的人,她先是将家鄉的姐妹們帶出山區打工掙錢,當看到留守兒童面臨的各種問題時,她又呼籲姐妹們回家管孩子。

在勸說大家無果的情況下,2005年,張芳玲毅然辭掉了工作,回到家鄉,用自己多年打工攢下的十幾萬元積蓄,租房創辦了橋南鎮留守兒童之家。至今累計有5000多名留守兒童在這裡完成小學(初中)學業,其中近50名留守兒童已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留守兒童之家得到了政府和社會認可的同時,張芳玲也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留守媽媽”。

十餘年來,除了外出開會,她一直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生怕哪個孩子受了委屈、出了狀況,精神一直高度緊張,幾度血壓飙升。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環境,她不僅将自家10畝地裡的糧食全部用來補貼留守兒童之家,還借貸20餘萬元修繕校舍,給孩子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學習環境。

留守兒童小燕(化名)父母離異,父親患有精神疾病,平時由年邁的爺爺照顧。張芳玲了解到這一情況,将孩子接到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并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

張芳玲算了一下,這些年,除了許多減免費用的孩子,在留守兒童之家完全免費生活3年以上的孩子大約有10多個。

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張芳玲為孩子們建立了班主任與父母的聯系檔案,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為留守兒童構建立體教育平台,赢得了學校老師、孩子家長的一緻稱贊。

“2010年,學校遭火災後,我從120斤一下子瘦到90斤,躺在床上幾天吃不下去飯!”談到辦學的初心和夙願,張芳玲坦言,最難的時候自己也想過放棄,但是多虧了各級婦聯組織的支持,也多虧了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才讓她堅持了下來。作為老師,她隻想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從這裡出發,更好地融入社會。

“草帽姐”張靜

七朵金花中有一朵最美的(天留山下的五朵金花)5

年近花甲的“草帽姐”張靜不僅有着合作社帶頭人以及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草編傳承人、“三秦巧娘”等多重身份。2013年之前,她還是一名在鄉鎮農業、計生戰線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基層婦女幹部。

“我們這兒家家有用草編補貼家用的習慣,但都是各家各戶單幹,缺乏組織,也沒有規模。行情好的時候一把辮子也隻能賣三塊錢。既辛苦,又賺不到錢!”于是,臨近退休的張靜便萌發了帶領農戶做草編的念頭。

當她滿懷欣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卻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我當時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管誰勸阻,都要把合作社辦起來!”

2013年1月,張靜成立了當地首家編織合作社——百富草編合作社,但是問題也随之而來。

“村民們最初不相信草編可以賺錢,不願意加入合作社。”張靜坦言,合作社成立之初,周圍有很多質疑聲。有人願意花錢買嗎?麥稈草做的東西能賣多少錢?面對這些,張靜清楚,隻有把草編産品賣出好價錢,才會消除大家的疑慮。

為了鼓勵初學的村民,她自掏腰包回收了所有的草編,這一舉動打動了很多人。

慢慢地,大家也沉下心來,在張靜的帶領下反複嘗試,研究編制出多個花樣的草編産品。産業也開始輻射到周邊及潼關、臨潼、柞水等地。

“你們看,這邊是草帽牆,第一代産品市場上都能見到,第二代産品簡單加了些黑邊,第三代産品用線編做頂,增加透氣性,第四代用紗裝飾後很時尚,第五代是一側收邊的大檐帽,剛編好就被搶完了!”

近幾年,為了讓草編工藝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張靜不僅嘗試與一些網紅合作,實現産品觸網銷售,還不斷推陳出新,打造爆款。“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乞丐帽’,在一次展覽會上有個老外花100元買走了,更想不到的是幫我銷售的年輕人說,類似的帽子在網上能賣到300元。”張靜說。

提及今後的打算,張靜表示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對接更多、更好的平台,讓這些草編工藝品賣出好價錢,讓更多的鄉親從中得到實惠,也讓草編這門傳統的手工技藝得以繼承和發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