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們堅持第3年做【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收集到了近500份有效問卷,觀察到了很有意思的趨勢,也回答了 “月薪三萬能不能撐起暑假”這個“古早”的熱議話題。
從這份數據中,你會很直觀地看到“疫情”“雙減”帶來的3年劇變,如何改變了中國孩子的暑假生活。
這些有趣的核心結論,先帶大家一睹為快——
Q
哪些家庭參與了我們的調研?
此次參與調研的近500位家長,他們的核心畫像是: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60%),小學生家長居多(56%),其中41%來自體制内公立學校,36%來自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部。
Q
這個暑假,總共花了多少錢?
我們的主要調研目标是:看大家是如何給 “暑假四件套”(課外興趣班、學科活動、夏令營、親子遊)安排時間和預算的。調研發現,主流總花費在1-2.5w元左右,與去年大緻持平。
Q
興趣班、學科班、夏令營、親子遊,哪一個燒錢最猛?
1)最火:興趣班,暑假燒錢Top1
人均2個興趣班,每周花5-7小時,最熱門的是體育班,主流總花費在1w-2w元。但花費在6w元以上的人,竟然也有11%之多,隻有8%的家庭沒報課外興趣班。
2)燒錢Top2:親子遊
近50%的家庭花費一周時間旅行,總花費在5000-3w元,受到疫情不确定性影響,今年也有17%的家庭沒有外出旅行。
3)遇冷:夏令營&學科班
27%人什麼學科班都沒報,那些報了學科班的家庭中,英語、數學是絕對主流,總花費大概在5000-2w元。但花費好幾萬的家庭依然有,下面詳細分析。
至于夏令營,隻有一個“慘”字形容。49%家庭完全沒報夏令營,即便報了,大多數也選擇了隻花一周時間“雞”體育,平均花費在5000-1w元。
Q
體制内vs體制外,暑假雞娃姿勢有什麼不同?
1)體制内:雞體育最猛,雞英語也沒輸
一直被認為“不素質”的體制内家長,這次竟是“雞”課外興趣最猛的一批,尤其體育。在國際化教育領域内,也有細分,雙語學校、公立國際部家庭更愛“雞”體育,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則更愛“雞”藝術。
學科雞娃方面,我們發現體制内家長“雞”英語的人數,竟也不輸體制外。另外,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家長普遍比較“佛”,有超過一半的家庭,一個學科班都沒有。
2)體制外:更熱衷遠距離旅遊&夏令營
對于外出旅行,當屬體制外家長更熱衷。體制内平均花費1000-5000元,大多選擇周邊遊;體制外家長則喜歡為孩子專門安排遠距離親子遊,花費多為5000-1w元,還有30.2%旅行花費2w元以上。但要問“誰為旅行花錢最多”,6w元以上的選手,體制内外竟然打平了,人數一樣多。
至于已經很慘淡的夏令營,體制外家長依然是忠實用戶,41.3%的人還是會安排1-2個夏令營,花費在5000-2w元左右。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海外學校家長,對夏令營花錢最慷慨,花費3w元以上人數最多。
Q
低年級&高年級家長,都是怎麼安排暑假學科活動的?
幼兒園
都沒什麼學科類活動;
一二年級
普遍也比較“佛”,頂多報個英語類的課程,花費也都在1w以下;
三年級開始
出現“大轉變”,語數英全面開弓,人文類、科研競賽班列入“加餐”,少則花1w,多則4w;
四五年級
喜歡用思辨演講類課程拔高語言、思維力,又因為面臨小升初關鍵節點,有人開始瘋狂補課,一個暑假花5-6w不在話下;
七八九年級
進入初中,理科補習成為重點,尤其九年級更“卷”,大多數人花3-4w補習;
十年級以上
學科補習“白熱化”,花6w元以上補課大有人在。
看了以上,是不是覺得,2022年的暑假,還挺“兩極分化”的?
真是應了那句話:無論雙減怎麼減,願意“雞”的永遠不會放手,就看你最看重什麼。正如一個很會規劃的家長說所說:
“
每個假期,所有的課程都是精心安排的。至少一個美式夏令營,語數外必需品,進入初中開始安排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藝術類的鋼琴舞蹈畫畫一個不能少,足球有課就去上。上了AMC10,也許會是最值得的,因為要看十一月的成績,目前未知。因為重視,所以效率最高,也就成為了最值得的。孩子抱怨不已,但每次上課都較好的完成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接下來,我将用更加詳細的數據圖,帶大家看看這些結論背後的“内幕”,文末還有特别彩蛋,是各位家長講述今年暑假的旅行故事,有人在海南16天住别墅花掉11萬直呼“值得”,有人被疫情追着跑上演“人在囧途”。也歡迎大家留言講述你的故事。
#01
興趣類:燒錢越來越猛
比雙減前的學科類更燒錢
作為2022年暑假燒錢Top 1項目,非學科興趣班得到了幾乎所有家長的熱捧,不分年齡,不分體制内外。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大家都報了什麼興趣班?
“體育”絕對No.1
體制内家長“雞體育”最猛
63%的家長都給孩子報了體育班,這一點,和2021年暑假我們做的“體育雞娃”家長調查非常一緻——從幼兒園開始“雞”體育,1-7年級持續不間斷,而且一線城市家長“雞”得最猛,人均1-3個班,其中遊泳、羽毛球、擊劍、網球是最熱門的運動“四大金剛”。
我們還發現,體制内家長“雞”起體育、藝術,比體制外熱血多了,至少在數據上“完勝”——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興趣班每周花多少時間?
5-7小時是主流
因為是暑假,很多課外班的課時都有所增加,24%的孩子每周花5-7小時,但也有22%每周花9小時以上,也有可能是部分已經到達“高階”水平的孩子,趁着暑假有大塊時間,做集訓、打比賽。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報了幾個課外興趣班?
人均2個
29%的家長都表示有“2個”課外興趣班,有意思的是,“沒報興趣班”和“報了5個及以上”的家長,數量持平,都是12%,同樣十分兩極分化。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所有興趣班共花多少錢?
1w-2w居多
花6w 的也不少
有24%的家長,拿出了1w-2w給課外興趣班,甚至還有11%的家長花了6w以上。
這個勢頭,不僅遠超今年遇冷的夏令營,就連雙減之前的2020年暑假,都少有家長給學科班花這麼多錢。真的要感歎,這一代孩子遇上了“發展興趣”最好的時代,太幸福了。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興趣班花這麼多錢值嗎?
最多的答案:“值!”
講真,“興趣愛好”其實是一項比較缥缈、極難有物質回報的投資,還有很多孩子到了高年級就放棄了。那麼,家長們一個暑假就花這麼多錢,後悔嗎?
我看到最多的答案是: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所有都值得。
滑動看家長們的留言
“沒覺得不值,能報上 開得了班 正常上課,已經是萬幸了”。
“體育興趣班一暑假花了10000元,很值得”。
“每周三次籃球課,鍛煉了身體,很棒”。
“花了2w多塊錢,用于做孩子的心智教育培訓,非常值得”。
“沒有學科類,孩子玩了倆新運動,很值”。
“最值的是報了一個巴西柔術班,讓孩子練練體能”。
“報了語言興趣班,最大的進步是孩子敢和外教說話了,很滿意”。
“藝術類集訓加大型演出吧。挺鍛煉人的,效果也挺好的。”
“沒什麼值不值,也沒有結果對比。孩子不反對,也沒什麼壞處,錢花了就花了”。
“報了輪滑,半年班7000多( 輪滑鞋)。寒假期間報的,因為過年放假、上海疫情等原因,7月中旬才恢複…就成了暑期班了。覺得值是因為沒想到疫情後還繼續開班,老師們還是很負責。然後本來隻是想讓孩子學會滑就行,沒想到已經學完基礎,開始學花式了。很多家長會覺得輪滑不夠上檔次,但是這個是孩子自己選的,到目前為止孩子還是很喜歡,堅持隔天一次課(孩子想每天都去的,但老師說還是需要休息)。昨天上課前正好暴雨,奶奶說不去了,孩子說’要堅持’,還是冒着閃電大雨去上了課。我覺得這個價值已經超過那筆學費了”。
不過,也有家長表達了遺憾,一個是期待落空,一個是孩子不感興趣。看來“雞”興趣愛好,前提一定是“孩子喜歡且适合”:
“
有馬術課,但因為疫情,考級取消,覺得集訓沒有意義”。
“
畫畫考級報名費,孩子完全不感興趣,放棄了”。
#02
學科類:有人補課花6w
還有很多人1分錢沒花
雖然“雙減”後,學科類培訓班“斷崖式”削減,但依然擋不住确實有學習需求的家庭。正如一位家長感慨:“公立機構暑假不給力,隻能找私立的1*1”。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最愛“雞”什麼學科?
英語、數學是“剛需兩項”
毫無疑問,對于幾乎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英語、數學是暑假剛需兩項,分别有44%和43%家長選擇。當然,也有27%的孩子什麼學科班都沒有。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不同年齡段都在學什麼?
3年級是個分水嶺
語數外全面開動
細分一下年齡段,我們竟然挖掘到數據背後,不同階段“雞”學科的重點,可以明顯看到,3年級是個分水嶺,學科類一下子占據高地。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不同學校“雞”法不同?
大家都愛“雞英語”
體制外更重視“科研競賽”
我們發現,在“剛需兩項”中,英語更受偏愛一些——
另外,也許是學術背景對未來升學至關重要,體制外家長格外重視“科研競賽”,有12.7%的家長選擇;而體制内的家長,隻有2.8%。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在國際化教育路線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家長明顯更“佛”,有55.6%的人一個學科班都沒報,報了數學的家庭,也比報英語的還要多。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雞學科共花了多少錢?
兩極分化很嚴重
1分錢沒花的占比最大
毫無疑問,一分錢都沒花的人最多,占24%。
但真正花了錢的,也不算少——花費在1w元以上的家庭,總共有43%。
但大家覺得,這錢花得值不值?顯然,和課外興趣班相比,“雞”學科不滿意的家長,不在少數:
滑動看家長們的留言
“線上數學競賽camp,無互動,無答疑”。
“托福花2w,沒漲分”。
“學科類不值,因為沒有進步”。
“小托福報班,浪費了很多時間”。
“xx媽媽閱讀營。老師講課隻講一個點,沒有落在篇章講解上,然後13個孩子讨論,一個半小時的課基本都讨論了。我們孩子内容還沒都沒弄明白,根本沒法讨論,覺得是價格又高又浪費時間。”
“最值、最不值的,都是參加英語比賽,從市級到省級到國級,交了三輪的參賽費用,一共1w元。感覺組委會有套錢,但資格證書和整個經曆感覺還是值”。
我們的猜測是,“學科類”報班本身就帶着很強的目标性,有的是某一科有“瘸腿”,有的是希望“拔高”,目标有沒有實現,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分數。所以很容易達不到預期,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不滿意”了。
#03
夏令營vs親子遊
“冰火兩重天”
作為“暑假四件套”剩下的兩項,夏令營、外出旅行今年的待遇,真的是天差地别。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夏令營真的“涼”了?
疫情搗亂,近半家庭沒報
但體制外家庭依舊熱衷
先看數據,今年有49%的家庭,一個夏令營都沒報。
具體是因為什麼?毫無疑問,No.1罪魁禍首,就是疫情。從今年3月份開始,“真棒”編輯部就在幫大家精挑細選各種夏令營,但因為疫情總是像“打地鼠”一樣,東邊滅了西邊起,身邊好多報好名的家長,為了求穩,紛紛選擇了退款……
尤其是要到外地參營的家長,生怕孩子被困回不來,直言“哪怕在家宅着也不敢去了”。
夏令營确實“涼”了,不過依然有一些家長,堅持為孩子報了營地,有17%的家長花了5000-10000元。
都是誰報了夏令營?
做了交叉分析後,我們發現了答案:體制外家長。有41.3%的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部家長,給夏令營花費5000-2w,比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體制内的家長還要多(這是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部家長,第二次比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家長更“雞血”,第一次是“學科雞娃”方面)。
比較欣慰的是,報了夏令營的家長,都表示“很滿意”:
滑動看家長們的留言
“給孩子報了一個鄉村創客營,收獲很多”。
“孩子獨立參加的一直夏令營,值!”
80塊餐費,就上了4天的本地博物院招募童聲講解的夏令營太值了!
“貴陽花兩千給孩子報了個白日營,不需大人陪,晚上接,可以騰出時間辦自己事”。
“疫情,出去不,花了1.8w讓孩子參加了線上的美國大學訪校,“走”了20幾個大學,聽了無數個學長學姐們的成長故事。這段經曆在娃的心裡按下一顆種子,期待它生根發芽的一天”。
“暑假孩子在感興趣的行業實習,最大的開銷是每天打車來回,日均50,每周6天,‘工作’了8周,大約2500吧”。
“最值的是黑眼睛貴州親子遊學營”。
“13900花給了帆船夏令營,值得”。
“參加小衆自然環境的獨立營,自由玩耍,社交和獨立性獲得了提升”。
不過也提醒大家,夏令營品質參差不齊,一定要看準品牌,選擇有良心、适合孩子的(我們寫過詳細的選營攻略,點擊藍字可以查看):
“
XXX體育營是個不太正規的機構,負責人溝通中把我拉黑,不适合小童”。
“
科技夏令營,不值,孩子不喜歡,聽不懂”。
# 真棒·中國家庭暑期消費報告
親子遊依舊爆火
疫情一來,人在囧途
也擋不住家長掏錢的心!
和夏令營的“慘淡”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外出旅行(親子遊)。
隻有17%的家長沒有帶孩子外出旅行,相當于83%的家庭,暑假至少出去玩兒了一次,其中最熱門的旅行方式是“周邊短途遊”和“較遠地方親子遊”。
這個趨勢,比去年暑假還要火熱——2021年暑假外出旅行的家庭有80%。
有49%的家庭,用了一周時間外出旅行:
外出旅行的主流花費是1000-2w,占所有家庭的57%,也有4%的家庭花費在6w元以上。
那麼,不同類型學校的家長,對于旅行方式有沒有特别的偏好?
還真有。總的趨勢是:體制外家長更願意為旅行花錢。
比如,外出旅行花費2w以上的家庭中,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部家長最多,占30.2%,他們更願意專門安排遠途旅行;而體制内家長普遍花費在1000-5000元,更加喜歡周邊短途遊。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為旅行花費6w元以上的人,體制内、體制外家長居然一樣多!
對于旅行的評價,家長們的講述更有意思。
“值得”好評非常多,尤其是“探親 旅行”,親情滿滿又收獲多多,孩子大人都喜歡——
滑動看家長們的留言
“孩子回國,機票加他回來後已花的費用大概10萬”。
“海南16天全别墅酒店,11萬,值得”。
“最值的錢——旅行。我們一起去了西安,開啟了一場人文之旅,孩子的寫作和思辨能力有了一個跨越”。
“最值得的是去接近大自然,爬山”。
“周邊遊溯溪玩水,沒有玩水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一個比較特殊的暑假,孩子第一次在老家和爺奶及小哥哥一起渡過大部分時間。兩孩子一起跟着老人學業上溫故知新,和平時雖同在北京也見面不多的哥哥朝夕相處,社交和遊戲力精進。出社區步行五分鐘的縣圖書館每次去都包場。回京前我們再帶着孩子們在老家附近周邊玩兩天也避開了熱門景點”。
“花得最值的一筆錢,就是帶孩子飛回青海的老家,看望姥姥,以及和姥姥一起自駕1400km旅行。姥姥是老教師,神奇地幫懈怠的孩子恢複了自驅力,陪他背古詩,學習,閱讀,完成了很多事情。自駕遊花了4天,在青海疫情發生之前,順利無阻地遊玩了祁連山、青海湖、茶卡鹽湖、龍羊峽,看遍了高原最美的風景。把壯闊的天地裝在心裡,人會一下子變得渺小、謙遜,也治愈了我們的精神内耗”。
當然,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等熱門地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部分家庭的親子遊,變成了“人在囧途”的曲折回家路,哪怕短短幾個字,也能感受到無盡心酸——
滑動看家長們的留言
“紅碼被困”。
“回家後快一周被要求居家7天”。
“海南遊的詳細計劃已經排好,三亞疫情就爆發了…”
“7000,被滞留在三亞,高價返程機票、住宿餐飲……”
“被困三亞兩周,輾轉多地才能回京,有家不能回,無能為力的感覺”。
“本來預計在西安呆8天,但随着三亞疫情的嚴重,我們臨時決定修改行程回京,為了補償娃,在郊區旅行了兩天。對于行程的更改,孩子本來非常傷心,但通過全程的參與,感受到在變化中是可以通過調整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新疆之行的突發狀況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烏卡時代”。
“航班被取消多次,改簽航班才幸運回到家裡”。
“旅途路上孩子們挨個生病”。
“到理縣呆了不到24小時,下午到達。第二天一早就被通知,理縣有确診,為防止被封控,快跑,第二天看新聞,當地靜态管理了”。
“去上海周邊自駕,旅途中沒有疫情,但卻看到了自己小區上了上海發布。是回家‘坐牢’,還是延長假期?一時竟有種‘無家可歸’的感覺。不過很快就接到了社區的召回電話,一家人乖乖‘自投羅網’了(一方面也是怕被旅遊當地就地隔離)。希望疫情快快退散,讓在外遊玩的人别再膽戰心驚了。出門在外擔心被封當地,還要擔心家裡出情況,操碎心”。
「 寫在後面的話 」
以上,就是2022年“真棒之選”做的【暑假燒錢調研報告】啦!
如果你問,那些沒報班、沒旅行的家庭,他們暑假過得怎樣?
其實,隻要孩子心中有熱愛的事情,哪怕宅在家裡,也能玩兒出大花樣。就像一位家長說的:
“
買了兩套樂高,買了幾個有聲書音頻,買了一輛自行車,整個暑假都在倒騰這三樣,值了”。
過暑假,孩子開心、平安,最重要。
希望大家開學愉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