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10:02:41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1

一、通假字

(一)《魚我所欲也》

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裡指感激。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中“辯”,通“辨”,辨别。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欤”,語氣詞。5、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先前,從前。

(二)《唐雎不辱使命》

1、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2、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白色)3、輕寡人與(“與”通“欤”,疑問語氣助詞)4、豈直五百裡哉(“直”通“隻”,隻,僅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6、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愉快)

(三)《送東陽馬生序》

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2、同舍生皆被绮繡(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彎曲)

(四)《曹刿論戰》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五)《鄒忌諷齊王納谏》

1. “孰”通“熟”:仔細。例如:徐公來,孰視之。

2. “有”通“又”。例如:鄒忌修八尺有餘。

3. “受”通“授”,給予、付予。例如:聞寡人之耳着,受下賞。

(六)《陳涉世家》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首發)2、蔔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4、将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5、苟富貴,無相忘(“無”通“毋”,不要)6. 發闾左適戍漁陽 (“適”(zhé),通“谪”,被發配,被流放。)

(七)《出師表》

①必能裨補阙漏:“阙”通“缺”,缺點。②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數和零數之間。③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簡”通“揀”,挑選、選擇。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2

二、古今異義

(一)《魚我所欲也》

1、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古義:能夠用來;今義:能夠】

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古義:這,指示代詞;今義:判斷動詞】

3、一豆羹(豆)【古義: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義:豆子】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鐘)【古義:古代的量器;今義:計時器具】

5、萬鐘于我何加焉(加)【古義:益處;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二)《唐雎不辱使命》

1、非若是也(古:這樣,如此。今:經常用作判斷詞)2、豈直五百裡哉(古:隻,僅僅。今:不彎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經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5、雖然,受地于先王(古:雖然這樣。今:表轉折關聯詞,與“但是”合用)6、徒以有先生也(古:隻。今:徒弟)7、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8、跪而謝之(古:一種坐姿。今:雙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9、以頭搶地耳(古:撞。今:搶奪)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給予。今:增加)12、彗星襲月(古:掃過。今:襲擊)

(三)《送東陽馬生序》

1、餘幼時即嗜學【餘:古義為我,今義為剩下,餘下】

2、走送之。【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走路】

3、以是人多以書假餘【是:古義:因此 今義:判斷動詞是;假:古義借,今義與真相對】

4、益慕聖賢之道【益:古義:更加;今義:好處】

5、嘗趨百裡外【趨:古義為奔赴;今義為趨勢】

6、門人弟子填其室【填:古義:擠滿;今義:填滿 填充】

7、未嘗稍降辭色【色:古義:臉色;今義:顔色】

8、餘立侍左右【左右:古義: 身邊;今義:大約】

9、或遇其叱咄【或: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10、卒獲有所聞【卒:古義:終于 今義: 小兵】

11、窮冬烈風【窮:古義為深,今義為貧窮,窮盡】

12、寓逆旅【逆:古義為迎;今義為逆向,相反方向】

13、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義為熱水;今義指湯水】

14、日再食【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又】

15、右備容臭(xiù)【臭:古義:香氣;今義:(chòu)臭氣,氣味難聞】

16、以中有足樂者【中:古義:心中;今義:表界限】

17、有司業、博士為之師【博士:古義:大儒,博學之士;今義:碩士後的學位】

(四)《曹刿論戰》

1、又何(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2、小大之(獄)【古義:案件;今義:監獄】

3、弗敢(加)也【古義:虛報誇大;今義:增加】

4、必以(信)【古義:言語真實;今義:誠信】

5、(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正義獻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古義:目光短淺;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戰【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能,行】

8、(再)而衰【古義:第二次;今義:事情進行重複,再一次】

9、必以(情)【古義:實情;今義:感情】

10、(忠)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忠心】

11、忠之(屬)也【古義:類;今義: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義:養;今義:安穩】

13、弗敢(專)也【古義:個人專有;今義:獨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義:賜福,保佑;今義:幸運】

15、齊師(伐)我【古義:讨伐;今義:砍】

16、(雖)不能察【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五)《鄒忌諷齊王納谏》

1. 鄒忌諷齊王納谏 (古:(對君主、尊長、朋友等)委婉地規勸,諷谏。今:诽謗,嘲諷)2. 窺鏡而自視(古:照,看。今:偷看)3. 今齊地方千裡  (古:土地方圓。今:地點,處所)4. 能面刺寡人之過  (古:指責。今:用尖的物體進入或穿過)5. 謗譏于市朝  (謗,古:公開指責别人的過錯。今:诽謗。譏,古:谏;今:諷刺)6. 臣之妻私臣 (古:偏愛。今:自私)7.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古:國君身邊的近臣。今:方位名詞或表示範圍的副詞“大概”。莫,古:沒有誰;沒有什麼。今:不,不要)8. 鄒忌修八尺有餘 (古:長,原文指身高。今:改正)9. 明日徐公來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10.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六)《陳涉世家》

1. 等死【古義:一樣,同樣;今義:等候,等待】

2. 卒中往往語【古義:處處,到處;今義:常常,經常】

3. 楚人憐之【古義:愛憐,愛戴;今義:憐惜,憐憫】

4.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義:十分之六七,表分數的約數;今義:十六或十七,表整數的約數】

5. 借第令毋斬【古義:即使,假若,表假設關系的連詞;今義:借給,常用以為憑借,假托義】

6. 今亡亦死【古義:逃跑,逃走;今義:死亡】

7.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古義:私自,偷着;今義:間隙】

8. 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古義:如果;今義:誠心誠意,的确,實在】

9. 比至陳【古義:等到;今義:比較,比方】

10. 會天大雨【古義:适逢,恰巧遇到;今義:集會,聚會,見面等】

11. 會計【古義:聚會商議;今義:管理财務的人員】

12. 篝火【古義:指用竹籠罩的火,鬼火;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13.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古義:有的人;今義:或者,也許】

14. 号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古義:封建社會裡掌管教化的鄉官;今義:三位老人】15. 豪傑【古義:這裡指當地有聲望和有地位的人;今義:才能出衆的人】

16. 嘗與人傭耕【古義:曾經;今義:品嘗事物的味道】

17. 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古義:怎麼,哪裡;今義:安全,平安】

18.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古義:編次;今義:次序;品質差等】

19. 度已失期【古義:估計;今義:限度,分寸】

20. 将軍身披堅執銳【古義:親身,親自;今義:身體】

(七)《出師表》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古義:時候;今義:指四季中的秋季】

2、誠宜開張聖聽【古義:擴大;今義:指商店開始營業】

3、引喻失義【古義:适宜,恰當;今義:正義,意義】

4、陟罰臧否【古義:功過好壞;今義:表示否定】

5、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古義:……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今義:表示因果關系】

6、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今義:現指品質低劣 、下流】

7、猥自枉屈【古義: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義:卑鄙下流】

8、庶竭驽鈍【古義:希望,期望;今義:衆多】

9、曉暢軍事【古義:精通,熟練;今義:通】

10、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痛心遺憾;今義:十分憎恨】

1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由是感激【古義:感奮激發;今義:意指激動感謝】

12、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也【古義:偏袒和私心;今義:照顧私情】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古義:普通的百姓;今義:用布做的衣服】

14、先帝知臣謹慎【古義:嚴謹而慎重;今義:小心慎重】

15、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16、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或不效則治臣之罪【古義:任務(實現);今義:效果】

17、不宜異同【古義:不同;今義:1不;不一緻。2 引申為反對。3 反對意見;異議】

18、當獎率三軍【古義:激勵;今義:獎勵,獎品】

19、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古義:奔走效勞;今義:速度快】

20、後值傾覆【古義:失敗;今義:倒塌】

21、臣不勝受恩感激【古義:感慨激動;今義:感謝】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3

三、一詞多義

(一)《魚我所欲也》

1. 是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種

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

2.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擁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

故不為苟得也 取得

3. 為

鄉為身死而不受。情願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第一個“為”:為了,表目的。第二個“為”:接受。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采用

故不為苟得也 動詞,做,幹

2.生

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獲得生命

3.與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欤”,語氣詞

呼爾而與之 給

4.加

萬鐘于我何加焉 增加,這裡指帶來的好處犧牲玉帛

弗敢加也 虛報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10.莫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沒有什麼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沒有誰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

12. 則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那麼

得之則生 就

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連詞,這裡表假設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不為也 連詞,這裡表因果

(二)《唐雎不辱使命》

1、徒:⑴亦免冠徒跣(光着,動詞)⑵徒以有先生也(隻,僅僅,副詞)

2、夫:⑴此庸夫之怒也(……的人)⑵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句首發語詞,無意義)

3、怒: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發怒)⑵懷怒未發(怒氣)

4、使:⑴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⑵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使”:派遣;後“使”:出使)

(三)《送東陽馬生序》

1、患:(1)擔憂,憂慮,動詞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2)憂患,名詞(無凍餒之患矣)

2、故:(1)因此,連詞(故餘雖愚)(2)特意,故意,副詞(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道:(1)學說,名詞(益慕聖賢之道)(2)說,動詞(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4、至:(1)周到,形容詞(色愈恭,禮愈至)(2)到,動詞(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5、質:(1)詢問,動詞(援疑質理)(2)本質,資質,名詞(非天質之卑)

6、色:(1)臉色(未嘗稍降辭色)(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3)顔色(課外)

7、卒(1)同“猝”。倉促,急速 (行西逾隴卒)(2)突然 (則亡以應卒)(3)死(4)完畢(5)終于

8、慕(1)仰慕(益慕聖賢之道)(2)羨慕(略無慕豔意)

9、益(1)更加,越發(益慕聖賢之道)(2)增加 (增益其所不能)(3)好處,益處

(四)《曹刿論戰》

1、故

原因,緣故 (公問其故) 

所以 (故逐之)2、從

聽 (民弗從) 

跟随 (戰則請從) 3、請

請求 (曹刿請見) 

請允許我(戰則請從)4、安

養 (衣食所安) 

怎麼 (安求其能千裡也) 5、加

戴上 (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虛誇 (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五)《鄒忌諷齊王納谏》

1. 朝:⑴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上朝⑵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谏》 朝見⑶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谏》 朝廷⑷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谏》 早晨 (zhāo)

2. 孰:⑴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代詞,誰)⑵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通“熟”,仔細)

3. 美:⑴吾妻之美我者(認為……美)⑵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這裡的意思是俊美。)

(六)《陳涉世家》

1. 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軍隊在途中停留)

2. 會會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3. 王功宜為王(大王)陳勝王(稱王)

4. 将上使外将兵(帶領,率領)項燕為楚将(将領)

5. 為為屯長(擔任)為天下唱(向)士卒多為用者(被)為壇而盟(修築)項燕為楚将(是)

6. 書乃丹書帛曰(名詞作動詞,書寫)得魚腹中書(書信,這裡指丹書,布條)

7. 數廣故數言欲亡(多次)卒數萬人(幾,概數詞)以數谏故(屢次)數有功(多次)

8. 乃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陳勝乃立為王(才)乃入據陳(于是,就)

9. 号号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動詞,号令)号為張楚(定國号,宣稱)

10. 行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行列,隊伍)乃行蔔(進行)行收兵(行軍)11. 故廣故數言欲亡(故意)扶蘇以數谏故(緣故)

12. 上辍耕之壟上(方位名詞,上面)上使外将兵(名詞,聖上)

13. 道道不通(道路)伐無道(仁道,道義)

14. 令乃令符離人葛嬰将兵(命令)陳守令皆不在(縣令)

15. 應傭者笑而應曰(回答)宜多應者(響應)

16. 等等死,死國可乎(同樣)公等遇雨(用在名詞之後,表示數量多)

17. 然然足下蔔之鬼乎(然而)吳廣以為然(正确,對的)

18. 指蔔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圖)皆指目陳勝(指指點點)

19. 欲廣故數言欲亡(想,想要)從民欲也(欲望,願望)

20. 誠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連詞,表假設,意思是如果)

21. 從從民欲也 (依從)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跟從)

22. 比比至陳(等到)其兩膝相比者(靠近)

23. 當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正在)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當中)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應當)

24. 所置人所罾魚腹中(所:代詞,用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相當于“……的東西”)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所:名詞,可譯為“處所”)

(七)《出師表》

1、中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詞)宮中府中(内,裡,中間,方位名詞。下文“愚以為宮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詞)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詞)

3、分今天下三分(分開,動詞)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本分,名詞。讀fèn)

4、然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轉折連詞)然後施行(這樣,指示代詞)

5、遺以光先帝遺德(遺留,動詞。下文“深追先帝遺诏”中“遺”同)以遺陛下(給予,動詞)

6、有若有作奸犯科(有,與“無”相對,動詞。下文“有所廣益”中“有”同此)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來連接整數與零數,數詞)

7、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判定,動詞)每與臣論此事(談論,議論,動詞)

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嚴明,形容詞)以傷先帝之明(英明,聖明,形容詞)

9、行然後施行(做,執行,動詞)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詞)必能使行陣和睦(行列,這裡指軍隊,名詞)

10、能必能裨補阙漏(能夠,助動詞。下文“必能使行陣和睦”中“能”同此)先帝稱之曰能(能幹,有才能,動詞)

11、所有所廣益(……的動詞,特殊的指示代詞。下文“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此臣所以報先帝”中“所”均為特殊的指示代詞,具體的指代對象可以從上下文來體會)優劣得所(地方,處所,名詞)

12、當咨臣以當世之事(正在……的時候,介詞。下文“今當遠離”中“當”同此)當獎率三軍(應當,應該,助動詞)

13、任受任于敗軍之際(任用,委任,動詞)則攸之、祎、允之任(責任,職責,名詞)

14、臨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詞)臨表涕零(面對。動詞)

15、效恐托付不效(實現,副詞。下文“不效則治臣之罪”中“效”同此)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責任,名詞)

16、言進盡忠言(話,言論,名詞。下文“若無興德之言”、“察納雅言”中“言”同此)不知所言(說,動詞)

17、為俱為一體(是)衆議舉寵為督(擔任)

18、臣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臣子)先帝知臣謹慎(自稱,我)

19、良此皆良實(形作名,善良的人)此悉貞良死節之臣(賢良)

20、益有所廣益(好處)至于斟酌損益(興辦,增加)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4

四、詞類活用

(一)《魚我所欲也》

1.名詞作動詞得,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2.動詞作名詞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二)《唐雎不辱使命》

1、動詞的使動用法

且秦滅韓亡魏:滅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動用法,使韓國和魏國滅亡,滅稍微牽強點,但亡是可以的。判斷使動主要是看這個詞是後面的賓語還是前面的主語的性質,這裡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為使動。2、形容詞作動詞

請廣于君:廣,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擴充3、形容詞作動詞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此處的意思是輕視。4、數詞作名詞

雖千裡不敢易也:千裡可以理解為數量詞活用為名詞,千裡的土地。但我們不這樣翻譯,其實也理解得通順5、動詞的使動用法

伏屍百萬,流血千裡:伏,使動用法,使……伏流,使動用法,使……流因為主語是天子,所以伏屍和流都可以理解為使動,使百萬人屍體倒下,使血流千裡。6、名詞作動詞

天下缟素:缟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7、使動用法

亦免冠徒跣: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免,脫去。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徒,光着8、數詞作動詞

與臣而将四矣:數詞活用做動詞,成為四人

(三)《送東陽馬生序》

1.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挂在腰間。 2. 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着舊棉襖、破衣服。 3. 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4.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5. 縣官日癝稍之供:名詞作狀語,每天。 6.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7. 餘立侍左右:立,名詞作狀語,站着。 8. 是可謂善學者矣: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9. 錄畢,走送之:走,動詞作狀語,跑着→趕快。

(四)《曹刿論戰》

1、神弗福也: 名詞用為動詞。賜福,保佑。2、公将鼓之: 名詞用為動詞。 擊鼓。3、忠之屬也: 形容詞用作名詞,盡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與之乘: 名詞作動詞,乘戰車,坐戰車5、下視其轍: 名詞作狀語,下車6、齊師敗績: 名詞用作動詞,失敗

(五)《鄒忌諷齊王納谏》

1、朝服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上)2、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4、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當面)5、聞寡人之耳者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6、私我也(形容詞作動詞,偏愛)7、王之蔽甚矣(形容詞用作動詞,受蒙蔽)

(六)《陳涉世家》

1. 大楚興,陳勝王王:名詞活用為動詞,稱王。

2.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詞意動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3. 夜篝火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修飾動詞。篝火:名詞用作動詞,用籠罩着的火,指鬼火。

4. 狐鳴呼曰狐:名詞用作狀語,像狐狸一樣。

5. 置人所罾魚腹中罾:名詞用作動詞,用網捕。

6. 将軍身被堅執銳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铠甲。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7. 死國可乎死:形容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

8. 乃丹書丹:名詞作狀語,用朱砂。書:名詞作動詞,書寫

9. 法皆斬法:名詞作狀語,按照法律。

10. 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

11. 忿恚尉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12. 皆指目陳勝目:名詞活用為動詞,用眼睛示意。指:名詞活用為動詞,用手指指着。

13.皆刑其長吏刑:名詞活用為動詞,懲罰。

14. 尉果笞廣笞:名詞作動詞,用竹闆打。

15. 宜多應者多: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

16. 功宜為王功:名詞作動詞,論功勞

(七)《出師表》

1、親賢臣,遠小人。親、遠:形容詞做動詞。親,親近。遠,疏遠。

2、苟全性命于亂世。全:形容詞做動詞,保全。

3、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奸:形容詞做名詞,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詞做名詞,忠善之事。

4、此皆良實。良實:形容詞做名詞,善良誠實的人。

5、優劣得所。優劣:形容詞做名詞,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兇。奸兇:形容詞做名詞,奸邪兇頑的敵人。

7、陟罰臧否。臧否:形容詞做動詞,評論人物好壞。

8、以光先帝遺德。光:名詞作動詞,發揚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名詞作動詞,長草木(暗指荒涼)五月:名詞作狀語,在五月

10、恢弘志士之氣。恢弘:形容詞作動詞,擴大、發揚

11、北定中原。北:方位名詞作狀語,北上

12、恐托付不效托付:動詞作名詞,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忠:形容詞作動詞,對……盡忠

14、志慮忠純慮:動詞作名詞,心思

15、驽鈍形容詞作名詞:驽:劣馬 鈍:不鋒利的刀。這裡指平庸的才能,是諸葛亮的自謙之詞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5

五、特殊句式

(一)《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判斷句) “也”,判斷标志2、鄉為身死而不受(省略句) “為”後省略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後省略賓語“施舍”,全語省略了主語“有的人”

(二)《唐雎不辱使命》

1. 非若是也——判斷句2.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斷句3.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4. 受地于先王——狀語後置5. 請廣于君——狀語後置6. 倉鷹擊于殿上——狀語後置

(三)《送東陽馬生序》

1. 賓語前置“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之”作賓語。“之”代筆錄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書這件事”。)2. 狀語後置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介詞(于) 名詞(家)=介賓作狀語是狀語後置原來應是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3. 省略句(1)以是人多以書假(于)餘。(2)餘則缊袍敝衣處(于)其間。(3)撰長書以(之)為摯。

(四)《曹刿論戰》

1. 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也”,表判斷語氣。 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

2. 賓語前置

何以戰?3. 狀語後置

戰于長勺。

4. 省略句 (1)省略主語:對曰:“小信未孚,民弗從也。”(省略了主語“曹刿”。)(2)省略賓語:必以分人。(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必以之分人。”)(3)省略動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面省略了動詞“鼓”。“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五)《鄒忌諷齊王納谏》

1、判斷句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斷)2、賓語前置忌不自信。(賓語“自”前置,正常語序為“忌不信自”)

3、狀語後置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與城北徐公”後置,正常語序為“我與城北徐公孰美”)此所謂戰勝于朝廷。(語句可調整為“此所謂于朝廷戰勝”)欲有求于我。(狀語“于我”後置,正常語序為“欲于我有求”)謗譏于市朝。(狀語“于市朝”後置,正常語序為“于市朝謗譏”)4、省略句與坐談省略主語“鄒忌”和介詞“與”的賓語“之”(代客人),(鄒忌)與(之)坐談。與坐談,介賓。之,代詞賓語。5、被動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六)《陳涉世家》

(1)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據陳:“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2、廣以為然:“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3、上使外将兵:“使”後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4、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後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5、令辱之:“令”後面省略代詞“其”,指都尉6、辍耕之壟上,“辍耕”前省略陳勝

(2)判斷句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準的判斷句式标志 ,後演化為 ……者 或 ……也 這都是判斷句)2、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是、為……)3.未知其死也

(3)狀語後置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狀語後置句,以尉首為狀語)

(4)定語後置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定語後置句,苦秦吏是郡縣的後置定語)

(七)《出師表》

1. 判斷句①是沒有明确語言标志的判斷句:(1)此皆良實譯文: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

(2)此悉貞良死節之臣譯文: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②“也”,判斷句标志:(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譯文: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譯文: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

(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譯文:這真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時間啊。

2. 狀語後置:

(1)苟全性命于亂世 正

常語序應為:于亂世苟全性命

譯文:在亂世中保全性命。

(2)臨崩寄臣以大事 正

常語序應為:臨崩以大事寄臣

譯文: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

3.省略句

省略主語: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省略主語“陛下”。

譯文:陛下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

(2)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

省略主語“臣”。

譯文:後來遇到嚴重挫折,我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6

六、虛詞

(一)《魚我所欲也》

1.而

(1)呼爾而與之。或表修飾

(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轉折連詞,卻 

(3)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表并列,不譯。

(4)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表承接,就

(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表承接,就

(6)鄉為身死而不受 表轉折,卻

2.于

(1)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 )(2)萬鐘于我何加焉(于:對)

3. 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語中心語之間結構助詞 的

(2)人皆有之 代詞 它 文中指羞惡的本心

(3)得之則生 代詞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4)呼爾而與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代詞 它 文中指萬鐘的俸祿

(6)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代詞 它 文中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7)此之謂失其本心 結構助詞 它,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行為

(二)《唐雎不辱使命》

1、以:⑴寡人欲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用,用來)⑵而君以五十裡之地存者(憑借)⑶徒以有先生也(因為)⑷以君為長者(把)

2、而:⑴挺劍而起(連詞,表修飾)⑵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表轉折,但是)⑶長跪而謝之(連詞,表修飾)

3、之:⑴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結構助詞,的)⑵願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⑶夫專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⑷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⑸寡人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助詞,的)

4、者:⑴以君為長者(……的人)⑵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的原因)

5、然:⑴雖然(這樣)⑵秦王怫然怒 (、、、的樣子)

6、雖:⑴雖千裡不敢易也(假設連詞,即使)⑵雖然,受地于先王(假設連詞,雖然)

7、于:⑴受地于先王(從)⑵倉鷹擊于殿上(到)⑶請廣于君(給)

8、與:⑴輕寡人與(通"欤",疑問語氣助詞)⑵與臣而将四矣(加)

(三)《送東陽馬生序》

1、以:(1)連詞:相當于“而”,譯為而,來(俯身傾耳以請;無從緻書以觀)(2)介詞:把,用 (以衾擁覆;生以鄉人子谒餘;以書假餘;撰長書以為贽)(3)連詞:因為(以中有足樂者)(4)表修飾,不譯(計日以還)(5)介詞,前者譯為因為,後者譯為把(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2、之:(1)結構助詞:的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2)代詞,指書 (走送之)(3)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當餘之從師也)(4)無實義 (無鮮肥滋味之享)(5)代詞,抄書,賓語前置(弗之怠)(6)結構助詞,的(益慕聖賢之道;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3、而:(1)表轉折:但,卻(足膚皲裂而不知)(2)表修飾:(久而乃和)

(四)《曹刿論戰》

1. 其

代他的,這裡指曹刿 (其鄉人曰) 

他們,指齊軍 (吾視其轍亂)2. 以

憑借 (何以戰) 

按照(必以信) 3. 之

助詞,的 (小大之獄) 

代詞,代曹刿(公與之乘)

(五)《鄒忌諷齊王納谏》

1. 之:⑴齊國之美麗者也(的)⑵問之(代詞,他)⑶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⑷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獨立性)⑸孰視之(代詞,指徐公)⑹暮寝而思之(代指這件事)⑺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⑻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⑼臣之妻私臣(的)⑽王之蔽甚矣(不翻譯)⑾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⑿數月之後(不譯)⒀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面這件事)

2. 于:⑴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⑵能謗譏于市朝(在)⑶皆以美于徐公(比)

(六)《陳涉世家》

1. 之辍耕之壟上(動詞,到,去,往)怅恨久之(語氣助詞,無意起輔助音節的作用)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結構助詞,的)楚人憐之(代詞,他,指項燕)令辱之(代詞;他,指吳廣)陳勝佐之(代詞;他,指吳廣)殺之以應陳涉(代詞;他們,指各縣長史)然足下蔔之鬼乎(代詞;它, 指起義的事)

2. 以以數谏故(因為)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經)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把)祭以尉首(用)蕲以東(表時間方位的界限)殺之以應陳涉(來)

3. 與與戰谯門中(和)嘗與人傭耕(和……一起)與皆來會計事(全,都)

4. 而奪而殺尉(表承接)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轉折,但)傭者笑而應曰(表修飾)

5. 其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他,指扶蘇)蔔者知其指意(代詞;他,指吳廣)以激怒其衆(代詞;他們,指起義的人們)皆刑其長史(代詞;他們,指郡縣裡被秦壓迫的人)

(七)《出師表》

1. 所以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表原因,...的原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以所,用這些來)

2. 于還于舊都(到)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對)苟全性命于亂世(在)

3. 以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詞,把)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以光先帝遺德。(連詞,來)以塞忠谏之路也。(以緻于)受命以來。(表限定)是以衆議舉寵為督(因為)咨臣以當世之事(用)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為 )(用來)

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部編版語文九年級)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