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物知識的俗語

生物知識的俗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3:42:44

葉落歸根——生态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樹葉落下後,其中的營養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葉中的有機物通過細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産生的各種無機營養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時分解時産生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又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見,物質在生态系統中是不斷循環的。“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描述的也正是這一生态現象。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1

華而不實

植物體缺少元素硼而出現的現象(缺硼時,花粉發育不良,植物雖開花,卻不能授粉,很難形成種子)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2

“樹怕沒有皮,人怕不要臉”

樹皮裡有篩管,篩管是輸導有機營養物質的,如果樹皮被損壞了,篩管就被切斷,根部就不能得到足夠的有機營養,會“餓死”,直至整棵植株枯死。說明:臉面是人最重要的,就像樹皮對樹的重要性。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3

大樹底下好乘涼

本意:在某種庇護下,可以很輕松地做事或得到利益。

生物學意義: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樹葉茂密的大樹進行着強烈的蒸作用,水分在從葉片的氣孔散失而成為水蒸氣的過程中,吸收了周圍空氣中的大量熱量,使其溫度下降,從而使大樹底下成為人們納涼的好去處。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4

吃胖容易,減肥難

吃胖容易說明糖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隻要食物中有足夠的營養,就有一部分營養物質轉化為脂肪貯存在皮下,使人發胖,隻要還有進食,就會不斷地攝取營養,就不會讓貯存的脂肪氧化分解供能,隻有當攝入的營養嚴重不足,糖代謝發生障礙,才會動用貯備的脂肪氧化分解供能,才能使脂肪層變薄而減肥。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5

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

魚兒用鰓呼吸,過濾水中的氧氣,吸收溶解于水中的O2,魚離開水,就不能呼吸會窒息死亡。瓜是果實,瓜的生長需要秧苗的光合作用為其提供營養,沒有瓜秧,瓜就不能生長。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6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生物的遺傳

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的性狀都跟親代相似,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産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過程中,親代把自己的遺傳物質(DNA)準确地複制出兩份傳給後代,使後代得到了同親代相同的遺傳物質,從而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性狀。由于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所以每種生物的後代都與它們的親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種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生物的變異

親代及其子代之間的性狀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這是生物的變異現象,聯系我們學過的減數分裂知識,不難理解親代傳給不同子代的遺傳物質(DNA)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個體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由于環境的不同也可能引起性狀表現不同。生物變異有遺傳的,也有不遺傳的,如果是發生在體細胞的遺傳物質的變化一般不會遺傳給子代,而發生在生殖細胞裡的遺傳物質的變異就會通過生殖過程遺傳給後代。由于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個體能夠産生新的性狀,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物種。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7

“一山不容二虎”

——生物的種内鬥争關系

這一諺語揭示了生物為了争奪食物和空間等生存資源而發生種内鬥争的現象,還涉及生态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的特點。虎是大型肉食動物,處在較高的營養級裡,按照能量流動的單向傳遞、逐級遞減的特點,且傳遞效率隻有10%~20%的規律,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較少,因此其個體數量也就越少。在獲得有限的食物空間裡,虎的數量越少,就越容易獲得食物來維持生存,其數量多時則不能維持其生存。為了生存就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争,這樣就會出現“一山不容二虎”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二”并不是準确數,隻是表示數目少。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8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生物的捕食關系

這句諺語形象闡釋了生物之間的不是關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鍊,這句諺語隐含的完整食物鍊應該是:植物→蟬→螳螂→黃雀,在這條食物鍊中,植物是生産者屬于第一營養級,蟬、螳螂、黃雀都是消費者,分别屬于第二、三、四營養級。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9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生物的競争關系

從生物學上分析,這句諺語解釋了生物種間的競争關系。種間競争的結果往往對一方不利,甚至被消滅。不同生物之間會因争奪相同的食物、空間等資源而形成競争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生活方式和習性、栖所及食物類型越接近,其競争程度就越激烈。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10

“飛蛾投火”

——生物的應激性

這句諺語描述了昆蟲對光發生的應激性,即昆蟲的趨光性。生物體都有應激性,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的特性。生物因為有了應激性,便能對周圍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可以避開不利的刺激,使生物體适應周圍的生活環境。聯系到生物,我們應該想到利用“誘蟲器”捕捉昆蟲是利用了“避光性”、利用“性引誘劑”消滅害蟲是利用了生物對異性生物性激素的趨向反應。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11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井繩”

——生物的條件反射

這句諺語是人因害怕“蛇”而産生的一種對“預設的性狀相似的食物”存在條件反射的現象。條件反射是高等動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種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這種反射提高了動物和人适應環境的能力。通過這條諺語,我們應該要聯想到學過的添減反射的結構基礎以及神經沖動的傳導等相關知識。

生物知識的俗語(那些蘊含着生物學知識的諺語)12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與環境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一方面,生物要從環境中不斷地攝取物質和能量,因而受到環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又能夠不斷地影響、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既要看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又要考慮到生物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尤其是人類活動如砍伐森林、圍湖造田、建産工業與民用設施等,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我們要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大力宣傳環保觀念,隻有這樣才能保持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