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剛過,本來逐漸回暖的天氣突然變陰雨,氣溫聚降,昨天,湖北荊州地區下起了鵝毛大雪。
鄉村一片沉寂,農民們大都關門閉戶,在家裡烤火取暖,沒有人願意出門。
但是,劉銘華卻早早起床下地忙活了,在他家門前的責任田裡,搭着幾個塑料大棚,棚内種植的不是普通的農作物,而是被譽為“野菜之王”,“樹上蔬菜”的香椿芽。
此刻,棚外寒風呼嘯,大雪飄飄,棚内是半人高像竹竿整齊立着的香椿樹,樹上已露出一個個鋼筆尖般紅色的嫩芽,有幾棵還長出了長長的葉子。
劉銘華是我姨媽的鄰居,而這天,我正好在姨媽家玩,于是就到他的大棚裡一探究竟。
劉銘華指了指棚内的香椿對我說:這些香椿都已經發芽了,再過十幾天,也就是3月初就開始陸續采摘上市了。
剛上市的時候批發價是20塊一斤還供不應求,根本不用自己去賣,都是商戶上門來搶購。現在香椿芽剛冒出頭,就已經訂出去了500斤。
劉銘華的村子離縣城10公裡左右,一出門就能望見縣城裡的高樓,因此,村子大多數都是種蔬菜的。劉銘華開始也是種菜的,但是,随着種菜的農民越來越多,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單一的菜品銷售越來越難,利潤也越來越低,根本賺不到什麼錢,必須另找出路。
劉銘華在城裡賣菜時發現,每年4月清明過後,市場上會出現一種香椿芽野菜,一小把一小把地賣,而且價格貴得出奇,2兩左右一小把就要賣20元。
本地市場上的香椿都是野生的,還沒有人專門種植,一心想尋找出路的劉銘華一下子就看到了商機,決定大面積種植香椿。
在正式種植前,他利用一周的時間專程到浙江的香椿種植基地去學習考察。
他發現,香椿有露地種植、冷棚種植、暖棚種植三種模式,露地種植投資少,但是上市很晚,利潤低;暖棚種植,産量高利潤高,但投資也高,技術相對也高;冷棚種植,投資少,上市比露地種植提前一個月左右,經濟利潤也不錯。
幾經比較後,劉銘華決定用決棚種植香椿,當年就種植了一畝,第二年開始采摘香椿芽,采收完後一算賬,比種蔬菜的收入要高出上10倍,随後兩年,他又相繼建了2個大棚種植香椿。
問到種香椿的收入,劉銘華詳細地給我算了一筆賬:一畝大棚種香椿4000棵左右,可以采摘5茬,每棵樹可産香椿4兩至半斤,總産量在1500斤左右,這期間,露天的香椿還沒有上市,價格高的在30元一斤,按平均價格15元計算,産值在2萬多元,除去成本投入5千元,一畝大棚純收入1.6萬左右。這幾年,靠3個大棚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是種蔬菜收入的10倍。
種植香椿投入少,管理簡單,技術要求也不太高,而收入卻是種普通農作物的幾倍,确實是一條不錯的緻富門路。
對于想從事香椿種植的農戶,有5年種植經驗的劉銘華給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初次種植的農戶,還是選擇直接購買香椿苗來栽植,苗木栽植成活率高,當年即可受益。盡量不要自己育苗,因為自己育苗技術要求高,成活率低,而且時間長,需要二年時間才能采摘香椿芽。
其次,選擇種植模式也很重要,初次種植,可以用冷棚,相比于露天種植,冷棚香椿可以提前30天上市,價格高,收入也很可觀;有了種植經驗和技術後,再采用暖棚反季節種植,最好不要露天種植。
最後,矮化種植是高産的關鍵。香椿苗栽植後,長到50厘米高時就要進行矮化調控,用15%的多效唑400倍液對香椿苗噴霧,每隔半個月噴一次,主要是噴上部的枝葉,連續噴3-4次,控制椿苗徒長,促進椿苗矮化,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香椿苗一個周期采摘結束後(一般采摘4至6茬),要及時施肥,讓香椿主杆更加粗壯,來年的産量更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