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世界頂級的心理學家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别就在于認知思維能力的不同。
那麼頂級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
一、 人生的意義
首先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有兩種本能,一種是生本能,一種是死本能。
生本能表現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死本能表現為破壞和毀滅欲望,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這兩種本能的驅動下做出的。
弗洛伊德對于人生的意義的觀點不夠直白,叔本華和尼采對于人生的意義的觀點是非常類似,并且更加直白的。
叔本華提出人和社會是受“生存意志”驅動的,生存意志指的是盲目的、無意識的力量,叔本華花費了很多筆墨來論證生存意志存在的合理性。
尼采受叔本華的影響很大,提出了“權力意志”,認為一切都是權力意志僞裝的産物。
精神分析學派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人受生本能和死本能驅動,遵循快樂原則和強迫性重複原則。
歐文·亞龍是當代頂級的心理學家,他對于人生意義的看法受到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
他認為:人生并無明顯的意義,這個是人類生存焦慮的一部分,是無可避免的。
要解決生活沒有明顯意義的問題,就要區分普遍意義和個人意義,普遍意義指的是人類的存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個人意義指的是由個體獨特經曆造就的意義感。
就像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說,人和人之間本質上沒有區别。
但是實際上,叔本華選擇了成為哲學家。
這就是普遍意義和個人意義的區别。普通人沒有能力區分普通意義和個人意義的區别,他們甚至也不會詢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
二、 人活着的價值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自我實現者”的概念,并且為自我實現者做出了16個描述性的心理畫像,同時自我實現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頂端。
勒龐在《烏合之衆》強調了群體受無意識力量的驅動,側面表現了個人意識堅定的重要性。在思維升級的階段中,自我使命被放在最高階段。
歐文·亞龍晚年寫了一本著作《成為我自己》,強調了一個人成為他的存在的重要性。
之所以成為自己是頂級心理學家所強調的,這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辦法成為他們自己,他們受群體的觀念驅動,受人類追随快感的本能驅動。
三、 愛是什麼
弗洛姆寫了一本《愛的藝術》來強調愛是一種能力,他區分了兩種不同的愛。
一種是“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另一種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如果說人生的意義對于他們而言是成為他們自己的存在,那麼愛對于他們的意義而言則是看見他人的存在。
生活中大部分人因為“需要别人”而選擇愛别人,他們沒有能力看見對方的真正的存在,他們實際上看見的隻是他們自己的需要。
人類存在“自知焦慮”,他們為了泯滅自知焦慮,就會選擇談戀愛,戀愛雙方沒有屬于“自我問題”,因為“我”被“我們”融化了。
無論是弗洛姆還是歐文·亞龍,都強調成熟的愛是建立在成為完整的自己的基礎上,然後“看見他人的存在”。
換而言之,頂級心理學家都很重視“自我”的問題,并且不企圖用愛情或者其他手段來解決屬于自我的問題。
四、 自由與責任
歐文亞龍提出的人生終極四大關懷中,講到了人類擁有終極的自由。
自由意味着宇宙不是規劃好的藍圖,而是無序的。我們擁有自由意味着我們擁有了自我力量,也意味着我們肩負了責任。
普通人是不喜歡自由的,他們尋找宗教、戲劇、團體等等,都是為了避免自由。
大部分的普通人是不喜歡為自己的事情肩負責任的。他們喜歡尋找外因,認為他們的不幸是别人或者環境導緻的,這樣他們避免了承擔責任,也失去了自我力量。
頂級心理學家對于終極自由的态度是客觀的,一方面他們認為自由意味着人類擁有改變自我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責任是一種主動選擇的擔當。
歐文·亞龍作為當代頂級的心理學家,他的出生不是非常幸運。他童年住在貧窮的黑人小區,父母親不識字也不會讀書,他和他母親的關系也不好。
但是他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他慢慢成長成為一名頂級的心理學家建立在他一步一步了解知識的基礎之上的。
叔本華的“權力意志”和存在主義哲學四大問題是不同的對于人生意義的解釋,但是他們都是在描述人生同樣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着人生的問題,比如說自己的價值是什麼、怎麼看待死亡,普通人不願意思考這些問題,隻願意受本能驅動,頂級心理學家會“直視燦爛的驕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